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高职院校教师面对的新问题新对策

2016-04-16束庆玲

人力资源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制度创新

摘要:本文分析了高职院校教师所面临的新问题,并提出新对策。在新的挑战面前,教师要创新意识和方法去吸引指引学生,学院也要从制度层面上为优师工作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创新 指引 制度

伴随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蓬勃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必然背离教育规律。这种教育是在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直接损害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连续几年,高职院校面临生源萎缩、生源文化课素质逐年下降的趋势。笔者所在系部,学生基础薄弱,老师纷纷反映课堂教学活动不容易组织、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学生课堂上讲话、睡觉、玩手机等现象屡禁不止。有些学生反感老师的说教,甚至出现抵触情绪。针对这样一群“乌合之众”,老师该怎么办?笔者身为高职院校的一名老师,多年教学中不断积累对学生新问题的认识,深为忧虑。以下就以笔者执教的学院针对高职院校老师所面对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应对之策,以唤起同仁的重视,共同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

一、老师要具备“好声音”、好思想

“好声音”就是老师要有优秀的专业素质。要时时刻刻想着自己的每一位观众(学生)在听着你的“一言”、看着你的“一行”。我们应该给他们带来知识和力量,要尽其所能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优秀的老师必须跑赢现今这个电子化时代,要跟踪自己专业领域内的热点和前沿,不仅是因为前卫的学生会关注,还是为了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能够衔接这些知识。对有些技术及其变革的影响要了解,比如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多明格兹岗分校(Cal State Dominguez Hills)就已经批准一个课堂大规模使用谷歌眼镜上课,这项技术未来会普及,带来影响是深远的,这些现代技术将给普通教育者带来压力。但是我们要有信心,因为技术的进步永远取代不了人的崇高地位。学生拥有了高端的装备,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好声音”,特别是有个性化的催人奋进的“好声音”。老师要用自己独具特色的“好声音”来赢得学生的欣赏和喜爱,这种个性化的“服务”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位好老师还要有好思想。好思想就是智慧,而智慧是高于知识的。所以好老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大部分的发明、创造都是来自于范式的转换、理念的更新。一个新的视角,就会看到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风景,洞察其奥妙。可以这样说,我们寻寻觅觅都是在寻找一种新的范式、一种新的理念在指导我们的研究、来打开新的窗口,实现发明创造。所以教育者的任务就是求新,没有独立的思考,新从何处来?今天我们看到的学生,思想贫乏者居多,生活无精打采者比比皆是。作为教育者,就是要为我们的“观众”打开一扇扇窗口,要让学生欣赏到更有魅力的风景。赋予学生新的使命。人的价值首要在于其社会价值,学生在理解了这个世界之后,再来看自己的小世界,就会洞若观火,就易于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意义,从而实现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关心社会,热爱自然的教育目的。

二、教师要树立新思维,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教师,要甘“拜学生为师”。“拜学生为师”要认识到学生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的、有时代特色或特点的,因此教师不能还把学生的影像停留在过去。教师要深入到课堂和课后,要真真切切地认识自己教学的客体,了解现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他们的情绪,然后才能找到学生可以接受、甚至是学生欢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这一过程就是向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从中,教师教学获得进步,能力得到提高,变得更为成功,从这一角度看学生永远为老师的“老师”。

学生不能做“舞台上被迫的龙套”、也不应该是老师的匆匆“看客”。今天我们应恢复传统师徒“传道授业解惑”关系的某些职能。过去师傅带徒弟,是手把手地教,真正的言传身教。如今师生关系变得冷漠多了,师生在课外的互动大部分老师几乎为零。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比较繁重,但我们仍然可以增强与学生的接触,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目前手机和QQ是最受欢迎的交流平台,借此我们成为好友,我们谈生活、谈理想,师生的关系就会紧密起来。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能有几个学生我行我素?“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职责,随着教学情境的变化,跟学生聊天、谈社会、谈人生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师生互相走进对方的生活也是教学的一部分。并且作为授课老师,记住学生的名字是首先要做好的重要任务之一,这就是“以人为本”。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之后,一切问题都容易解决。

三、创新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互动,以让学生爱听课、想听课为目标

今天如果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把知识直接灌输给这么多基础薄弱的学生,恐怕学生不久就会厌烦。许多问题,学生不懂,积累到一定程度就没有信心继续学习,学习就会懈怠。要知道,好学生不是靠上课几节就能学出来,主要还是靠老师的吸引、指引,让他们课后多做有用功。老师要贯彻“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而不是“授人以鱼”。要把传授学习、治学方法放在首位,引导学生自尊自爱、自主学习、自学成才,要让学生学会做自己的老师。除了教师的个人魅力之外,课堂上要增强教师的上课魅力。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讲究内涵和欣赏,有的让学生感受愉悦之感,有的让学生感到震撼之美。这就得益于教师平时知识涵养和表演艺术的准备。真正让学生感到,老师是一位有知识、有思想、有表现力的人。一切伟大的爱都源于尊敬,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离不开老师是知识、技能的传播者,给学生带来力量和希望。

课堂教学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吸引学生的参与。吸引学生参与的方法很多,老师可以努力去创造这样的情境,比如问答式方式,以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引着学生跟着老师去思索。当问题偏难时,老师可以让学生跟同桌讨论后再回答,或者分成组讨论,让每组的代表到讲台上演讲,并接受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样让学生互相教育、影响,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分享参与教学的快乐。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对比,这就迫使学生课后要做好功课。更重要的是,老师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给书单指导学生课后该看哪些书。

四、学院要建立激励机制,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教师们你追我赶,争做名师、优师

制度是创新的源泉和保证。很难想象,学院没有一个激励机制,却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在应试的指挥棒下,老师不得不“疯狂”地逼着学生去干,或者学生不自觉地就走上“疯狂”的道路。这种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被筛选到我们学院,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面对一批受到应试教育“摧残”的学生,学院必须在制度层面上有所创新,才能有所作为。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就是在制度层面上为教师创造有利条件,以优师、名师为中心建设教资队伍,让优秀的老师脱颖而出。让老师有更多的自主权去组织教学,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增强教师的自主意识、特色意识。给老师更多自主时间去阅读、调研,参与校际交流,开拓视野。学院中青年教师居多,可塑性比较强,学院要为他们创造条件。青年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新时代的变革大潮中去。青年教师需要积极参与竞争,在挑战中谋发展,在挑战中谋进步,在一个竞争有序的管理制度下,老师将受到不断鞭策前进。

面对新时代、新问题,高职院校教师只有具备“好声音”、“好思想”,才能迎接挑战,变危险为机遇;只有时刻情系学生,才能为天下苍生培养经世济世之才;只有胸怀天下,以万物为念,传承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走在时代的前列,转变观念,改革自身,提高效率,才能成为新时代的宠儿。

作者简介:束庆玲,女,1969—,汉,安徽舒城人,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管理学教师,讲师,研究方向:管理学、教育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制度创新
夏朝
某些单位的制度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