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同一性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16-04-19郭克楠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3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青少年大学生

郭克楠

【摘要】自我同一性是青少年时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在这一时期的大学生也普遍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探讨将自我同一性教育加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让课程设计顺应同一性发展规律,教学过程着眼于同一性发展地位,探索更加全面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方式。

【关键词】青少年 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 自我同一性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011-01

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理论发展与实证研究

自我同一性又叫“自我认同”,最早由Erikson(1959)提出,是指在过去、现在和将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是谁”,“自己还是原来的自己”,“自己自身是同一实体的存在”等对自我同一性的主观感觉或意识。他认为个体在青年阶段形成和确立自我同一性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性事件,影响着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Marcia(1966)根据自我同一性理论中个体在“探索”和“投入”两个主要维度上的不同程度将自我同一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同一性完成、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早闭和同一性扩散。他认为个体自我同一性的发展遵循一条路径,即由同一性扩散状态发展到同一性早闭或同一性延缓状态,最后达到同一性完成状态。研究表明(Meeus,1999;Van hoof,1999),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前进的,高年级学生较多处于处于延缓地位和完成地位,低年级的学生则处于扩散和早闭状态。直到青少年中期或晚期,特别是二十岁左右,自我同一性最重要的变化才会发生(Sheldon Stryker, Peter J Burker., 2000) 。在这期间,大学生可以不断的进行尝试探索与投入,逐渐建立起较为连贯稳定的同一性。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刚刚起步,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于玠(2011)指出,当前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集中在大一和大四阶段,对于大二和大三的学生较少关注,缺少一种全程视野。屈善孝(2010)认为,当前大部分学生接受职业生涯教育都比较被动,不能清晰地评估自我和分析就业环境,造成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为此,许多高校也开始积极的探索开展更加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对职业生涯规划与知我同一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根据李亚真等(2008)的研究显示,处于自我同一性完成地位的学生在经过大学期间的探索和投入后能够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和就业目标;而处于同一性扩散完成地位的学生则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准备,甚至开始产生焦虑和逃避的状态,害怕面对自我及未来发展的探索;处在同一性早闭地位的学生的整体职业生涯规划较多的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过早的确立了未必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导致其在学习方面处于一个较为消极,缺乏动力的状态。

自我同一性视角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启示

(1)课程设置顺应自我同一性发展规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应限定在某个阶段,例如针对大一新生的启蒙和大四毕业生的就业技巧课程,而是一套完整贯穿大学阶段的课程体系。课程需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个性发展、自我同一性特征做好规划。在大一阶段要帮助处于同一性延缓和同一性扩散地位的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探索,通过专业讲座,前辈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主发现所学专业及就业方向的可能性,并使用专业心理量表对学生自身能力和倾向进行测试,帮助寻找合理的发展路径;大二和大三阶段进行定位与强化,引导学生设立目标,为理想中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大四进行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求职辅导,同时鼓励创新创业。

(2)教学过程着眼自我同一性发展地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最终目的必须基对自我的认知以及评估。没有任何一套标准的体系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定位,并走向合适的职业发展道路,需要不断提升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等素质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因此,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中,可以引入自我同一性状态的发展路径理论,引导处于自我同一性不同地位的学生的达到同一性完成状态。对于自我同一性早闭的学生要帮助其转变认知模式,帮助其重新定义权威和认同。针对同一性延缓、同一性扩散的学生要更多的进行沟通,引导他们进行对自我意识的探索和投入,开发其主动性。根据不同的自我同一性状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注重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重新对自己进行探索和体验,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达到自我同一性完成的状态。

(3)考核标准引入多元化讨论机制

在开展事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时,除了理论教学之外,必须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样的,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除了考试或者报告的评价标准外,可以更多的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实践操作能力,自我认同感的发展作及社会活动能力为参考标准,在评价过程中可以不断尝试激励学生内省,探索挖掘自身潜能,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可以说,全方位的评估体系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与否。

将自我同一性理论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并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健康的自我,树立坚定的职业目标,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铺平道路。对学生、家庭、 学校教育都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埃里克·H·艾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杭州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2]Marcia J E.A S Waterman .Matteson D R Ego-identity: the Handbook of Psychosocial research 1993

[3]张日昇.同一性与青年期同一性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0,(23)

[4]何士慧.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状况及其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3

[5]李亚真等.大学生生涯成熟状况及与自我同一性关系研究[J]心理科学. 2008,31(2).

[6]徐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2

[7]于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1(1).

[8]屈善孝.加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北京教育,2010(9)

[9]李福华等.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调查研究[J].校园心理,2011,9(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青少年大学生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