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2016-04-17陈益飞张修良
陈益飞,杨 勇,张修良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机电工程学院;b.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基于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陈益飞a,杨勇a,张修良b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a.机电工程学院;b.服装设计学院,江苏 南通 226007)
摘要: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专业竞赛、学生社团、交流平台、专业文化节等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并从改革教学环节、优化师资队伍,创建富有专业院系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建立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保障制度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专业核心竞争力
一、 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为了系统研究高职院校学生专业学习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特色校园文化的需求,特色校园文化对学生专业学习的影响,以及职业技能竞赛对学生专业学习的促进作用,笔者在南通市8所高职院校开展了“基于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随机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350份,收回341份,回收率97.4%,其中有效问卷304份,有效率89.1%。调查对象包括一年级学生118人(占38.9%)、二年级学生99人(占32.5%)、三年级学生87人(占28.6%),其中男生175人(占57.6%),女生129人(占42.4%),男女生在三个年级的分布基本均衡。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有必要的占98.7%,认为技能比赛对专业学习有促进作用的占98.7%,认为专业性社团能对专业学习起促进作用的占82.9%。由此可见,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对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载体
1. 专业竞赛
专业技能大赛、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等都是培养大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等综合类科技创新创业竞赛,以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GMC)、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电子商务竞赛等专业性竞赛[1]。专业类科技竞赛主要指偏向于某些特定专业的科技竞赛,竞赛内容一般针对某些实际或设定的问题,利用专业知识寻求解决方案。此类竞赛注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功底、创新思维、自学能力等要求较高。这些竞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推动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既使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又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技能竞赛这个平台来调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2]。
2. 学生社团
社团作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心培育具有专业背景的学生社团,拓宽学生“第二课堂”,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指导与学习[3]。如“家纺协会”“纺织品研究与应用协会”“军事与船舶研究协会”“电子科技俱乐部”“机器人俱乐部”等。学术类社团可以团结和组织广大学生开展业余科技活动,宣传科普知识,培养科技意识,参与科技创新,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校园科技学术气氛,以及提倡和促进团队协作精神。学术类社团既能让学生在社团里得到全方位的磨练和提升,使他们富于创新、善于思考、吃苦耐劳、有强烈的责任感,又能在提高学生的个人学术科研能力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此类社团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为广大学生开辟了一个展现自我的广阔天地,也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大学生的风采。
3. 学术交流平台
学术交流是高校培养一流人才的有效手段,高校也因学术交流而充满活力。学术交流有在各个学科前沿的专家传授知识、交流思想,更有一大批年轻学子相互交流、开展科研训练、激发创新思维。浓郁的学术氛围形成了高校强大的向心力,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汇聚了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从而形成了巨大的宝贵财富。常见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要包括学术讲座、学术沙龙、高校间交流等。学术交流平台的搭建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沟通机会。
4. 专业文化节
近年来专业文化节在各高校兴起,因其集学术交流、文化展示与传播、游戏娱乐和专业赛事于一体,能够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兼具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参与性而备受学生欢迎。专业文化节作为一项综合性活动,对本专业学生而言,具有培养专业兴趣、加深专业理念、增强专业认同、促进专业实践的重要作用;对外专业学生而言,则具有认识相关专业、开拓思维境界、建立多元理念、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功能;同时对多元校园文化的建设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面介绍某高校举办的一些专业文化节。
(1) 材料文化节。材料文化节旨在促进各高校间的学术交流与沟通,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生对材料领域的了解,拓宽视野,培养专业兴趣。材料文化节以贴近学生、走进学生为指导思想,始终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知、有所获、有所享。材料文化节主要分为三大板块:学术板块、素质板块和娱乐板块。学术板块主要以走进实验室、论坛讲座、专业交流等形式开展,致力于专业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紧跟前沿科技的步伐。素质板块主要分为身体素质与人文素质,可设计素质拓展游戏、“材子材女秀”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在德、智、体等各方面有着多元化的发展。
(2) 证券文化节。证劵文化节旨在普及证券文化知识,搭建证券知识的学习与实践平台,增强学生对于证券文化的兴趣与认识。证劵文化节有三部分内容:以专业讲座形式为主的知识培训、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技能培训、以模拟炒股大赛为中心的实践竞赛。特别是以模拟炒股大赛为中心的实践竞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虚拟证券交易环境,真正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几年来,融知识、技能、实践于一体的证券文化节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和广泛参与。
(3) 社工文化节。社工文化节面向全校学生,是学生提高专业精神,走进社区开展专业性服务,集宣传教育、学术交流、专业实践和文娱活动为一体的品牌活动。社工文化节以“普及‘助人自助’的社工理念,秉承‘促进社会福利发展,推动社会公平进步’的社工理想”为宗旨,以“宣传社工专业理念,增强民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践行专业精神,用所学知识技能服务社会”为目标。社工文化节的活动包括宣传活动、学术交流、志愿服务、文艺活动四大部分。宣传活动通过展板展示、宣传材料发放、媒体报道等途径开展,旨在向全校学生介绍社会工作中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念。志愿服务通过走进居民社区、关怀医院、打工子弟学校,或者面向孤寡老人、残疾儿童、刑满释放人员等,开展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旨在提高社工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精神。文艺活动有举办晚会、放映电影等形式,旨在宣传介绍社工专业活动,强化专业认同。
(4) 外语文化节。外语文化节是面向全校学习外语及对外语感兴趣的学生,使他们学有所用、学有所长,促进学风建设的品牌性活动。外语文化节以“提升形象、展示风采、凝聚人心”为主旨,呈现出“赛事活动多,参与人数多,学生收获多”的特点,致力于实现三大目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学习及学科特点相结合;增强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使学生在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下,树立良好的道德素质品质,促进全面发展。
(5) 理学文化节。理学文化节的宗旨为:以科普讲座为先导,活跃理科学生学习生活,拓展理科学生视野;以学科竞赛为平台,发掘理学青年人才,培养理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科学精神。理学文化节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为全校学生作讲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和知名学者面对面交流学习的平台,是推进理科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举措。
三、 加强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措施
1. 改革教学环节,优化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应注意设计生动丰富、形式多样的课堂教学内容。鼓励现职教师到企业一线兼职,或聘请优秀青年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技术创新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弥补了高校教师数量的不足,又实现了教师学识、能力、个性和经验的互补,优化了师资结构[4]。
此外,高职院校教务部门在课程计划制订时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专业化发展和教育改革需要,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专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用型技能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探索“工学结合”“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专业核心竞争力[5]。
2. 创建富有专业院系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
高职院校学工处、团委等部门要积极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富有专业院系特色的校园环境。应经常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积极支持和指导学生共同营造富有专业院系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使专业思想、专业意识、专业精神成为校园文化、校园精神的重要内容。
高职院校积极营造校园专业文化环境,将专业知识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将校园特色文化渗透进专业教育中去,创新工学结合的规章制度,打造一(院)系一品牌、一班一品牌,使各项校园活动成为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平台。校园文化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直接环境,结合社团刊物、展板、标语、校园电台,加强对专业教育的宣传,对学生专业素质的形成和专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7]。
3. 建立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制度
高职院校要为促进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专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障。高职院校可成立由学工部、团委、教务处、科产处、图书馆、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聘请校内外专家教授组成学生课外专业实践活动指导和评审委员会,负责全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的指导和评审工作,各二级学院或系(部)配合具体实施,为高职专业院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6]。
参考文献:
[1] 黄日强.韩国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基本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6):49-52.
[2] 朱发仁,傅新民.“校企结合”构建高职特色校园文化[J].职教论坛,2006(12):4-7.
[3] 杨勇.高职院校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支撑平台的构建[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5):177-178.
[4] 兰成琼,黄晓初.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27):37-38.
[5] 陈益飞.从职业核心竞争力谈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22):171-172.
[6] 隆平,石绍军,夏丰,等.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开展与校园竞技文化建设的对接[J].职业时空,2011(11):11-12.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2015SJB651)
作者简介:陈益飞(1982—),男,江苏如皋人,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E-mail:ntrg2008@jcet.edu.cn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860(2016)03-02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