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之我见
2016-04-19金英爱
金英爱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4-0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运用语言表达已是必不可少,儿童是学习语言表达的最佳时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培养、规范,形成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学习、工作都是极其有益的。那么如何在小学时期进行语言培养呢?下面就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即使有较高的智力,但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是学习自学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强化剂。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创设说的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以直接的近景性动机为主的,他们长于形象思维,又好奇,爱动,易厌倦.根据这一心理特点,在声,韵,调的教学中要尽量使学生接触各种感性材料,引导他们细致观察,并借助一些生动形象的歌诀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学生口读,脑想,手比划。
如看图作文。看图作文就是让学生看着图画作文。那些适合于小学生看懂的图画,大部分用简洁明了或幽默夸张的笔法来描绘儿童生活,其趣味性、教育性都能深深地打动孩子们的心弦,为孩子们所喜欢。经常进行看图作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能力。在教学《小白兔搬南瓜》这幅看图作文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1)图上画着什么?(2)小白兔正在干什么?(3)小白兔想到了什么?(4)它是怎样把南瓜运回家的?通过这几个问题,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画的内容,在脑中组织语言,用完整的话叙述清楚内容,在叙述中可以加上自己的想象。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说清了自己的意思。另外,还每天交替进行“新闻发布十分钟”,“谈谈天,说说地”,“实物景物谈”等系列课外活动,收到课外搭桥,课内巩固的效果。
二、教给方法, 让学生学会说话的能力。
小学生都有表达的欲望,常常会口不闲地小声叨叨,但由于对事物认识的少,了解得有限,只能借助自己的理解来说明事物,所以常出现简短的电报语言.为巩固学生说的兴趣,让学生由想说到会说,我们在教学中就要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说.如在学生刚入学之时,教给学生基本句式“谁干什么”“谁怎么样”“什么干什么”“什么怎么样”说一句话时必须包括这几部分才算完整,并在教学中加大这一方面训练,让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具体学生从简单的说话入手,一下子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大大提高了学生说话的兴趣,让孩子进一步掌握说话的技能。
说话,有确定的对象,有特定的情境;用语力求生动、简练、易懂;语音要求清晰,口齿要求清楚,态度要求自然;说话即时性强,又得边想边说,要求思维敏捷,组织话语快速等。我们经常所说的“直言快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语言表达方式,它的特点是陈述事情或表明态度坦直明快,直截了当,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旗帜鲜明,真实可信。另外,我们还强调说话时要吐字畅新。吐字畅新不仅要求发声时气息的通畅,更要求吐字共鸣的准确,表述内容句式完整,没有因不合逻辑规则,不合约定俗成模式的停顿等造成的病句以及歧义理解等不良现象。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语文教学大纲对说话教学作了明确规定。
三、提供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
过去上语文课,总是教师在台上讲的天花乱坠,台下学生却恹恹欲睡,即使教师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却只有那么几个学生,而其他学生却面无表情的呆坐在座位上,好像与己无关,这样学生就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也就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四多”,给孩子提供充分展现自我的平台。
1.课堂上,把读的时间交给学生。
把时间交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读好。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引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如学习《琥珀》第3~5自然段,我首先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再讨论确定朗读自然段基调:第3自然段要读得轻松、欢快;每4自然段要读得悠闲自得;第5自然段要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既体会了思想感情,又获得了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2.课堂下,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我除了教给学生学习课本上的文章外,还经常给学生推荐大量的课外优秀诗词文章,让学生每天坚持大声朗读,并要求他们尽量背诵,积累词汇,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提高了自己的说话能力,开拓了视野,陶冶了情操。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说话时,特别是在进行课前演讲时,注意了遣词造句,能做到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完整表达自己的意思。
总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势在必行的趋势,作为教师,我们应循序渐进,有重点,有主次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带动其他能力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新世纪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