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
2016-04-18魏会平宋小青柳晓金郑立恒
魏会平, 宋小青, 柳晓金,郑立恒
(1.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50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4.北京胸科医院,北京101149)
病毒性脑膜炎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1例
魏会平1, 宋小青1, 柳晓金2,郑立恒3,4
(1.河北北方学院基础医院,河北 张家口 050000;2.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3.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4.北京胸科医院,北京101149)
病毒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细胞学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33岁,主诉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轻度头痛症状,位于左侧,针刺状,非波动性,不伴有头昏,无恶心、呕吐,伴发热,体温37.5 ℃~39.4 ℃,偶有畏寒,无寒战,无咳嗽、咳痰,无咽痛及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2013-04-06日在当地村诊所肌注退热药物治疗,症状无好转,遂静点“利巴韦林、清开灵、甘露醇”治疗3 d,症状仍无好转。就诊于某三甲医院,诊为“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给予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行胸部CT检查诊断两肺感染,胸片示:两肺下叶背段及后基底段可见结节状及磨玻璃状阴影。行腰椎穿刺术检查,测颅压210 mmH2O(静点甘露醇后),脑脊液生化示:蛋白1.40 g·L-1,葡萄糖及氯化物正常。脑脊液常规:淡黄色,透明,白细胞数290×106/L,考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可能性大,遂转入某医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会诊仍考虑结脑,抗结核治疗1 d,4-15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67%,单核细胞4%,激活单核细胞单24%,嗜中性粒细胞4%,嗜酸性粒细胞1%(见图1),综合症状、用药情况和检查结果检验科支持病脑。4-20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80%,单核细胞2%,激活单核细胞14%,嗜中性粒细胞1%,嗜酸性粒细胞1%,浆细胞1%(见图2)。4-24日脑脊液细胞学:淋巴细胞98%,单核细胞1%,激活单核细胞1%(见图3),患者痊愈出院。
2 讨 论
不典型的病脑和结脑根据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不易鉴别。此患者起病急,脑膜刺激征不明显,从这点看符合病脑,但是没有典型病脑的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腹泻等症状。结脑虽然多起病缓慢,但是急性起病者也有,不能单纯从起病急单方面排除结脑[1]。一般单纯的病脑没有胸部影像学改变,但是胸部CT检查诊断两肺感染,此时一定要警惕病毒性肺炎合并病脑,注意鉴别肺结核和病毒性肺炎影像学差异。从脑脊液压力、常规和生化来说,检查前已经在下级医院用药几日,掩盖了许多真相,难以有明显的鉴别点。综合该患者的疾病诊断过程,胸部CT报告为病脑误诊为结脑的转折点。
图1 4月15日脑脊液细胞学瑞吉染色(×100)
图2 4月20日脑脊液细胞学瑞吉染色(×100)
图3 4月24日脑脊液细胞学瑞吉染色(×100)
此病例纠正误诊的关键是脑脊液细胞学[2],能真实反应患者脑脊液细胞的免疫反应状态,根据病脑和结脑的转归规律对两者进行鉴别。病脑是自限性疾病,发病早期脑脊液细胞学可见嗜中性粒细胞增高,但是即使不治疗3~7 d后消失。结脑发病早期脑脊液细胞学以嗜中性粒细胞为主,在未进行抗痨治疗的情况下嗜中性粒细胞会居高不下[1],即使应用有效的抗结核药物以后,至少在20 d以后才会大大减少。此患者第一次脑脊液细胞学嗜中性粒细胞4%,激活单核细胞单24%,从嗜中性粒细胞的比例来看,假如是结脑,用抗痨药物才1日是不会有这样的效果的,除此之外,激活单核细胞大量出现是病情将要迅速好转的征兆,它有非常强大的吞噬能力,一般其达到30%,脑脊液白细胞总数在3日内会急剧降低,这就说明抗病毒治疗是有效的,所以支持病脑的诊断,按病脑治疗,患者病情迅速好转,7 d后痊愈出院。脑脊液细胞学技术在各种脑膜炎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诊。
[1]何俊英,孔繁元,郭力.临床脑脊液细胞学诊断[M].河北: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10-144.
[2]粟秀初,孔繁元,主编.神经系统临床脑脊液细胞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1:20-64.
[责任编辑:李蓟龙]
魏会平(1966-),女,河北张家口人,教授,研究方向:细胞遗传学。
R441.1
C
10.3969/j.issn.1673-1492.2016.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