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起共和国长子之责
——纪念哈尔滨解放70周年
2016-04-17李雪滢
李雪滢
担起共和国长子之责
——纪念哈尔滨解放70周年
李雪滢
今年是哈尔滨解放70周年。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作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最早解放的大城市之一,哈尔滨在解放战争时期所作的历史贡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辉煌成就永载于共和国辉煌灿烂的历史长卷中。
一
刚刚获得解放的哈尔滨,仍然危机四伏。国内外和东北的政治、军事形势,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错综复杂的时期。在这种局面下,党中央从全局出发,明确了哈尔滨是东北解放区的首府,是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筹建新中国的重要基地。为此,中共中央调派许多党的高级干部陈云、彭真、李富春、王稼祥等直接参与并领导哈尔滨建设的具体工作,与哈尔滨市委领导钟子云、刘达一起面对险恶,共商大计,这些无疑增强了哈尔滨的领导力量。在这些共产党人的带领下,哈尔滨顺利开始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建设工作。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毛泽东适时发出了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并迅速得到全国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的响应。哈尔滨是东北解放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多国领事馆设立于此,国际贸易频繁,与苏联临近,便于得到支持与帮助。因此,毛泽东和党中央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在周恩来的精心安排下,以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等为代表的众多重要民主人士,分三批经香港来到哈尔滨,共商国事。1948年,在马迭尔宾馆,筹备新政协的第一个正式文件《关于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诸问题协议》通过。虽然由于解放战争的迅速胜利,形势发生变化,新政协会议改在北京召开,最后建都于北京,但新政协在哈尔滨的筹备活动,迈出了重要的、关键的第一步。哈尔滨在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历史地位和重要作用,永远彪炳史册。
解放战争期间,哈尔滨以其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承担了繁重的支前任务,真正发挥了东北战略大后方的作用。在工业生产设备有限的情况下,哈尔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组织军工生产,支援解放战争。1947年和1948年全市共生产六零炮2337门,六零炮弹221 768发,爆炸筒4002支,八二迫击炮弹20 000发,掷弹筒256个。同时,市委组织力量加强了军需生产任务的完成。保证了解放战争的物资供给。为了向前线部队补充兵员,市委设立扩军委员会。在解放战争的三年中,全市组织五次大规模的征兵活动,参军人数共计2.3万人,占全市适龄青年的23%,周围各县参军人数达10万多人,出现了“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争先上战场”的动人场面。同时,组成战勤动员委员会,组织10批19个医疗队320名医护人员赴各地救护伤员,涌现出许多动人事迹。解放战争中,哈尔滨集资1.61亿元(东北币),为前线部队送去慰劳金及慰劳物品合1.46亿元,全市共动员财力40.13亿元。
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党中央决定从东北解放区抽调5万名干部,接收并管理从国民党统治区解放的城市,补充和培养干部成为当务之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以全国解放大局为重,积极筹建各级各类学校培训干部,使之成为中央选派南下干部的重要来源。从1948年6月至1949年9月,哈尔滨市先后分多批选派2300多名优秀干部南下,参加接管和巩固新中国政权,支援南方新解放区建设的任务。这些南下干部在配合军事斗争、巩固革命阵地、创建地方新政权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干部南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已经培养出具有管理大城市能力与经验的干部队伍。
哈尔滨市作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之一,初期的城市接管实践,是我党接管大城市迈出的第一步,在管理、建设城市工作上是一个范例,起了开先河的重要作用,而且为此后对其他大城市的管理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参照。
哈尔滨解放后,在彭真的主持下,市委做出了《关于目前哈市工作的决定》,它成为当时我党在哈工作的行动指南,在管理和建设哈尔滨的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关于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较为全面、系统的重要文献。解放当天,哈尔滨开始实行军管。1946年5月3日成立了市政府,并按照“各按系统、自上而下、原封不动、先接后分”的办法实施接管,各部门不对原来上级负责,只对军管会负责。事实证明这种接收方法既快又防止混乱,并减少了损失。之后,全市迅速恢复了社会秩序,开展了镇压匪特工作,粉碎了暴动阴谋,收缴各类枪支弹药。组织向外移民,救助失养人员,减轻了城市压力。通过控制粮价、整顿市场、打击投机倒把、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来维持正常的生活秩序,保障人民生活的稳定。另外加强金融管理,统一货币,有效地防止资金囤积和外流,促进了经济和生产的恢复。东北局非常重视哈尔滨在接管工作中形成的经验,陈云撰写的《接收沈阳的经验》的报告,就是参考当年接管哈尔滨的办法和经验,后经中央批准视为成功经验而推广到新区各地。
政权建设是城市接管后的重要工作之一,完成新政权的建设是城市接管成功和恢复正常的标志。哈尔滨建立了市、区、街三级政权,开创了政权建设新的组织形式,为其他解放区城市政权建设提供了范例。之后,我国实行几十年的基层政权组织形式,就是从哈尔滨的实践发展而来,为我国城市政权建设做出了贡献。为保护和扶持民族工商业,市委、市政府出台许多政策、措施。在反奸清算和土改中,纠正了清算民族资本家和农民进城抓人的“左”倾错误,保护了工商业,为工商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采取加工订货、代购代销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进一步扶持工商业特别是有利于军需民用的工商业的发展。哈市探索的统购包销的发展工商业的做法,丰富了党的新民主主义经济理论,为其他大城市以及其后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充分的实践基础。
哈尔滨接管与改造的胜利,证实了我党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二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个崭新的时代到来了。哈尔滨市人民以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一五”时期,哈尔滨完成了“南厂北迁”和13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任务,成功地将哈尔滨由消费城市发展为工业城市。此后,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起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技术条件,并积累了经验,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哈尔滨人民在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团结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业绩,经济建设成就卓著,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哈尔滨已经步入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欣喜地发现,哈尔滨在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多年来,哈尔滨市委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率先打造了全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新农村建设和建设小康社会样板区,促进了全市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中,全面启动了哈南工业新城和松北科技新城建设,建设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哈尔滨段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集中力量推进大项目建设,规划和推进建设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项目,极大地推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城市建设。
“哈洽会”已经连续成功地举办了26届,是哈尔滨发展对外经贸的重要平台。经过25年的培育发展,已经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国家级、国际性经贸盛会,是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纽带。2014年7月,“哈洽会”提档升格为中俄博览会暨第25届“哈洽会”,为中俄之间展览、贸易、科技、文化、旅游等提供了更广阔的交流空间。目前,哈尔滨已与全球168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这些大大提高了哈尔滨市的国际知名度。
哈尔滨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市有科研机构500个,从事科研活动人员3.2万人;拥有普通高等院校49所;各类卫生机构1830个,卫生技术人员6.29万人。作为中国三大音乐盛会之一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驰名中外,极大地促进了哈尔滨文化大发展。冰雪大世界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赏,成为哈尔滨市的一张冰雪旅游名片。
70年的沧桑巨变,70年的艰辛探索。江山有待,岁月催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共同谱写哈尔滨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史研究室)
责任编辑/徐朝xuzha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