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基础语言教材文化对比
2016-04-18刘莉莎
刘莉莎
【摘要】语言教材中承载着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本文将中加语言教材进行对比,并从两种教材的差异中找出其所反映出来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语言教材 文化差异 价值取向
教材是一种文化,它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和现在还在创造的一种文化。语言教材容载了人类的观念体系、知识体系、行为方式体系、语言体系、文字体系等。在语言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反映与交融。
本文所说的语言教材,主要是就教科书而言。由于条件限制,本文仅将中国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本与加拿大小学相应年级的英语课本内容进行了对比。他们分别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五年级 上册)和加拿大大众书局出版的《超前英语》(“English Ahead”,grade 5 )。经比较,这两本教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文内容。
在加拿大五年级英语课本中,每个语法知识部分都包含有趣的故事,每篇课文也由漫画或者有趣的图片而引出。这样编排不仅符合孩子的天性,还能给学生提供学习的乐趣。书中的故事贴近学生的生活,且内容相对较新。
中国五年级语文课本中,虽然有的也贴近学生的生活,但大多是古诗词和与历史有关的文章和典故。很明显,在中国语文教科书中,古文,历史性的文章占的比例相对较多。
2.课后练习。
加拿大英语课本的练习没有过于重视单词拼写和语法,它只在非常重要的语法部分作强调。除复习课本知识外,练习中有许多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空间去思考和讨论。每课的练习结束后,有“自我评估”部分,旁边附有参照标准。“评论”部分是留给老师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自我评估”部分不仅可以提供教师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评估自己学习情况的空间。
在中国语文教科书中,各单元后有一个“综合练习”,“综合练习”的最后是“总结”。语文课本里的练习及生学习情况的评价都由老师给,没有做自我评价的机会。
3.前言。
加拿大英语课本中的前言非常简短,其内容是关于此教材对于学生的学习所起到的作用及好处。它强调教材的目的是使学生建立起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享受学习的过程。
中国语文课本的前言比较长,内容主要是有关对教育工作者,专家,和权威的感谢。它强调编书者以及有关学者对教材的贡献。
语言教材的一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文化方面的差异。引起这两本语言教材差异的文化差异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过去取向&未来取向。
Hall曾这样说过:“如果有什么能改变生活本性的话,那就是时间是如何使用的。”(Hall,1959:1-20)中国一直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传统的思想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规定着人们的行为。这意味着在时间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与中国文化的时间取向相反,西方人,尤其是北美人,一切着眼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的重要价值观念。由于这种取向的影响,西方人很少循规蹈矩,很少崇拜祖宗,也不像中国人那样尊老敬师,年龄和经验也未必值得敬仰。
对待时间的态度反映到语言教材上来较明显的就是在中国语文课本中有更多古诗词,典故,以及与历史有关的文章。虽然加拿大学生也要学习诗歌和名著,但是大多数文章与历史都不太相关,没有太强调过去,而十分重视课本对学生的适用性。
2.寻变&求稳。
我国传统文化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在农业社会中人们满足于维持简单再生产,社会运行缓慢迟滞。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易滋生永恒意识,反映在文化中,则是“求久”的观念。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大部分公民来自欧洲大陆,他们人格独立、思想解放、他们富于创新,“求变”是他们普遍的文化心理。西方文化具有一种不断超越不断改进的意向。不同的文化心理折射到教材上,使中西教材呈现明显差异:中国教育特别突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西方语言课文以及课后练习没有过分强调拼写以及语法的重要性,而是根据课文的主题,引出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3.依赖&相对独立。
中国文化中的信念、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都是以集体为核心,由此产生的人际关系是等级分明。中国文化中的“师道”表现在学习文化上就是包办统治型的行为特征。在中国,教师是权威,学生学习内容,方法,进度都由教师决定。教学和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权利掌握在教师手里。而西方则强调个人主义和个人表达。西方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既要探究知识是从哪里来的,更要思索知识要到哪里去,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西方人强调个人的兴趣和自我成就,强调自学。他们不更多的干扰孩子的学习。
这两本教材的比较结果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同样是语言教学课本,但侧重点不同,针对学生的练习和评价形式不同。在编写课本或进行语言教学时,我们可把两者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更好的实现语言课的功能。
参考文献:
[1]Hall,E.T.,The Silent Language,Anchor Books,Doubleday, 1959,pp1-20.
[2]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Lisa A.Stefani.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5.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4]刘丽群.从传统文化看中美教育的差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5).
[5]朱绍禹.中学语文教材概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