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乡村为主体的乡村再生

2016-04-17薛少燕李华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再生乡村

薛少燕 李华

摘 要:中国城市化进程吸引大量乡村人口涌向城市,乡村的衰败问题日益严重,由此新农村运动开始在全国展开。本文通过对三门朱岙镇乡村改造的思考,提出产业复兴是乡村再生的关键,在具体规划上提出织补的理念,回归乡村异于城市聚落体系的本源价值。

关键词:乡村;再生;织补

1 项目缘起

珠岙镇位于台州市三门县西部,距县城12公里。甬台温高速和34省道穿鎮而过,甬台温三门出入口位于镇东北部的岭口村,陆路交通相当便利。东谢村、上界溪村、下界溪村位于朱岙镇西面,距离镇中心约7公里,具有自己独特的滨海乡村文化和乡土风情。在浙江省提出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号召下,朱岙镇萌发了以村庄的交通设施为基础产业,建设智造交通小镇的设想,从而带动乡村的再生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2 项目调研

2.1村庄产业调研

乡村再生的基础是产业,因此在规划设计之初,我们首先对三个村庄的产业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形成了对村庄产业的基本认识。

2.2产业优势

三个村庄以交通设施制造为主,具有明显的产业优势,主要表现为:①产业制造的产品范围广,涉及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交通标示标牌、地下室交通安全设施、交通监控设施等;②产业总产值高。三门为“浙江省橡胶制品工业专业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0%以上。而交通安全设施产业是橡胶产业的重要板块,村庄的生产企业达200余家,年产值20~30亿元,产品占全国同类产品比重达60%以上;③产品销售广,覆盖全国,远销东南亚、欧美;④产业一定程度上结合了互联网技术,其中东谢村被授予“中国第一淘宝村”(交通设施)的称号;⑤村庄现已形成了一大批有竞争力的大中小型企业,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2.3产业劣势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村庄的产业以小企业、家庭作坊为主,总体利润低 ;②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竞争力弱;③产业研发设计投入少,创新少;④产业存在一定的污染,特别是空气污染;⑤产业缺少相关配套,如贸易中心、展销中心、研讨论坛等 。

2.4村庄肌理调研

村庄肌理是架构在丰富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与社会经济互动关系上的乡村聚落格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价值。祠堂、民宅、道路、打谷场、池塘、村口、大树等构成的空间形成了村庄整体肌理。

东谢村、上下界溪村呈街巷式布局,以60省道为主街,次巷呈鱼骨状展开,自然生长,与环境和谐一体。然而调研也发现了以下问题:①遗存下来的传统民居被遗弃、破败不堪,缺乏维护;②新建住宅无序规划,建造粗放,缺乏地方特色;③街巷空间凌乱,缺乏统一景观规划;④设施配套差,相关市政设施跟不上,垃圾胡乱堆放等等。

3 项目思考

3.1乡村再生

乡村再生,也可称为乡村复兴。目前国内还未对“乡村复兴”有准确的定义。张京祥教授指出,乡村作为一种低密度、生态友好型的城市聚落,承载居住、特定文化景观、独特生活方式的空间载体。它是一种相对于城市更为生态、更自然的居住形态,一种休闲化、绿郊式的生活方式,一种亲近传统、身心自由的田园文化形态。对“乡村复兴”这一概念,张教授提出完整的乡村复兴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是从外而言,乡村在连续的城乡聚落体系中承担独特的价值定位,让乡村回归乡村,与城市形成平等互补、互相支持的关系;二是从内而言,乡村内部在经济、人居、治理等方面实现自给和繁荣。综上所述,乡村再生不仅仅是表面的“美化运动”、“涂脂抹粉”,而是应当在满足乡村物质文化生态需要的基础上,恢复乡村活力,实现自我造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乡村复兴发展的特征。

3.2“织补”乡村

浙江南方建设设计院在美丽乡村的再生上,通过不断的摸索、思考、研究,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性和可实施度高的建设新模式、新路径。即:通过设计作为整合和实施平台,以政府先期投资和政策优惠为主导,吸引市场主体开发建设,并鼓励引导村民参与获利,从而引导村庄再生。“织补”是南方院应用于乡村再生的重要的规划设计手段。在这个项目的规划设计上,我们延续这样的思考方式。织补不是对村镇简单粗暴的重建,而是尊重自然、人文的修缮和植入;不是对原住民生活的重构,而是新居民与原住民的共融和共生;不是对传统产业的抛弃,而是新旧产业的互补与提升。织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产业织补:升级村庄的传统交通设施产业,植入新兴产业:电子商务、金融、会务、生态农业、旅游、文创等。引导村民的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村民的收入。

(2)历史人文织补:梳理挖掘村庄的历史、人文,保护和恢复历史文化点,恢复非物质性的文化活动。

(3)村落肌理织补:保持村落原生态,修复空间肌理。对节点建筑进行改造,削弱无识别形痕迹,恢复地域特性。

(4)交通系统织补:完善交通骨架,加强与周边的交通联系;分级道路体系,强化主干道的同时,保留村中的特色小道。

(5)生态系统织补:保护原有的生态,拓展沟通水系、水库,保护山丘林地,打造特有的村落型田园创业、办公、生活环境。

(6)公共功能织补:升级市政配套,水、电、网络、通讯等配套;优化公共资源,建设小镇客厅,提供公共服务APP,推进数字化管理全覆盖,完善医疗、教育和休闲设施,增设展示,学习,培训,交流,金融等服务推广平台,实现“公共服务不出小镇”。

顶层设计是乡村再生的保障,通过规划的“织补”设计,我们为“三个乡村”量身打造了独具特色的蓝图,全面展示了乡村的价值优势,提升乡村品质,把单一发展的农村转变为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体,真正实现城乡和谐发展。三个村庄的复兴还在继续,这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对村庄后续发展的跟进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

猜你喜欢

再生乡村
追寻“红色”足迹
试论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产生原因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甘薯根倒置离体培养再生植株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红十字骑士的死亡与再生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