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所有制问题与私有制经济的探讨

2016-04-18武汉

现代企业 2016年3期
关键词:私有制公有制非公有制

□武汉 李 艳



关于所有制问题与私有制经济的探讨

□武汉李艳

一、“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理论探究

1.核心概念界定。(1)私有制。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的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公社的瓦解和剩余产品的出现而产生,是产生剥削与阶级的基础。私有制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奴隶主私有制、封建主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三个阶段。恩格斯曾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提到:“私有制不是一向就有的;在中世纪末期,产生了一种手工工场工业那样的新的生产方式,这种新的生产方式超越了当时封建和行会所有制的范围,于是这种已经超越旧的所有制关系的工场手工业便产生了新的所有制形式—私有制”。(2)私有制与私有财产。私有制是所有制中的一种形式,而私有财产是指个人拥有的合法财产,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二者从字面意思上便可以区分出来,所有制体现的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不包括对生活资料的占有,而私有财产则既包括对生产资料、也包括对生活资料的占有。(3)私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私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的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是指各种社会经济成分中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外商经济、中外合资经济等。由上可以看出,私有制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等同于非公有制经济。

2.“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源起。(1)问题的提出。19世纪,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私有制的看法上也体现了一定的继承性。例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的积累,在一极是财富的积累,同时在对立的另一极,是贫困的积累。因此《共产党宣言》中写到:“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2)认识的差别。尽管空想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都否定私有制,但他们之间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首先,在对私有制的批判方面:前者仅从道德的角度抨击私有制,而后者还从历史的角度肯定过私有制,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其次,在消灭私有制的条件方面:前者主张无条件的消灭私有制,而后者却主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消灭私有制,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不能一下子消灭私有制,“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可能就要来临的资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后,才能废除私有制”;再其次,在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方面: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私有制之所以应被公有制替代这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即生产的社会化在客观上要求生产资料归社会占有,而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现实是生产资料被资本家所占有。

二、“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现实回应

1.私有制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49-1956):过渡时期的短暂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到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这一时期是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结构表现为国营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集体或合作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五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第二阶段(1957-1978): 改造时期的逐步消灭。消灭私有制是共产党人的理想,建国初期,由于我党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又急于建成社会主义,结果使本来安排较长时间基本完成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只用了3 年就完成了。其结果是严重脱离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脱离了国情,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第三阶段(1978-今):改革时期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私有制经济迎来了改革开放后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引下,逐步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到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强调,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一项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项重大的突破。1999 年3月,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将十五大的上述内容固定下来。这就使私有制经济由原来的民间自发推动变成政府的自觉发展,使私有制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

2.私有制存在的现实合理性。首先,私有制的存在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邓小平是一位具有开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人的发展问题进行了深人的探讨,从而总结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为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所以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消灭贫穷,而不是消灭私有制。其次,私有制的存在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为公有制经济创造了一个充满挑战的竞争环境,推动了公有制经济走出国门,走向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吸引外资,引进技术人才,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模式和途径。再其次,私有制的存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私有制的存在为解决社会就业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根据卢梭的观点,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是一切罪恶的开端,但反观目前中国的现实,通过简单地消灭私有制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如果过早地消灭私有制,消灭市场上存在的重要主体,势必会打击工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致使大量工人失业,市场运行单一,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平等也就毫无意义了。

三、“私有制是万恶之源”的当代解读

1.辩证看待当前私有制的存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消灭私有制”思想使得全世界的资产阶级胆战心惊,使得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倍受鼓舞。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以十分明确的语言把“消灭私有制”定位在“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而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

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我们既要坚持消灭私有制的奋斗方向不动摇,又要理性地把消灭私有制看作是一个长期的奋斗过程,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既要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又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把握了《共产党宣言》的思想真谛。

2.私有制面临的发展困境。首先,从私有制自身来看,仍然存在许多缺陷。第一,管理水平低下。对于私营企业的管理来说,大多数是一种原始的粗放状态,缺乏完善的组织机制和管理体系。员工工作较为散漫,缺乏一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因而效益也不太高。第二,管理者素质不高。对于大型的国有企业或是事业单位,私营企业主的素质偏低,缺乏良好的管理经验和企业发展规划。存在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犯雇员合法权益行为等。第三,企业规模小。虽然小规模的优势是灵活性好,不容易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但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小规模的企业承担的风险也大,科技含量低,也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总体实力较弱,很难长远的立足于弱肉强食的经济市场。第四,设备陈旧,更新换代慢。在21世纪的今天,科技信息无疑成为了主导,要打好这一场科技战,必须讲求创新,讲究跟新换代,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其次,从客观条件而言,也存在制约私有制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例如,人们思想解放的程度,在传统的观念中,总是将私有制看成是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物,对其采取抵制的态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私有制的发展,因而缺乏一个良好的开放的思想环境。

3.展望私有制的未来命运。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绝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绝不会出现的”。

我国的建设和改革发展史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论述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我们之前的经验教训,对待私有制灭亡这一问题,不能笼统的去判断,应该结合国情,把握潮流。我们必须坚定地相信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私有制必然会走向终结,而那时我们已然进入了共产主义社会。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私有制公有制非公有制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实证分析
从劳动主义的角度对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非公有制经济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
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树立正向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三十五年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回顾与启示
加强完善非公有制企业的股票融资市场——2011年非公有制上市企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