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观察、敢质疑、善提问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6-04-16赖培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内角小数三角形

赖培源

(平和县育英小学,福建平和363700)

多观察、敢质疑、善提问
——浅谈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赖培源

(平和县育英小学,福建平和363700)

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更有可能关注知识形成过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改变,是摆在每一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丰富学生的问题储备,使学生有问题可问,同时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敢问敢疑、乐问善问的学习自主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数学;问题意识;观察;提高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1]在学习中具有问题意识的学生,才有可能关注知识形成过程。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在此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多观察,丰富学生的问题储备

一般来说,学生的问题意识的产生都是源于对知识的理解,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初只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再通过分析、推理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才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获得真正的知识。[2]让学生学会观察,就是从感性方面认识事物,尽管它是粗糙的、片面的,但它提供给学生们大量的信息。有了这些信息,学生才可能丰富问题储备,才可能去粗成精,去伪存真。如在教分数时可先让学生观察的结构,从表面上看,学生只知道它跟整数不一样,它由两个数组成,中间外加一条横线,至于它们各表示什么,怎样产生,还没教学前很多学生不清楚,但只要学生能观察到这个表面的东西,就会产生问题的冲动。只有认真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不管是“数”还是“形”,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自己找出问题,总结结论,并把它养成一种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敢问敢疑

要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使学生敢问。这就要求教师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

1.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敢问

心理学家认为:只有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出发:

首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是教师民主管理课堂的表现。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在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积极思考,敢于发问。这样就能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其次,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出现错误是难免的、正常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机智地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其中的正确的方法和错误的原因,不断修正错误,利用错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巧妙地将课堂中出现的错误转化成课堂生成的宝贵资源,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积极营造和谐教学氛围,倡导“质疑问难”

质疑追问,是指寻根究底地查问,多次地问。学会追问,可使学生对原有问题作进一步深入思考,达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从而对问题理解得更全面、细致、准确和深刻。

如教五年级下册“分数、小数与百分数的互化”一课,分数化百分数可以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小数化分数,先把小数直接写成分母为100的分数,能约分的再化成最简分数。学生就会追问:“分数化百小数有的得出只是近似值,要不要一定用近似值?准确值该如何表示?循环小数如0.9999…0.266…怎么化成分数?0.9999…是等于1还是约等于1?”教师给予鼓励,共同探讨,最终解决问题。

三、教给方法,乐问善问

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的场面:教师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要么提些不着边际、没有含金量的问题;要么摇头,要么你看我、我看你,甚是尴尬。这说明,孩子没掌握提问题的方法,不懂从何问起。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必须让学生学会一些提问的基本方法,让学生乐问善问。

1.“问什么?”

①教导学生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的地方找问题;②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也就是在新旧知识的迁移过程中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商不变的性质是“整数除法”到“小数除法”的知识生长点,小数除法为什么除数要变成整数?为什么被除数数位不够要用0补足?③在知识的“结合点”上找问题,也就是要在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发现和提出问题,如用“商不变的性质”引申到“分数的基本性质”,为什么“商不变的性质”中讲的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不用强调0除外,而“分数的基本性质”中讲的乘或除以相同的数,特别强调0除外;④从观察、比较中提出问题,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有的学生提出“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⑤从类似的,对立的,因果关系的两类事物中去发现和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一课时,学生在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爱动脑筋的同学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求平行四边形和那么12个苹果就是50%个苹果”对吗?……

②课中新授,提出问题

从课题切入。课题一般是这节课的“眼”,让学生从课题切入,围绕关键数学概念,提出问题,不仅比较容易抓住重点,还可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例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结合新课的导入揭示课题后,问学生:你们看到课题想问些什么呀?学生思考片刻后说:“什么叫内角?”“既然有内角那么有外角吗?”“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几度?”“不同的三角形内角和一样吗?”……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通过学具、教具、课件演示,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认识内角、内角和等概念,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学习内容,也培养了他们提问的能力。

根据授课的方式不同,问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果是实验操作课,可重点问些实验的结果与课本结论误差的原因,该如何验证,如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可操作的结果有的是179度或181度。如果是创设的情境课,应多问些情境之外探索本质的问题。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创设以下情境:教师有一个宝贝,藏在离教师站着的地方4米处,同学们猜猜看

三角形的面积,我们都用了转化的方法,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转化成以前学过的长方形,进而推导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方法。那么,求梯形的面积是不是也能用同样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学过的图形呢?

它会藏在哪?学生说来说去,教师在课件上标出许多点,就此学生应提出更多问题,如“圆是不是由点组成?”“什么才是真正的圆?”等一等。

③课后比较,提出问题

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比较知识的异同,让学生在比较中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感悟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自主建构知识网络。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计算”后,进行比较,有的同学就提出:“如果把梯形的上底延长与下底一样,它变成什么图形?”有的同学就提出:“如果把梯形的上底缩小到0时,又变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三者之间的联系,进而有可能提出“只需记住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就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的结论。

综上所述,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坚持不懈。要引导学生平常多观察、多思考,敢质疑、善提问,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提出具有独创性的问题,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1]朱嘉颖.谈谈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天津教育.2002(10).

[2]宣龙华.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现代教育科学,2010(5).

[3]友林.在思维中学会思维——我对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认识[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6(9).

2.“怎么问?”

①课前预习,提出问题

预习,有人形象地称它为课堂教学之前的热身运动。在预习时可以对书中的结论提问题,也可以带着课后练习提问题,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前,先让学生自学课本,然后说说在哪儿见过“百分数”以及自己已经知道的“百分数”的知识,自学后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学生在自学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少问题:为什么要学习百分数?百分数是不是以前学过的分母100的分数?百分数和以前学过的分数一样吗?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地方?是不是所有分母100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百分数?

G62

A

1673-9884(2016)12-0049-03

2016-11-26

赖培源(1971-),男,福建平和人,平和县育英小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内角小数三角形
小数加减“四不忘”
三角与数列试题精选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三角形分割问题
三角形,不扭腰
三角形表演秀
如果没有三角形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