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要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2016-04-17张晶川
张晶川
绥化要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张晶川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和重大课题。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绥化作为农业大市,经历了“十二五”的发展黄金期,进入“十三五”既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也必须加快破解各种难题,特别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的新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迫在眉睫。首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绥化作为传统农业地区,探索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项重要任务,是提升传统比较优势、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结构性改革是一场涉及理念更新、动能转换、方式转变的深刻变革,核心是围绕人的需求进行生产,使农产品供给数量更充足、质量更可靠、结构更合理、供给更有效,这都需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来实现。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体现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要求,是我们必须探索突破的时代课题。其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贯彻落实省委对绥化最新要求的需要。省委主要领导曾对绥化提出了“三点要求”,其中之一是“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农业结构调整上率先趟出新路子”,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当前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一要求的核心是“率先”,要求绥化在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上要走在全省前面,当排头,要趟出新路子,做标杆。绥化是农业大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始终是重中之重,做好“三农”工作责任重大。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体现了省委对绥化的高度重视和更大期望,是我们必须回答好的重要命题。再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应对农业生产面临新挑战的需要。从粮食生产形势看,面临着粮食价格“天花板”到顶和成本“地板”抬升双重挤压、农产品补贴“黄线”和生态“红灯”双重预警、粮食库存高企和加工企业低迷双重加剧;从市场消费需求看,农产品供给结构性问题突出。一方面大豆等高品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另一方面玉米等低端农产品产能过剩,带来了沉重的仓储压力、财政压力和陈化风险。绥化是玉米主产区,处在“镰刀弯”地区的冷凉带和农牧交错带,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占到作物面积的67%,玉米产量占粮食产量的83%,调减玉米是当务之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体现了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农业结构的客观实际,是我们必须破解的现实难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核心是着力转变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要坚持质量、效益、可持续的原则。质量是竞争力问题,没有质量,农牧业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只能处于弱势地位;效益是提升力的问题,包括提升政治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这也符合“五位一体”的要求;可持续是后发力的问题,能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事关农业持续发展、长远发展。在“三农”工作作为党的工作重心不会变、“民以食为天”的铁律不会变、中国人多地少立足于粮食自给的客观现实不会变的大背景下,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兼顾“四点”。一是国家粮食安全,就是以“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为前提,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二是农民增收,就是以“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没有”为标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新空间、农民增收致富新渠道;三是生态可持续,就是以“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为方向,厚植农业发展优势;四是土地制度改革,就是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以“三权分置”为基础,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绥化率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主要靠“六条路径”:即“种、养、加、销、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
种,就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研究好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转变农业方式首先要转变传统思维,不能再以单纯追求产量论英雄,而是更加强调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要坚持从巩固提升粮食生产能力入手,加快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一是调优种植结构。坚持“粮经饲”统筹,减玉米、稳水稻、增大豆、扩经济作物和草蓿,力争到“十三五”末,粮经饲料比例由目前92:7:1调整到70:20:10。今年,要抓住国家调减“镰刀弯”地区玉米种植的机遇,力争调减150万亩以上。要把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作为调整结构的首要选项,重点发展高品质玉米、专用品种大豆、青贮饲料,优先发展马铃薯、杂粮,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和北药种植。盯住哈尔滨、大庆等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打造供求关系稳固的大城市菜篮子,蔬菜种植面积力争达到220万亩以上。二是建强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始终是农业之本,是稳定提升粮食产能、扭转农业弱势产业局面的根本保障。我们将以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为载体,以阁山水库、庆安十六道岗水库等为重点,全力推进水利工程建设。呼兰河是绥化的母亲河,覆盖了绥化幅员面积近80%,推进呼兰河流域综合开发具有兴水利、除水患、强产业、增收入、治污染、保生态等综合效益。以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努力推进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重点建设“互联网+绿色农业示范园区”600个。以大型机具配套和更新为重点,大力提升农机化水平,力争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5%以上,确保全市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300亿斤以上。三是强化科技支撑。利用科技力量提升农业内在素质,改变粗放、高耗、低效的生产方式,努力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实现内涵式发展。把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环节,发展智能农业;精细化实施现代农业操作技术和管理,完善标准化种植业操作规程,发展精准农业;突出“良法+良种”“农机+农艺”有机融合,发展技术农业;吸引更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年轻人从事农业,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四是保障绿色安全。坚持绿色发展也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要以绿色生态、健康安全为保障,打造高品质农产品供应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扩大绿色食品“三品一标”认证面积,绿色认证面积力争达到1500万亩,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和可追溯体系。坚持循环发展,鼓励种养结合的鸭稻、鹅玉米等生产模式,积极推进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到2020年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守住安全底线,加快落实“三减”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绥棱县四海店镇天华农场经营的2.3万亩耕地,连续5年坚持施用农家肥,不用任何化肥农药,通过了国家有机认证,生产的有机大豆、水稻价格均高于普通品种的1倍以上。
养,就是以“打造半壁江山、实现主辅双强”为目标,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始终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绥化粮多、草多、秸秆多,畜牧养殖基础较好,优势明显。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畜牧业是重要任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两牛一猪一禽”和特色养殖,优先发展草食畜牧业,推进粮变肉、草变乳过腹增值、过腹增收。力争到2020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实现半壁江山、主辅双强。一是加快推进由单体生产经营向多元化合作化经营转变。大力推行“规模养殖场+农户”“养殖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模式,支持鼓励大庄园、贝因美、伊利、宝迪、双汇北大荒等大企业建立专业化、规范化养殖基地,重点打造一批养加销一体化的全产业链生产经营实体。二是加快推进由以耗粮型为主向草食畜牧业、耗粮型畜牧业并重转变。顺应人们膳食结构变化,对高蛋白、低胆固醇牛羊肉需求越来越大的趋势,立足绥化的环境气候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牛、羊、鹅等草食畜牧业,重点建设一批现代化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基地。到2020年,全市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力争达到100个,建成现代化示范奶牛养殖单元50个。三是加快推进由分散、小规模养殖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转变。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是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安达友谊奶牛养殖园区现存栏奶牛1354头,通过规模集中饲养,平均每头奶牛比散养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规模养殖已经成为我市养殖业发展的主体。到2020年,全市规模养殖场要达到10000个,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以上。四是加快推进由传统粗放饲养向现代精细饲养转变。抓好原种场、扩繁场建设,加快品种改良步伐。坚持精准饲养,推广精细化科学化的饲养方法,应用青贮饲料种植加工、先进日粮饲喂等新技术,提高饲养标准,提升畜牧产品品质。
加,就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加快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农产品加工业一端连着基地,一端接着市场,是连接一二三产业的中枢产业。目前绥化农产品综合加工转化率64%,精深加工率38.5%,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例约为0.5:1,提升空间和潜力巨大。一要做“多”,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改变过去单一产品结构和初级加工层次,既要多品种,立足绥化农牧资源优势,围绕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乳品、畜禽、果蔬、杂粮、林下产品等多条产业链条,重点打造食品加工制造业产业集群;还要多层次,瞄准人们消费层级的需求变化,优化产品结构,向多样化、多层次转型。肇东市黎明镇长富俊龙谷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发了孕婴、中老年等多个系列的有机小米、杂粮等专业化功能食品,有效提升了产品竞争力。二要做“长”,延伸加工链条。近年来,我市引进和培育了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以肇东中粮、大庄园肉业、安达贝因美、双汇北大荒等重点企业为代表,形成了玉米、乳品、畜禽等多个精深加工产业链,农产品加工能力全省领先。要顺应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发展趋势,坚持依靠科技创新,引进先进适用技术、现化加工设备、先进工艺流程和管理方法,推动农产品加工向产业链的上下游全方位拓展,拉长产业加工链条,生产营养安全、美味健康、方便实惠、质优物美的食品和加工制品,促进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三要做“精”,抢占高端消费市场。当前,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8000美元,正在向人均GDP10000美元迈进。到2015年末,全国已有10个省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务呈多元化、品质化、高端化的消费特征。特别是更多地追求吃出品质、吃得健康、吃得安全,有机绿色无公害的安全食品越来越受青睐。望奎龙蛙有机大米对照欧盟标准生产,建立全程可追溯的电子身份证,常年供应高端社区等固定群体,最高卖到29元/斤。产量决定市场份额,品质决定市场价值。要改变过去靠量取胜、薄利多销的粗放经营方式,走打造精品、以质取胜的新路子。
销,就是坚持产业链和价值链并重,推进既要种得好更要销得好。产业链就是产、加、销等各个生产环节的链条体系,评价标准是产出的产品;价值链就是在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经营环节的价值体系,评价标准是产出产品的价值。长期以来,我们的农民更多地只是获得了产业链起始端,也就是种养环节的利益分配,在产业化各个环节的价值链上获利明显不足。尤其受传统经营影响较深,加之近年国家实行粮食保护价收购政策,农民种粮不愁卖,也使一部分农民“重产轻销”的思维固化。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粮食价格回归市场、国家调整粮食收购制度的大背景下,能否保持农民持续增收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因此,加快推进由种得好向销得好转变是当务之急,要让农民既在产业链整合上稳定增收,更要在价值链提升上扩大增收。一是完善营销体系。努力转变以经销商、代理商为主的传统销售方式和渠道,大力发展农超对接、直销直供、旗舰连锁店、体验店等新兴渠道。庆安东禾米业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经销公司和分销处,与北大荒集团、中粮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实行直销直供,开辟了更大盈利空间。北林区华天米业联手北京物美、美廉美、南京苏果连锁超市等500余家大型商场、连锁超市,通过超市直销,成功打入了国内高中端市场。二是大力推进“互联网+”。互联网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普及催生了众多新经济新业态。“互联网+农业”既在生产端提升了智能农业、精准农业的整体水平,也为销售端建立可追溯制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消费者提供了可靠的质量诚信保证,而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商销售更为农产品销售打开了广阔空间。有资料显示,2010年至今,阿里平台农产品销售额的年均增速达到100%以上。历经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商继图书、服装、电子产品三大电商热潮后,已经进入第四轮农产品电商时代。三是加强品牌建设。品牌是一种价值理念,是品质优异的标志,是核心竞争力。既要发挥寒地黑土、庆安大米等公用品牌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实力,也要突出打造大庄园、龙蛙、七河源、双洁等个性品牌,强化优质农产品个性优势,整体提升绥化寒地黑土特色物产之乡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经营主体,就是以推进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对我国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快速提升,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与之明显不适应,以适度规模经营为方向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主体蓬勃兴起,在现代农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到2015年底,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到4.4万个,规模经营比重达到耕地面积的63%,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而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是土地流转的费用越来越高,平均每亩费用达到500元,提高了生产经营成本;二是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也随之加大,风险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特别是粮食价格下行,使一部分新型经营主体难以为继;三是农民只能得到土地流转的收益,产业链价值链提升过程中的利益无法分享;四是农民与合作社签订流转合同普遍时间较短,流转关系不稳定,经营主体增加基础投入、完善设施配套的积极性不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规模经营效益的提升,制约着新型经营主体的长远发展,需要探索更加符合规模经营发展的新路子,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成长。一是研究好规模经营的“尺度”问题。在继续引导和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有资金可支配度、管理能力及水平、销售渠道、风险可承受程度”这“四要素”,合理选择最适宜的规模经营“尺度”。从目前经营水平和基础看,种植大户规模经营面积宜在200-300亩之间,家庭农场宜在300-500亩之间,种植业合作社宜在1000-5000亩之间,有一些要素优势明显的联合社、复合社可以经营到5000亩以上。只有合理适度,才能保证规模效益最大化,也能让各种风险在可控范围内。二是研究好规模经营的“模式”问题。目前我市新型经营主体主要包括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带动型(包括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带动型、产业协会带动型、村级组织带动型和互助合作型等多种形态,构成了我市农业经营体系创新的微观基础。在众多经营形态当中,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联合社、复合社,以“要素集成、生产协作、服务共享、三产融合”为优势,显现了强大发展活力。比如,望奎龙蛙农业复合社,集专业种植合作社、农机合作社、金融租赁、龙头企业“四位一体”,优化整合了技术、资金、加工、销售等多要素,创造了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的新模式。三是研究好规模经营的“利益分配”问题。推进规模经营的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找到农民、经营主体之间的相对均等的利益平衡点。既要保证农民收入增加,又要让经营主体得到合理的经营效益,这是解决现阶段规模经营中出现的各种弊端的关键所在。实践看,土地托管、土地入股、带地合作等形式,是比较可行的利益联结办法。尤其是股份合作,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可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共同体。比如,绥棱县四海店镇宝山村利民玉米种植合作社,以村级组织为主导,实行集体出资、集体经营、集体管理,农民以土地入股,农民变股民、按股分享收益,村集体在收益中按比例提取公积金。2015年,全村624户村民、17285亩土地加入合作社,农民每亩增收150多元,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此外,能否让农民在获得种植收益的基础上,更多获得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破解的课题,建立以村为基本单元,以复合社为方向的新型经营主体是一条可行路子,有待深入探索实践。
社会化服务,就是从满足农业生产经营多层次需求出发,提高农业服务主体多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水平。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高农业产出效率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大量涌现和生产经营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对专业技术服务、金融资本服务、基本公共服务、营销网络服务等各类社会化服务需求迅速扩大。规模经营主体如果自己“包揽”各类社会化服务不仅增加经营成本,还会造成资源浪费。一是加快农村金融制度机制创新。当前,我市规模经营主体普遍遇到了“贷款抵押难”和“保险补偿标准低”两大难题。以旱田为例,每亩生产成本在800-1000元之间,万亩合作社就需要800-1000万元,如果没有金融支持,经营主体无法承担资金压力。按现行农业保险投保标准,玉米、大豆、水稻绝产赔偿仅为145元、120元和200元,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农村集体产权确权登记工作之后,首先应解决权证抵押的问题。肇东市探索创新了质押信贷、权能抵押信贷、“金担农”信贷、产业链相互担保、信用担保信贷“五种模式”,直接向新型经营主体发放贷款5亿多元,作出了有益尝试。二是加快探索社会化购买公益性服务。政府向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购买公益性服务是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种有效方式。以种植业为例,当经营大户流转土地形成一定规模之后,对播种技术、田间植保、机械收获等方面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如果没有专业化的社会化服务同步跟进,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目前基层农技推广部门专业人才缺乏,农技推广、农机服务、病虫害防治等服务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农业生产需要。通过社会化购买服务,既能降低生产成本,解决自己办不了、办不好、办了不合算的难题,也为各类农业服务组织找到了发展壮大的路径。三是加快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乡镇政府作为地方性政府的最基层,处在农村工作最前沿,直接面对群众,承担着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在发展农村经济、服务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尤其税费改革之后,乡镇基层普遍出现了职能虚化弱化问题,在职能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错位缺位问题。为此,我市正在进行强乡(镇)扩权试点,赋予乡镇政府更多经济社会管理服务权限,强化服务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的职能,建设服务型乡镇政府。
(作者系中共绥化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王沫wangmo@fendouzazh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