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常态下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任务
2016-04-17张志超
张志超
摘 要:我国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总体看,民营企业的发展正遇到企业制度、经营模式、科技含量等一系列问题,亟待实现转型升级。当前,民营企业家应积极适应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新常态下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带来的新理念和新机遇,提升新常态下的创新精神和变革能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新常态;民营企业;转型发展
一、引言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伴随经济增速的阶段性转换和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围绕人口红利形成的竞争优势正在快速消失,生产要素供给、资源环境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依靠大規模扩张来刺激经济发展的阶段已经结束。企业的发展不得不转型升级,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必须从粗放分散发展向集约集聚发展转型升级,由依靠投资驱动为主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由拿来主义向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由依靠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和高附加值转型升级,依靠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推动转型升级,特别是要强化企业家的创新意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用企业家精神驱动企业转型发展。
二、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制度转型升级之路
在民营企业中,以公司制为主要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所有权、经营权的分离与制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河南某地产公司在企业创建时就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起法人治理机构,理顺了公司主体的相互关系,保障了企业战略和内部运行机制的高效运行,从而促进了企业稳定地快速发展。但由于传统的家族式治理模式具有成本低、家族成员可信度较高、内部凝聚力较强等特点,目前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采用家族式治理模式。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表面上看是产品和技术竞争,其实质上却是企业制度的竞争,因而较之于其他创新,企业制度的创新带有根本性。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合理的产权制度、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的管理制度,才能够解决企业股权结构单一、经营管理混乱、拍脑袋做决策等问题的发生。而且,要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型发展的战略目标,也要超越家族企业的局限性。
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必须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走制度转型升级之路。一是可通过参与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或者以参股、控股、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吸纳社会其他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产权制度与管理机制创新,明确和分散经营风险,防范民营等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企业治理与制度缺陷带来的风险。二是将家族式管理转为专家团队型管理,变家族管理为职业管理,有效克服民营企业中的人才和文化瓶颈两大内在缺陷,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的环境变迁。通过完善民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质量、产品、科技、营销等为重点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设,推动企业由传统的治理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转型、从家族式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跨越。三是加强团队合作,完善决策机制。要在适当集权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决策机制,企业的重大决策由董事会决定,其他家族成员不能越过董事会和总经理而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干涉,企业聘来的高管成员向董事会负责,以避免经营决策上的“一言堂”。四是重构新型企业文化,淡化血缘亲缘观念。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构建 “平等”、“参与”、“尊重人”、“关心人”的新型企业文化价值观和公平公正的用人选拔机制,从物质、精神等各个方面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尽量避免人员流失,并吸收和重用外来优秀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来促进企业的创新和转型发展。鉴于目前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对于暂时还不适宜进行公司治理结构转型的企业,可借鉴一些民营企业“子承父业”的成功经验,通过提升“接班人”的自身素质,协调好家族成员的内部关系,培育和谐向上的企业文化,做好民营企业的传承和制度创新。
三、提升民营企业的内生价值,依靠科学管理实现转型发展
转变民营企业发展方式并实现质量效益的提高,必须加强企业管理和实现管理创新。要充分认识到进一步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是经济新常态下更好地适应国内外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实现强基固本、苦练内功,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客观要求。
与国内外的一些优秀企业相比,许多民营企业对加强企业管理和创新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企业长期存在着重规模、轻质量,重照抄模仿、轻自主创造,重短期利益、轻长期效应等思想误区。为此,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一是要深刻认识民营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从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现实情况出发,重新审视企业或行业的增长模式和企业产品在产业链中的位置,对企业转型发展的战略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二是通过加强企业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等基础管理工作,依靠科学管理不断地提升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益;三是依靠企业管理和创新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以精益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由粗放型经验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型;四是要实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强化战略管理,加速和有效推进企业增长方式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管理创新的实质性转变,全面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促进民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
四、提升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走科技创新发展之路
企业具备了核心竞争力,就会获得明确的市场地位,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从而保证企业长期稳定地发展。在民营企业转型发展中,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科学技术是创新驱动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和基础。因此,企业必须主动地重视科技创新投入,把民营企业发展建立在科技创新驱动基础上,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一是加强品牌建设。品牌的质量以及市场效应代表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企业信誉,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市场导向,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不断地开发出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附加值的名牌产品,用品牌的创建带动质量、技术、创新的全面提升,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二是要加强企业质量体系和环境体系建设,力争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进行生产和经营,积极参与有关标准的制订和修订,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不断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民营经济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三是提高民营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重视知识产权,切实做好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和管理工作,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的宝贵财富。四是要注重传统行业技术创新。创新不仅仅出现在新兴产业当中,在传统产业里技术的进步、服务的升级、生产和销售模式的创新,这些都可以为传统产业带来华丽的转身。当前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技术机会,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探索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技术创新道路。
五、提升企业家的变革领导力,强化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中坚力量
企业家是指能按照市场规律科学地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人。从企业成长的角度看,任何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企业背后通常都有一位杰出的企业家。从一定程度上讲,企业成长与企业家的领导能力密切相关。只有优秀的企业家才能打造优秀的企业,在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中,企业家同样是重要推动力。企业家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一是转型。低端的、产能过剩的、三高企业向能够创造出有知识技术含量的、品质优良的、功能强大的高端产品的企业转变。二是升级。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追求无止境。现实也证明,企业家如果能顺应发展趋势、主动作为,就一定能够带领企业乃至某个产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由于企业家是引领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其核心又是带领企业创新发展的变革领导力。在企業层面上,要增强企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创新驱动力,提升民营企业家的变革领导力尤为重要。鉴于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家队伍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对环境认知、洞察与适应力不足;创新的思维、敢于冒险的精神欠缺;管理和决策中存在随意性;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对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认识不足等。因此,民营企业转型发展对民营企业家的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广大民营企业家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付出艰苦的努力和较高的投入成本,需要得到企业全体员工的大力支持。二是以往靠价格竞争和大规模投资盲目扩张的做法已经无法持续,企业家需要了解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通过新的市场定位,为社会提供新价值,并建立新的市场竞争优势。三是需要企业家以身作则,以高尚的精神和坚强的毅力,带领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变革和创新。四是民营企业家要从长远出发,敢于创新,有效地管理团队和企业创新,发扬企业家精神,实现在转型中提升发展,在发展中实现转型。
当前,对于民营企业家中的个人能力没有充分带动企业员工的创新积极性问题,主要原因是民营企业家的个人应变能力与团队变革领导力的不足并存。这就要求,如何将企业家个人能力提升为团队的变革领导力,是当前民营企业家必需加强的一项修炼,也是对经济新常态下发挥企业家精神提出的挑战。为此,民营企业家自身需要加强文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的学习,不断地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同时,需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加大简政放权的力度,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提升企业家未来创新意愿,弘扬企业家精神,创造一个企业家精神受到广泛尊重、企业家人才涌现的体制政策平台,激发整个社会创业创新热忱,更好地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研究》(批准号:2013BJJ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