同伴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
2016-04-19雷瑜
雷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8-02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最早起源于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他在利用自己录制的教学视频为侄儿侄女辅导数学功课的过程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为了让更多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享受这一辅导资源,2006年11月,他制作的第一个教学视频通过YouTube网站发布,并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同伴教学法
同伴教学法(Peer Instruction)由哈佛大学物理性著名教授埃里克·马祖尔(Eric Mazur)于1991年创立,同伴教学法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剖析概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这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课程概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性的思维等方面都有积极作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效果明显。
三、同伴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运用
同伴教学法是一种要求学生检查自己和同伴对于内容的理解的教学实践。有证据表明,比起从教师那里寻求指导,学生从同伴那里获得帮助会感觉更自在。所以当他们有这样的机会合作时,他们会更加积极的参与。
1.同伴教学法实施前准备活动
首先要做的就是组建讨论小组。组建小组有多种形式,一是由学生自愿组合,二是按学号随机组合,三是由教师安排,到底哪种组建形式才更有利于同伴教学法的实施呢?我们应该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组内异质,组间同质”,而小组内成员可以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组建有一定的干预,在组建小组时综合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兴趣倾向、学习水平、人际关系等情况。
其次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应该是开放型的,没有标准答案,这样的问题才有讨论的必要,学生在回答这样的问题时,需要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而且要向同组其它成员推理和解释,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进行深刻的思考;
(2)问题应该是相对高层次的,布鲁姆认知分类法将知识的掌握分为六类,分别是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前两类是知识的基本认知,中间两类是知识的深入掌握,最后两类是知识的创新。
(3)要注意问题的表达方式,最好能提供一个情境,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此外,在问题的趣味性、语言表述等方面也要进行仔细斟酌。
2.同伴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上的实施步骤
课堂翻转后,教师不必在课堂上花大量时间去重复讲解知识点,而应该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有很多种,比如提问、测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小组讨论等,其中小组讨论是同伴教学法的主要形式之一,而头脑风暴、角色扮演、辩论等也都可以以小组形式开展。
同伴教学不只是先进行讲授,再进行讨论这么简单。教师需要先设计出问题,然后分阶段的抛给学生。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构建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再通过小组的讨论和同伴的合作来达成共识。在课堂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讨论,并对问题进行补充解释或是拓展延伸。具体步骤如下:
(1)教师在确保题意明确无歧义的情况下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必须是教师在考虑了学生常见困惑与误解的情况下精心设计的;
(2)学生有2-3分钟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来组织问题答案,期间不允许讨论,时间到了必须提交答案;
(3)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学生再次被要求独立回答此前提出的问题;
(4)教师查看答案统计情况,向学生公布,并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最后的讨论,小组代表向大家分享与解释他们小组的发现,教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问题的补充解释或者拓展延伸。
3.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评价机制
一般来讲,教师对所教授课程有两种评价方式,一是总结性评价,二是形成性评价,目前大部分教师是采用两者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也就是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各占一定比例,但期末考试占比通常高于平时成绩占比。
翻转课堂的评价可以采用平时70%,期末30%的比例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又分为课前和课中。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由小组得分和个人得分两个分数按4:6加权而成,其中个人得分部分又是由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分三部分构成,如图所示:
四、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引入国内仅仅两三年的时间,就在全国大中小学抛起了教学改革的热潮,可见,这是在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的一种必然趋势,教师也应明确定位,及时调整教学模式,重新设计教学活动,把舞台还给学生,这不仅是自身的与时俱进,也是对学生的高度信任。
当下,教师应由课前教案的撰写者转变为课程微视频的设计制作者,由课堂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课堂互动交流的组织参与者,由课后作业的批改者转变为学后反思的促进者,由“主演型”教师转变为 “导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