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有效人口治理促共享发展

2016-04-18沙勇

群众 2016年4期
关键词:劳动收入经济社会城镇化

沙勇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严峻的人口、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的挑战。当下,政府作为社会治理的主体,其对人口的长期均衡发展、对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必须健全人口治理体系,以有效治理促进共享发展。

一方面,要重新审视“经济新常态”下的人口策略。着力人口红利的再建设和人口素质的新提升。我国30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改革开放和中国的人口红利。然而,2012年我国出现了几十年来首次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情况,且从该年度开始,呈逐年下降的趋势。预计到2050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将由2015年末的9.1亿人降为6.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的比重相应下降到50.05%;同时,老年人口将由现在的2.22亿增加到4.92亿,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从16.16%上升到37.88%。当前,区域治理中应该更进一步科学厘定自身的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倾斜的公共服务保障体系,健全相关机制体制,确保人口政策对百姓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正效应。着力人口迁移的调试和再布局。既有城镇化路径形成了中国人口流动的严重不均衡特质,加剧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和区域发展的不均衡。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以户籍制度深化改革、公共服务公平供给、逐步完善科学调适人口合理流动机制,是有效消减半城镇化、留守空巢、城乡差距等影响人口与共享发展不利因素,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另一方面,要关注共享发展的关键领域,为实现民生改善谋划新思路。关注劳动收入占比的合理提升。多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缓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义增长率曾长期低于同期GDP名义增长率2个百分点,劳动收入占比更是从54%左右持续下降到了40%左右。多年来,由于受劳动收入占比低的影响,我国总体居民消费水平不高,消费率持续走低。当前,江苏等社保基金结余较多的区域应尽快试行降低缴费率,以减轻企业、个人负担,提升企业用工积极性、增加劳动者工资性收入、提高劳动收入占比,形成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经济良性循环发展的新局面。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良好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在当前区域治理中要注重全局与区域协作的发展战略、注重科学调控的区域人口发展战略、注重绿色发展的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与实施。

(作者系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劳动收入经济社会城镇化
奋发有为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弯道超车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市民化与个人劳动收入:外部性视角
资源误配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
中国的劳动收入份额在下降吗
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特征及结构性因素分析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