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众筹试水食品安全生产
2016-04-18
农产品众筹试水食品安全生产
去年深秋时节,曲阜市姚村镇CSA生态姜园,“收姜啦!”,随着一声吆喝,顿时热闹了起来,受雇的农民开始忙着收获。与其他姜园不同的是,这3.3公顷地的主人,不是普通农户而是网上的32位网民。2015年初,他们通过网络众筹的方式在姚村包下农田,采用自然农法种起了无公害小黄姜。
“互联网+”风潮正热,再加上经济下行背景下融资难度的持续加大,“众筹”一度成为网络热词。然而,不论是众筹拍电影,还是众筹买车、买房,炒概念、赚吆喝的嫌疑终归让这一切来去匆匆,成效并不明显。曲阜众筹种植的小黄姜以30元/千克远超市场均价,更因带有了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属性,而具备了深入思考和探究的普遍意义。
网络筹资共种无公害生姜
“这种种姜法到年底肯定收不了,等着瞧吧!”去年4月,当CSA生态姜园带着不打药、不施肥、不覆地膜等“‘七不’原则”开种时,附近的姜农对这块地的收成没有半点期待。在他们看来,这年头还用自然农法种地,那是砸钱跟自己过不去。
冒着低产甚至绝收的风险种无公害姜,源于众筹发起人李毅军“舌尖上的忌惮”。在北京做生意的福建人李毅军平时喜欢喝姜茶、吃姜片。可是他对种植环节的质量不放心。后来,他屡次考察福建、山东等多地,希望委托农户种植无公害生姜,却找不到合伙人。
“有的姜农觉得自然农法收不了多少姜,所以不接单。而我也担心他们嘴上答应着生态种植私底下却搞小动作,最后索性决定自己来种。”于是,自身财力不足的李毅军尝试在淘宝网发起众筹计划,没想到短短两个月就有32人加入,筹资50万元开启了种植项目。
CSA生态姜园众筹项目在筹资、回报和监管等方面做得很细。在股金方面,项目预估成本是50万元,前期1万元1股,后期根据加入时间段不同每股需1.1万~1.5万元不等。入股也设有门槛,需要认同生态有机理念。“这个项目是为了获得生态有机的农产品,只想赚钱的,我们不要。”李毅军说。
24小时直播生姜生长过程
无公害小黄姜种植,众筹的不仅仅是钱,更是参与者的信任、资源和智慧。
为了让股东对种植过程放心,李毅军在田边装上了摄像头,24小时直播小黄姜生长过程。所有人都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实时监控种植情况,“视频溯源”最大程度上消解了种植阶段的信任危机。
然而,有筹资就要有收益,最让李毅军头疼的是姜园的无公害种植技术和最终的收成。对于一个彻头彻尾的外行人来说,他首先面对的是不可逆的两大减产事实:不喷农药减产三分之一,不施化肥再减产三分之一,除此之外,还要在自然农法的基础上花很多钱进行人工干预才能保证有所收获。所以,他聘请了当地的生姜种植大户和农技人员作为技术指导,最终才保下了三分之一的产量,也就是每667平方米1000千克。
产量大幅缩水,但收益不降反增,这让股东们喜出望外。根据今市场价格,普通黄姜每千克3元左右,而生态黄姜价格按照30元/千克出售,667平方米产值达到3万元,是传统姜园的5倍,这被众筹种姜且以自用为主的股东们称为“生态红利”。
“参与此次众筹的网民,大都是为了吃上放心姜。只要种出来的东西真健康,收成好坏就没那么重要了。”专程从厦门赶到曲阜参观姜园的股东慕胜亮说,有关姜园种植的相关计划和运营情况都会在股东微信和QQ群等网络平台交流公示,无缝对接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让种植流程全透明,他们很放心。
模式复制需消解信任危机
“今天这里毒奶粉,明天那里毒大葱,当下真的是个‘谈吃色变’的时代。要确保吃进嘴的东西放心,农产品种植环节的安全就成了第一环,也是重要一环。”李毅军坦言,他们所做的尝试更多是想给食品安全领域带来些新的气象,引发一些思考。
如今,首批生态黄姜顺利收获,CSA生态姜园项目也通过“‘七不’原则”,较好地圆了他们生态化种植的梦想。
关于农产品众筹的做法是否有助于解决当下食品安全问题,成为一种可供复制的模式,广西师范学院教授、农业专家谢彩文说,“方法是好方法,但一要解决技术问题,避免产量过低无法满足市场需要;二要消解信任危机,让有意愿参与其中的人认清农产品众筹的本质,不在商业运作而在绿色种植的风险和责任共担。”
在谢彩文看来,花今天的钱买明天的菜、花风险钱吃健康菜,是农产品众筹在未来有着发展前景的原因所在。而其在解决食品安全的道路上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如何借助新手段实现农产品种植的过程安全、可控、可溯源,则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
(孟一刘中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