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及对大陆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2016-04-17

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读书会台湾地区大学

陈 蕊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及对大陆高校图书馆的启示

陈蕊

【摘要】通过对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发现他们在图书馆设施布局的人性化、图书馆建设的务实性、管理与运行上的独特性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特别是在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主导作用上,大陆图书馆应借鉴台湾经验,增强高校图书馆服务保障能力。

【关键词】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经验与启示

一、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

(一)合理的图书馆设施布局,体现人文和个性关怀

首先,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周边的环境,十分重视人文气息的营造,质朴而又庄重的台湾大学图书馆门前绿草如茵,高大的椰林像卫士一样是守护着知识的殿堂,著名的斯年钟就在馆舍左侧,默默地给学子们以“时间就是生命”的警示;成功大学图书馆的巧妙设计为校园里新辟了一片静谧优美的活动空间。特别是高雄大学以图书馆为核心的校园环境设计更值得称道。高雄大学占地337公顷,而图书资讯大楼为学校的中心主体建筑,其他建筑以它为中心而打造。

其次,各图书馆从入门开始,各种标识和导航标记设计得清晰明了。从进入图书馆的大门开始,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图书馆的楼层分布标识、指示标识、信息公告栏、提醒标识(手机静音、禁烟、安静) 等各类标识,在图书馆的转弯处、楼梯口、电梯等待区、电梯内、过道处等地方都可以随处可见,保证读者不至于迷途于图书馆内。

第三,图书馆设有相关读者放松设施,如暨南大学图书馆在风景独好的一面各层都设有音乐休息处,读者读书之余可以来到该处,坐在沙发、戴上耳机,在观看风景的同时,欣赏一段自己喜爱的音乐,快速消除阅读疲劳。此外,台湾清华大学图书馆也有一个特殊的区域很有特色那就是“发呆区”。这个区域设在临窗处,属于安静的阅览区的一个部分,放置几个独立的单人沙发座,供读者在阅读学习之余冥思遐想,放松心情。相信这个设计能为读者自我减压,任思绪自由放飞提供一个很好的去处。

第四,台湾高校图书馆设有研究室、讨论室等阅读研究空间。根据读者的需求,各馆在阅览室边都设有单人的读者研究室和多个读者讨论的讨论室,以租用方式租给相关读者,这些讨论室和研究室内都备有书架、网络、桌椅等基本设施,以方便读者学习、研究和讨论之用。

最后,图书馆还为有夜读需求的读者单辟“夜读区”开放时间为每日5:00——隔日9:00,通过整合式空间管理系统藉由Web及Kiosk(资讯站)进行预约与报到服务,仿照饭店管理模式,如座位采取插卡式开通网络、电源,达到有效节能的目标,这也是在满足读者需求与运营成本之间寻求平横的一种选择。

(二)工作作风务实,注重实用和效果

虽然台湾地区经济和教育都发达,但图书馆相关设施并没有显得奢侈和豪华,而以实用为主,体现出务实、高效的工作作风。

首先,台湾高校图书馆合理使用闲余空间,做到“物尽其用”,在很多图书馆在充分使用图书馆物理空间的同时,还对楼梯下等闲余空间进行了合理安排。如很多图书馆在楼梯下的无法使用空间都布置了一些盆景,避免了闲余空间的闲置和死角的存在。

其次,挑高、天井等处合理安装照明设施,保证晚上读者阅读使用。因很多图书馆都在挑高空间、天井等处安排有阅览桌椅,为了解决这些区域的照明问题,各馆都在这些区域安装了相关的照明设备,这些照明设施都很简单实用。另外,为了使馆内采光更好,视觉效果更佳,一些图书馆牺牲了一些空间,特意摆放一些低矮书架,由高低错落的书架增加采光范围,临窗处都用来排放书桌供读者使用。其服务理念是“把采光,风景最好的地方留给阅读者”。

第三,根据电子版购买情况,分类标识现刊。为了满足读者需要,部分大学图书馆现刊标识都根据是否订阅电子版进行了分类标识,从而使读者在看到现刊标架后,自由选择是否使用该刊的电子版(或在纸质刊未到馆时,指导其查阅电子版),同时也可以弥补纸质期刊订阅量的不足,小小的标识尽显简单实用。

第四,光盘盒和光盘架设计合理、实用。为了满足光盘的特点,很多馆都设计了透明的专用光盘套,套外设有钥扣(读者借阅必须由工作人员开锁取出光盘),并安装有磁条(防止被带出馆外),同时光盘装入盒中就如同一本书大小,致使光盘摆放仅需常规通用书架即可,无需专用光盘书架。

最后,阅览桌椅处处体现实用之意。几乎每个图书馆的阅览桌,中间都设有隔板(避免对面读者相互影响),且隔板上都装有照明灯(满足阅读时照明需要);同时,利用阅览桌的两侧空间,标识各种激励学习的中国传统“激励语或字”, 如用不同字形、字体写成的“勤”(从像型字、甲骨文、繁体楷书到现代草书),不仅尽显中国传统文化之美魅, 而且激励之词也可教育阅读者。

(三)图书馆体制独特,学生工使用效果好

首先, 是图书馆体制与大陆高校差异很大。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管理员有严格的职业资格考试制度。图书馆管理层次主要分为:馆长、副馆长、组长、编审、组员等层次,其中馆长往往由相关专业(图书资讯系、计算机系、机械工程系等) 的院系教授担任,部分技术岗位也聘用院系教师兼任。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参考服务馆员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毕业于美国大学图书馆学院的,由于美国大学图书馆学院只招收大学毕业有学士学位者,毕业后获得图书馆硕士学位,这样不仅拥有专业知识,也具备图书馆学知识,保证了参考人员的素质要求。另外,台湾较健全的图书馆学教育体系,也为参考服务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合格人才。台湾的图书馆专业教育由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两部分组成。设有本科教育的有4所大学: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系、辅仁大学图书资讯学系、师范大学社会教育系图书馆学组、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系。1957年开始研究生教育,现有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研究所图书文物组、师范大学社会教育学研究所、淡江大学教育资料科学研究所4所大学培养硕士生,1990所起,台湾大学图书馆学研究所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上述各校共有图书馆专业本科生270多人,硕士生30余人,另有博士生若干名。台湾高校不仅用高素质人员充当参考馆员,更严格要求这些人员,如逢甲大学工商学院从1973年就开始在参考馆员中推行自修计划,每月定期举行研讨会,由全体参考馆员轮流作专题报告,以促使业务提高。又如台湾大学图书馆对从事参考工作的馆员规定:对馆藏参考书须明了其内容,熟悉其使用方法,熟悉馆藏,新到图书须过目了解,对新到期刊至少应阅读目录,定期阅览主要报纸。因此,台湾高校图书馆参考服务工作人员素质普遍较好,水平较高,能够基本满足各专业读者需要。

其次,在学生工的管理上具有丰富的经验。为解决图书馆员工不足和为学生提供勤工俭学的岗位,很多图书馆都设有学生工岗位。这些学生主要承担图书上架、整理等辅助工作,且穿戴图书馆统一配置的“马甲”,由图书馆进行管理,并以学分制方式进行绩效考核,一旦考核通过將获得相应学分,否则须进行重修。严格科学的管理制度,保证了学生工的工作效果,增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四)服务特色

1.馆际合作

台湾高校不同性质、不同高校的图书馆都收藏着大量其他馆所不具备的特色图书或者电子资料。馆际合作成为将分散的信息资源合起来的主要途径之一。

(1)联合目录与文献传递

读者可以通过NBINet全国图书书目资讯网、MetaCAT馆藏目录整合查询系统、CONCERT电子期刊联合目录等查询到台湾地区内外合作馆的馆藏信息,然后利用文献传递服务系统(NDDS)向图书馆申请代借代还服务,本地取本地还,免去了时间的浪费与旅途的奔波。对于台湾图书馆无法获取的图书资料,读者无需寻找借书单位,只需向台湾大学图书馆提出申请,馆员即可协助查询。对于需要购买的资料,则可通过期刊文献快递服务系统(JADE)和国际期刊文献传递服务(RAPIDILL@NTHU)获得。

(2)跨馆互借

读者可于台湾高校所在机构办理互借证后,自行到合作馆借书,并在期限内前往各馆归还。台湾高校馆的馆际合作范围甚广,遍布整个台湾的各种类型图书馆。据统计,与台湾大学实现跨馆互借合作的图书馆多达126所,与成功大学有74所,交通大学有60所,台湾“清华大学”有55所等。

(3)资源整合查询

为提高馆内资源的利用率,实现馆藏互补,台湾很多高校都直接引入了电子资源整合查询系统。馆际互通有无,使读者在一个图书馆内能够便捷地享受到多所图书馆的信息查阅服务。其中,台湾成功大学和云嘉大学校院联盟图书馆资源共享平台,可利用系统完成与联盟的23所高校图书馆馆藏目录、机构典藏、硕博士论文等资源的整合检索与下载。

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管理主要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做法,要在短期内迎头赶上并不容易,因为这不仅取决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与完善,也需要外界物质上的扶持及观念上的改变,但是,也有很多管理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参考咨询服务

图书馆设置了专门的读者服务台,解答读者口头、MSN、Blog、电话询问、电子邮件、信函等形式的提问。例如,台湾大学在其参考服务Blog上,按类别和日期归纳总结了读者常见的问题与回复,解答文字相近,还采用系统操作截图的方式对读者进行指导。对于提问,图书馆知道读者使用何种类型参考工具或以何种途径归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资料,不提供最终答案,这种指引性的答复方式有助于增强读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3.特色馆藏

经过长期的积累,台湾图书馆馆藏具有了方向性的优势。“人无我有”,是一所图书馆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动力源泉。台湾很多高校基本上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收藏计划。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典藏计划一般由专人发起和负责,并定有严格的执行时间,收藏方向专一、形式多样。而且,部分数字化典藏完全公开,即使是没有注册的访客,也可以免费获取专题资源。在此以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举例说明。这四所学校,特色馆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特色专题馆藏,主要包括特藏专题书籍资料和数字化专题典藏。二是机构典藏,主要是校友文库、专藏文库等自建库。台湾大学特色专题馆藏为东亚经典与文明资料研究,日本、东南亚与亚洲地区资料,佛学数字图书馆暨博物馆等;成功大学主要为西洋史资料中心,越南语图书收藏计划,美国研究馆藏等;交通大学为社科人文专题:含东亚、东南亚社会研究,音乐学——欧洲音乐史;浩然艺文数字典藏博物馆:含杨英凤数字美术馆,兰阳舞蹈团舞作资产数字典藏计划等;台湾“清华”大学主要为:“日治时期”日人与台人书画典藏计划,一九七零年代保钓运动文献之编印与解读,纪纲先生手稿暨满洲国主题文献展,李亦园院士捐赠专著暨手稿展等。

二、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对我们的启示

(一)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管理细节对我们的启示

1.图书馆应高度重视标牌标识工作。图书馆标牌标识是读者进入图书馆的重要指引,不仅体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也反映图书馆的文化特色。近年来,国内建成了很多新图书馆,但内部标牌标识还明显不足,主要存在:标识数量少、形式单一、用语不规范等问题。

2.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模式值得借鉴。现阶段,大陆很多高校馆也在使用学生工参与图书馆的工作,但是,由于考核标准和管理规范不足,导致学生的工作效果还不明显。建议学校应逐步推行学生在图书馆工作的学分制,提高学生参与图书馆管理的主动性与普遍性。

3.现刊刊架标识可根据电子版购置情况区别设置。目前很多馆现刊标架识别相对统一,读者使用时难以及时发现所看纸质刊是否有电子版。因此,建议图书馆应对现有期刊进行调查,將CNKI、VIP等数据库收录明显标注于刊架上,將可以方便地指导读者通过网络及时获取纸质未到刊或该刊的回溯部分有效融合、调配纸质和电子版期刊资源,减少读者对纸质书刊的盲目占用,提高文献资金使用效率。

(二)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运作特征对我们的启示

一是开放性。图书馆馆藏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不只是源于学校本身,更来源于社会。因此,图书馆有必要走出象牙塔,回到社会中去,让校外热爱阅读,热爱研习的群众也能分享到文化成果。台湾地区大学图书馆校外读者一般包括: 校友、其他大学学生与科研人员、图书馆协会成员、教职员工家属、大学所在社区人员和一般社会人员等。其中,校友是大部分大学较重视的对外服务对象。虽然当前完全开放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可以学习台湾很多学校的方法,台湾成功大学自2006年起,就开始举办“每月一书及名人书香讲座”的活动。这项活动充分利用了图书馆、社交网站、学生社团、教授团体及学务处的资源,采用公开票选的方式,选出个月的优秀图书进行展示。每月一书不外借,仅供馆内参阅,使校内外读者能够研读到名作,并可在社群网站讨论、分享阅读心得。同时,图书馆还定期邀请票选书籍的作者、见解深入的名人或书评家到校举办讲座,拓宽读者的视野。另外,台湾地区图书馆联盟发达,不同行业图书馆组成的图书馆联盟几乎遍及台湾各地。在这些图书馆联盟中,大学图书馆之间以校际合作和馆际合作等形式出现的图书馆联盟占有较大比重。这类图书馆联盟的建立,为不同的学校师生相互利用其文献资源提供了较好的途径,也是一种对校外读者的开放方式。

二是协作性。就整个台湾地区的高校和研究所的图书馆而言,馆际合作协议实现了跨馆互借与资源共享,汇总各馆特色与优势,为读者创造了一个更为方便快捷的、知识量庞大的学术环境。就单个高校图书馆而言,都与读者进行了全面的意见交流。书刊推荐系统、委托采购图书计划、教师指定参考用书以及读者满意度网络调查与反馈等都使图书馆在管理与运作上始终与教研工作、读者需求保持一致,并不断壮大规模。

(三)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主导服务性对我们的启示

1.读书会推广机制

目前,台湾高校读书会的推广及其成效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由此受到政府部门及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并逐步形成自上而下的推广机制和完善的规章体系。

2014年,台湾18所高校都制订了非常详尽的读书会推广计划。其中,玄奘大学于2006年10月率先制订并公布了《玄奘大学学生读书会设立要点》,台湾大学和台湾师范大学也于2007年制订了相应的读书会推广要点,之后其他高校相继跟进。有的高校还历经数次修订,以不断完善其读书会推广计划。例如,台湾师范大学制订的《台湾师范大学教学发展中心补助学生办理读书会要点》在2007年10月至2013年7月间便作出12次修订,为修订次数最多者,该要点对读书会的目的、实施对象、实施方式、补助方式、奖励方式和注意事项等作了细致的规定。可见,台湾地区高校高度重视读书会活动的开展,并已形成成熟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解读上述读书会推广计划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台湾高校读书会的推广现状与发展趋势。另外,在读书会运作过程中,有专门负责的指导教师为读书会筹备组提供指导意见,并出具格式化推荐函。读书会召集人又称会长或小组联络员,负责统筹读书会活动的规划、联系、实施与相关成果汇整等事宜。另外,台湾各高校的读书会并非相互孤立的学习小组,而是由数十甚至数百个相互联系的社团组成的学习社群。

2.台湾地区高校建置LC并发挥其服务性

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的“学习共享时间(LC)建设起步较早。目前,台湾主要高校图书馆几乎都致力于“学习共享空间(LC)”的规划与建设。

政治大学图书馆数字资源学习区:政治大学中正图书馆一楼“数字资源学习区”于2008年12月9日正式落成启用,其目的在于通过建置这一多元的数字资源学习区,给全校师生焕然一新的感觉。其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咨询服务、信息检索、多媒体资源阅览、无线上网、音乐频道欣赏、课余休闲等。

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SMILE多元学习区: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台湾师范大学图书馆引进国外大学图书馆IC观念,并结合数字学习元素,设立台湾第一个“数字学习共享空间”,命名为“SMILE多元学习区”,以彰显其整合信息检索、多媒体、信息、休闲阅读与数字学习等五大服务之特色。此多元学习区之任务在于提供师生一站式(Onestop)的“Smile”服务。台湾大学图书馆学习开放空间:台湾大学图书馆与教学发展中心引进国外校园学习资源中心的概念,在图书馆强调安静阅读与自习的一般使用要求之下,另辟一个可以自由轻声讨论的空间,打造轻松舒适的多元化学习空间。“学习开放空间”内部规划有四大区块,包含咨询小间、会议室、投影区与沙发区四个区域。主要提供个别学习咨询活动;会议室,为进行团体咨商与相关活动之用;投影区,可供创作者公开播放原创视觉作品;沙发区,乃是一个供学生轻松自由地阅读、上网搜寻资料或进行小型读书会、课业讨论、语言交流的空间。

结语

“大学图书馆肩负着支援教学、配合研究与推广学术的重要使命”。政治大学校长郑丁旺博士指出, “大学图书馆经营之良魔,直接影响大学教学及研究活动之成败得失。”因此,信息时代中的大学图书馆要顺应社会环境的变迁,随着新思维和新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成为教学资源中心、知识传播媒介、资讯服务机构和学术研究枢纽。在大学教育领域中,大陆的大学应借鉴台湾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经验,充分发挥大学图书馆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无愧于“大学心脏”和“大学头脑的称誉。

参考文献:

[1]许珍儿.海峡两岸高校图书馆网络信息服务的比较[J].图书馆学研究,2007,(10):50-52.

[2]郑晓真.高校图书馆员的职能定位与专业化转型———域外经验的考察比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7,(10):133-137.

[3]夏斯蕾,查贵庭.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经验与启示[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20-209.

[4]郑媛榕.台湾高校图书馆的运作经验与借鉴意义——以台湾四所高校为例[J].新世纪图书馆,2012,(6):72-74.

[5]李佳.台湾高校图书馆参考服务特色述略[J].江苏图书馆学报,1996,(6):24-25.

[6]张雪艳,曹高芳.海峡两岸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调查研究[J].图书馆界,2012,(5):54-56.

[7]曹桂平.台湾地区高校读书会的推广与运作[J].图书情报工作,2014,(58):102-109.

[8]于曼玲,唐才金.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发展概况[J].情报探索,1999,(4):45-46.

猜你喜欢

读书会台湾地区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我国台湾地区社会工作参与家事审判机制及其启示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