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6-04-19李华高尚莲

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1期
关键词:教具笔者科学

李华 高尚莲

1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科学课与其他课程不一样,有些课可以直接拿着教材、教案上课,但是科学课如果不经过精心准备,师生都将会很吃力。课前教师必须熟练地把握教材,明确实验目的,做好相关器材的准备,对将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检验仪器的好坏,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做到心中有数,并准备好弥补方案。如教学鄂教版科学6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运载火箭》时,为了让学生理解运载火箭的工作原理,认识反冲现象,教材安排了3个实验,笔者据课前的实验情况,对实验做了一些改动,实验的效果更明显。具体的做法是:在水的反冲实验中,为了让学生看清水从喷口喷出的方向,在每个孔中装上一个修剪后的可弯折的吸管(长度为:瓶内的一端1 cm左右,瓶外的一端2 cm左右),并使吸管的喷口朝同一方向,便于学生观察现象,同时,吸管可以弯折,实验中学生可以改变喷口方向,进行对比实验。

对于喷气反冲实验,笔者制作了一个反冲小车,在小车一端固定一根较短的细铁丝,将气球口中插一个比较轻的吸管,并将气球口固定在铁丝环中,口斜朝向地面,吹气后放开,小车会前进。实验现象明显,效果很好。

2 实验过程的有效调控

2.1 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的,在实验中发现规律,理解规律,从而掌握规律。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集中注意力,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因此明确实验目的是上好实验课关键所在,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置的。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时,验证空气存在的实验,无论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来吹动小纸条,还是利用吹大的塑料袋钉个洞放到水里使其冒出小气泡,都是为了证明空气是存在的。为实验而实验,没有目的性,只会使学生浮于实验过程与表面现象,不知道为什么做实验,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2.2 明确观察任务

在实验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再根据具体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时,如果教师不加指导或指导不明确,学生往往会出现漫无目的、漫不经心观察的情况,他们常常只是注意那些感觉新奇或有强烈刺激的现象,而放过了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科学地看,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步细小的变化;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用嘴尝、借用工具观察,等等。这就是科学地听,科学地做,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如笔者在引导学生探究沙和水时,学生往往只会对比观察两者在形状、颜色、多少等方面的特点。这时,笔者抓住“平面”、“流动”这两个观察点,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去观察,如“水有平面,沙有平面吗?水和沙静止时各是什么样的呢?”引导学生对这个问题一步一步地进行思考和观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问,如“将装有沙和水的杯子倾斜一下,水面和沙面各是什么样的?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吗?”如果把它们倒在桌上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这样通过提问,学生明确了观察任务。

当然,在每个实验中观察也有侧重,而且并不是每个实验都要、都可以用这些器官去观察的,要选取合适的方法观察实验。

2.3 实验过程要规范

演示实验仪器要做到可见度大,实验现象清晰可辨。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实验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起着示范作用。教师应严格按实验基本知识要求进行实验操作,不仅要做到有条不紊,还要做到每次都能较高质量地完成。要使演示实验现象明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看得见,教师需要事先动一番脑筋,准备充分后再开展。

2.4 注意小组合作实验的有序性

小组合作实验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去,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和调控:①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分配实验任务、实验角色;②指导小组成员在倾听同伴发言的情况下向同伴提问或提出自己的看法;③指导小组成员学会相互讨论、相互交流;④指导合作学习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的分歧,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这样有助于学生学习科学知识,互相取长补短。

3 自制实验器材,提高实验有效性

自己动手设计、制作教具,不仅可以让教师进一步吃透教材,熟练实验操作,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想象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味到观察和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

3.1 教师自制实验教具

一件成功的自制教具的诞生,是教师经过对教材的深入研究,根据本校实验器材的实际情况,产生对某一教具改进或创新的想法。根据这一想法,构思设计,在反复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制作,经过多次改进和反复调试后,再在教学中试用,直至成功。如在教学《运载火箭》后,学生虽然明白了火箭升空的原理,但是还存在一定的疑问,为此,笔者自制了一个“水火箭”。当加压后的水快速的从气门芯里喷射而出,火箭直线上升时,学生们欢呼雀跃,彻底明白了反冲原理。

3.2 学生自制实验学具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应善于结合实验问题,鼓励学生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动手、动脑做教具,学生成功后就会对科学产生兴趣,体会学好科学知识的好处,品尝创造发明的乐趣,产生爱学科学的想法,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就会加强。通过开展这些低成本的实验,还能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开拓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的科学,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自制实验器材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是要弄懂课本上的内容,理解课本上的知识,才能设想出实验器材的雏形,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设计、制作。在具体制作中,学生还要经受多次失败的考验,锻炼身心,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笔者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中,教学每个单元之前,都会提前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再由教师提供。如笔者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实验室的材料有限,笔者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笔者先向学生讲解了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再让学生自己准备材料: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等,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学具。

总之,自制教具和学具不但可以补充现有教学仪器的不足,节约开支,而且实用性强,易于操作,安全可靠,取材容易,对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起了很大的作用。

4 发挥农村优势,开展好观察实验

在多年的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笔者认识到农村小学虽然在社会文化、学校教育条件等方面远不如城市小学,但是有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只要农村教师能够因地制宜,发挥农村优势,巧妙地整合运用资源,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效率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到“大课堂”中去研究,在大自然中探索动植物生长、水、空气以及其他各种自然现象的奥秘。如学习鄂教版科学4年级下册第1单元《根朝哪边长》、《茎往哪边长》、《植物怎样“喝水”》时,笔者带领学生到田野中去,让学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根和茎,然后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根和茎进行分类、研究,这样学生在丰富、具体的感性材料面前,激发了兴趣,吸取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使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得到满足。

猜你喜欢

教具笔者科学
老师,别走……
自制玩教具《拼拼乐》
点击科学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科学大爆炸
初中物理自制教具应用探讨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