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四顶山景区修复性建设及生态性保护策略
2016-04-18李改维
李改维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合肥四顶山景区修复性建设及生态性保护策略
李改维
(安徽建筑大学 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022)
摘要:通过对合肥四顶山景区自然资源特色调查,分析、评价基础上,应用生态修复、保护的研究方法,合理进行景区生态建设规划,保障城市边缘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并在规划建设中指出修复与开发控制范围与内容。更为重要的是,提出景区后期建设、环境保护有效对策与措施。适度开发旅游,提高景区周边村民生活品质,带动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四顶山,城市边缘,生态修复,开发控制
0引言
随着合肥、巢湖市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地扩张,巢湖从原有城市边缘地带逐渐过渡到城市二者的纽带。巢湖周边的孤山岛,四顶山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城市边缘也逐渐纳入到城市建设中。然而由于时推光移、历史发展,四顶山原有的人文古迹已销毁,人们对四顶山自然资源如植物盲目砍伐,动物的肆意捕杀,使得原有较为生态自然系统也逐渐被或多或少的破环。根据《风景区规划规范》《巢湖风景区总体规划》(2006-2020)制定,开发以及治理环巢湖区域生态环境以及环巢湖周边旅游资源的开发,四顶山等自然资源丰富的城市边缘景区作为重要的旅游开发资源之一[1]。因而,景区的资源保护及修复,建设与开发、管理和发展,以及全面发挥风景区的功能和效益就更为重要。加之四顶山风景区距合肥、巢湖市区路陆交通仅为35公里。随着合肥市环湖大道的修建,景区距合肥滨湖新城仅20公里,优越的旅游和交通区位优势,将为四顶山景区开发奠定坚实基础。
1四顶山风景资源特色与评价
1.1地理位置
四顶山位于安徽省肥东县城南25公里“侨乡”六家畈镇,紧邻巢湖北岸,是整个巢湖水域水质最好的岸段。与巢湖中庙相连,与姥山隔湖相望,海拔174米[2]。(如图1)
图1 地理位置及周边旅游资源
1.2历史渊源
四顶山是三国时期魏、吴争霸的遗址之一。魏青龙元年(233)扬州都督满宠筑新城以抵抗吴国军队。吴大帝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未能攻下。据史料记载,山上有当年魏伯阳炼丹的炼丹池,明代学者黄道曰改名为“朝霞寺”,供奉关羽像。1935年吴中流先生在山上建有“四顶公园”。稍后,爱国将领张治中先生建了一所西式结构、小巧玲珑的别墅,取名“朝霞小筑”[3]
1.3自然与人文资源
四顶山景区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树木葱郁,怪石林立。如具有独特气象景观“四顶朝霞”为古庐阳八景之一。山上洞穴奇石“炼丹池”、“仙人洞”、“鹦鹉观天”、“老蚌含珠”等奇山、怪石自然景观。
四顶山风景区包括四顶山历史遗址(朝霞寺,寺庙书院,朝霞小筑),茶壶山、振湖塔、蔡永祥烈士纪念馆、青阳书院以及保存有大量明清古民居六家畈等景点和纪念地[4]。加之四顶名胜,历来为文人墨客所仰慕,罗隐、李天馥等都留下了赞美诗篇。
以上资源集中反映了四顶山景区自然景观突出,人文景观个性鲜明。因此,在四顶山景区建设中依托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出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体验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风景旅游度假区,也必将是环巢湖旅游带的一颗璀璨明珠。
2景区规划策略
四顶山景区范围内以自然山体为主,山坳、谷地,森林、农田及汇水区域,总面积约12.4平方公里。在规划策略上要维护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正确处理四顶山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把保护放在首位。在对四顶山景区现状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环境和社会效益为出发点,权衡景区自身健全发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使景区有度、有序、有节律的持续发展。
依据四顶山景区的风景特征以及规划策略,景区建设主要以打造山水自然景观,体现历史、人文特色。在资源保护的前提下,适度开发旅游,给游客提供观光度假、生态旅游和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通过社区管理与多方合作,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游客多方需求。
3景区生态性建设规划
3.1景观规划结构
四顶山景区依据现状地形、地貌的差异,以及各种旅游开发性质、开发强度和景观要求的不同,将景区划分为景观风貌区,生态林地景观区,滨湖景观区,建筑风貌区,特色旅游风貌区。以山、水(巢湖)为一体,结构划分为一核,两点,一带,八区,两组团。一核:四顶山景区主核。两点:两大休闲、观光主结点,分别为帆船坞娱乐休闲区和主题公园区。一带:滨湖观光旅游带。八区:入口服务区,红石嘴休闲度假区、宾馆接待区、沙滩休闲区、景区中部主题园区、宗教主题园区、月牙湾滨水别墅区、景区居民迁移安置区。两组团:即景区南北两个综合开发组团。
3.2规划布局
景区主要围绕滨湖主干道和次干道为纽带联结各功能组团,形成有机联系的组团式布局。主要分为五个区:1风景游赏区。包括帆船坞娱乐休闲区、南部主题公园区、景区中部主题园区、宗教主题区和沙滩休闲区。2接待服务区。3社会居民安置区。在安置区配套小学一所、幼儿园两所。4综合开发区。包括南北两个开发组团,为高科技和相关服务产业提供管理、研发和办公基地(如图2)。
图2 规划布局结构图
4景区生态修复与开发控制
4.1景区生态修复
在四顶山景区生态修复中要确保受到保护自然资源不被破坏。如水、土壤、自然山体地形地貌;在自然演替和进化中保护好良好稳定的生态系统,如各种植物、动物资源和生物群落;保护奇山,秀水,修复历史遗迹等人文景观。
4.2开发控制
四顶山自然、人文资源较为丰富,且有一定的保护价值。规划依据不同性质特征的景源,划定生态景观保护区、史迹恢复区、风景游览区、发展控制区、社会居民安置区和景观绿化隔离区等六类保护区。并针对其不同的保护要求,进行分类修护,保护,控制(如图3)。
图3 规划控制图
4.2.1生态景观保护区
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自然资源的区域划出一定的范围与空间作为保护,重点保护自然地貌及地方特色。如奇峰怪石、秀水,古树名木。严格保护植被、山体地形的自然状态。在保护区范围内只配置些少许步行需要的游览路线以及辅助设施,控制游人进入次数和数量,严禁机动车等交通工具进入[5]。
4.2.2史迹保护恢复区
划定景区内有历史价值古刹名寺(朝霞寺)一定范围作为史迹保护恢复区,具体包括以下区域:1.朝霞寺佛教文化保护区2.佛教主题公园区3.史迹保护恢复区。
4.2.3风景游览区
规划将适宜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的区域划分为风景游览区。划入风景游览区的有1.船坞休闲娱乐区2.景区南部主题公园区。
4.2.4开发控制区
在四顶山景区配套适当游览服务设施,经营与风景游览相关服务项目。加强管理,合理控制人口容量与各项设施用地规模[5]。划入开发控制区的有1.入口接待服务区2.红石嘴别墅区3.杨家湾宾馆接待中心4.月牙湾别墅度假村5.景区南北旅游地产综合开发片区。
4.2.5社会居民安置区
为就近解决因景区建设带来的居民搬迁问题,同时考虑景区经营对服务人口的需求。在规划区北端,店忠路西侧和景区东入口南侧各设置居民安置点一处,且合理控制建筑高度和建筑形式,避免与景区风貌发生冲突。
4.2.6景观绿化隔离区
绿化隔离区采用一些设施限制居民以及游客进入,不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服务设施[5]。同时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大力营造混交林,有计划有步骤地调整树种结构,发挥林地最大的景观与生态效益。
5景区生态建设修复对策与保护措施
风景区旅游开发,难免会对景区环境有所影响,在对景区建设中以及后期运营中,要对其基本的生态系统做已保护,如水质保护,生态环境与生物保护,移民安置以及景区施工干扰等[5]。
5.1水质保护措施
禁止景区内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河道引起水质污染问题。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工作,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对旅游服务区产生的生产、生活污水进行及时处理,达标后方可排放。
5.2生态环境与生物保护
为确保四顶山景区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景区规划,擅自占用景区林地或改变林地性质。管理机构应高度重视和落实植被培育、护林防火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禁止乱砍滥伐景区内的树木植被,古树名木应当挂牌严格保护。[6]严禁对景区内鸟类,鱼类以及动物盲目捕杀,对频临灭绝动物严禁捕杀,维护动、植物物种的生长、栖息和繁衍的生存环境,确保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
5.3移民安置保护
四顶山景区内居民点选址要精心规划,兼顾旅游发展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的要求。用地尽量选择原有居民用地,次选林地、园地,不占用耕地。严格控制景区内居民建设用地指标。鼓励并引导景区内农民发展传统手工业,农家餐厅,农业观光,垂钓、采摘等旅游服务业,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5.4景区施工保护
在景区建设中,必然会产生废水,污水,施工废弃材料。因此在施工期间确保对污水、废水做净化处理。避免污水排入自然沟壑,河流、湿地等,对景区内水体、巢湖岸线,大气和土壤造成污染。施工材料废弃物和生活垃圾避免长期放置景区,及时清理运输。
6规划实施与建议
四顶山景区建设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活跃了人们业余郊野生活乐趣。为确保景区自然资源,风貌修复以及景区旅游良性发展,要求加强对四顶山景区开发建设力度控制,严格按照规划审批以及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对区内各种建设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明确保护范围和管理措施,对四顶山保留较好的民居建筑、文物建筑进行保护管理。
在四顶山景区的日常经营,管理以及各项活动中,应全方位引进各级各类管理人才,提高景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政府部门应在资金、信息、客源等方面扶持,促进四顶山景区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徽省肥东县旅游局.合肥市四顶山滨湖旅游区旅游总体规划[Z] 2004-2020.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98-199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S],2000.
3耿治平.巢湖生态环境变化及趋势预测[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2005,(01):59-63.
4李喜民.五台山风景区核心景区专项保护规划研究——以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灵峰圣境核心景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0,34(9):78-87.
5李紫芳.西溪湿地(西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及生态修复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7.
6李改维.浅析巢湖孤山岛景区生态性建设规划[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9 (4 ):6-8.
Repair Construction 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rategeis for Hefei Four-Mountain Scenic Areas
LI Gaiwei
(School of Architecture & Urban Planning ,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 HeFei,230022,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characteristics of Hefei Four Top Mountain scenic area, with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and by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protection and reasonabl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the edge of the city natural resources can be protected from being destroyed, and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rol scope and content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More importantly,it puts forward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and measures of scenic post construc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 moderat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scenic area surrounding the village life, driv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Key words:Four Top Mountain;the edge of the city; ecological restoration; development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41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382(2016)01-102-04
DOI:10.11921/j.issn.2095-8382.20160121
作者简介:李改维(1980-),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景观规划设计。
基金项目:安徽省优秀青年基金重点项目(2012SQRL270ZD)
收稿日期:201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