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532例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6-04-18王子江

山东医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临床特征肺功能哮喘

王子江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532例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分析

王子江

(德州市人民医院,山东德州253014)

摘要:目的探讨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5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根据其诱导痰细胞学结果进行气道炎症分型,比较重症组、普通组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分布及不同气道炎症表型的重症患者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水平及肺功能。结果532例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为常见,占47.0%,其次是混合细胞型(27.3%)、中性粒细胞型(21.4%)及寡细胞型(4.3%)。重症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型百分比高于普通组(P<0.05)。中性粒细胞型重症患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重症患者,且其FeNO显著低于嗜酸性粒细胞型及混合细胞型(P均<0.05)。结论 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包括嗜酸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及寡细胞型,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最常见;重症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关键词:哮喘;气道炎症表型;临床特征;肺功能

哮喘是一种多个细胞及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气道炎症是患者共同的病理特征。以往认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重要特征,但近年来发现,部分患者的痰液内以中性粒细胞的大量浸润为主,提示哮喘存在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2006年Simpson等[1]根据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将哮喘分为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及寡细胞型,不同炎症表型哮喘患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有差异,但目前国内关于哮喘气道炎症表型及其临床特征的大样本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哮喘患者中不同炎症表型所占的比例,比较不同病变程度哮喘患者的炎症表型及临床特征。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53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纳入标准:符合2008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病史≥3个月,纳入研究时处于非急性加重期;年龄18~65岁;临床资料完整可靠,均进行诱导痰液的细胞学检查。排除标准:合并肺炎、COPD、肺结核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寄生虫侵袭、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淋巴瘤、白血病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合并严重的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妊娠、恶性肿瘤。其中男214例、女318例,年龄(43.3±15.7)岁,早发型(发病年龄<12岁)105例、晚发型(发病年龄≥12岁)427例,BMI(23.7±4.7)kg/m2,有哮喘家族史168例,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18.6±4.9)分,重症哮喘[过去1年采用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推荐的4~5级哮喘治疗药物后仍不能达到理想的控制水平,或在近1年内超过6个月的时间需要规律进行全身激素治疗才能控制哮喘发作,并排除依从性差及其他诱发加重的因素[3]]135例(重症组)、非重症患者397例(普通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患者均采用3%的高渗盐水进行雾化吸入,诱导出痰液,用0.1%的DTT进行处理,经过水浴、过滤、离心、涂片、美蓝-伊红Y染色后进行细胞学计数,根据其结果进行气道炎症表型的划分,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性粒细胞≥3%者为嗜酸粒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粒细胞<3%为中性粒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粒细胞≥3%为混合细胞型;痰中性粒细胞<61%,且嗜酸粒细胞<3%为寡细胞型[4]。

1.3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测定在肺功能检查前采用Aerocrine AB公司生产的FeNO测定仪进行检测,检测前1 h无剧烈运动及吸烟,2 h内未进食富含氮的食物及含咖啡因的饮料。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进行,呼气流速为50 mL/s。FeNO正常范围5~25 μg/L。

1.4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肺功能测定仪检测重症患者的肺功能,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进行,记录其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 pred)。

2结果

2.1532例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根据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结果,532例患者中嗜酸性粒细胞型占47.0%(250/532)、混合细胞型占27.3%(145/532)、中性粒细胞型占21.4%(114/532)、寡细胞型占4.3%(23/532)。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寡细胞型哮喘患者年龄分别为(41.3±12.7)、(42.2±13.2)、(46.8±14.1)、(47.3±12.0)岁,有哮喘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24.8%(62/250)、40.4%(46/114)、38.6%(56/145)、17.4%(4/23),各表型年龄、哮喘家族史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2.2532例哮喘患者诱导痰细胞学检查结果及气道炎症表型分布重症组、普通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8.1±22.3)%、(23.6±18.3)%,两组比较,P<0.05;重症组、普通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5.7±27.3)%、(58.3±26.9)%,两组比较,P>0.05。重症组的嗜酸性粒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混合细胞型、寡细胞型分别占52.6%、15.6%、28.1%、3.7%,普通组分别占45.1%、23.4%、27.0%、4.5%,两组比较,P>0.05。

2.3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肺功能比较见表1。

表1 重症哮喘不同气道炎症表型患者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嗜酸性粒细胞型比较,aP<0.05;与中性粒细胞型比较,bP<0.05。

3讨论

已有研究表明,气道炎症表型与哮喘的发病机制、治疗及预后均有关[5]。本研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仍然是最常见的炎症表型,占47.0%,其次是混合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及寡细胞型;分别有74.2%、50.6%的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多,与以往的研究[1,6]报道类似。本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中有哮喘家族史的比例较高,可见有哮喘家族史的患者痰液中中性粒细胞可能明显增多,具体机制尚不明确。

常规药物治疗重症哮喘患者效果差,故近年来气道炎症表型与哮喘治疗方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旨在通过针对性的治疗来提高重症哮喘患者的预后[7]。呼吸道内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是哮喘的一大病理特点,故监测痰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对哮喘的治疗有指导意义[8]。本研究中重症哮喘患者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哮喘患者,提示此类患者可能需要采取增加激素的剂量或抗IgE单抗治疗等靶向干预措施,以改善预后[9]。

此外,本研究发现约一半的哮喘患者诱导痰中中性粒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具体机制不详。有研究[10]报道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越多,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FEV1%pred越低。本研究中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的FEV1、FEV1/FVC、FEV1%pred均显著低于其他类型(P<0.05),提示中性粒细胞型的重症哮喘患者更容易出现气流受限,是肺功能最差的一个类型。McGrath等[11]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型和非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吸入沙丁胺醇后的肺功能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对舒张支气管药物的敏感性基本一致。而Jung等[12]报道,中性粒细胞型的重症哮喘患者对激素的反应性较嗜酸性粒细胞型更差,故对中性粒细胞型哮喘患者需要特别关注其肺功能的变化,及时调整药物。

与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一样,FeNO同样是目前评价气道炎症水平的常用方法之一,具有无创、简单、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二者均有助于评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表型,对哮喘的治疗和管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13]。目前认为FeNO与气道嗜酸性炎症有关,FeNO增高多提示哮喘嗜酸性炎症加重,表现为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加。但也有部分嗜酸性粒细胞型哮喘的FeNO在正常范围内,提示其影响因素较多。未来重症哮喘的研究应该针对不同的气道炎症表型患者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并研究气道炎症类型与肺功能的关系及具体机制,进一步提高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的预后[14]。

综上所述,嗜酸性粒细胞型是哮喘最常见的气道炎症表型,其次是混合细胞型、中性粒细胞型、寡细胞型,在重症哮喘患者中,中性粒细胞型的肺功能最差。

参考文献:

[1] Simpson JL, Scott R, Boyle MJ, et al. Inflammatory subtypes in asthma: assessment and identification using induced sputum[J]. Respirology, 2006,11(1):54-61.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185.

[3] Chung KF, Wenzel SE, Brozek JL, et al. International ERS/ATS guidelines on defini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severe asthma[J]. Eur Respir J, 2014,43(2):343-373.

[4] Bakakos P, Schleich F, Alchanatis M, et al. Induced sputum in asthma: from bench to bedside[J]. Curr MedChem, 2011,18(10):1415-1422.

[5] Gibson PG. Inflammatory phenotypes in adult asthma: clinical applications[J]. Clin Respir J, 2009,3(4):198-206.

[6] 李志伟,陈华萍,马千里,等.不同气道炎症表型哮喘278例的临床特征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8):801-804.

[7] Amelink M, de Groot JC, de Nijs SB, et al. Severe adult-onset asthma: A distinct phenotype[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3,132(2):336-341.

[8] Bel EH, Sousa A, Fleming L, et al. Diagnosis and definition of severe refractory asthma: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Innovative Medicine Initiative (IMI)[J]. Thorax, 2011,66(10):910-917.

[9] Hanania NA, Wenzel S, Rosén K, et al. Exploring the effects of omalizumab in allergic asthma: an analysis of biomarkers in the EXTRA stud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3,187(8):804-811.

[10] Shaw DE, Berry MA, Hargadon B,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neutrophilic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airflow limitation in adults with asthma[J]. Chest, 2007, 132(6):1871-1875.

[11] McGrath KW, Icitovic N, Boushey HA, et al. A large subgroup of mild-to-moderate asthma is persistently noneosinophilic[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2,185(6):612-619.

[12] Jung JW, Kim SH, Kwon JW,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long-term outcomes related to sputum eosinophilia in Korean asthmatics[J]. Asia Pac Allergy, 2011,1(1):16-24.

[13] Reddel HK, Taylor DR, Bateman ED, et al. An official 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European Respiratory Society statement: asthma control and exacerbations: standardizing endpoints for clinical asthma trials and clinicalpractice[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9,180(1):59-99.

[14] Chung KF. New treatments for severe treatment-resistant asthma: targeting the right patient[J]. Lancet Respir Med, 2013,1(8):639-652.

(收稿日期:2015-10-09)

中图分类号:R562.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266X(2016)09-0046-03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6.09.017

猜你喜欢

临床特征肺功能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多索茶碱与噻托溴铵联合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肺功能的影响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