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凝聚合力 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6-04-16王立奇

奋斗 2016年12期
关键词:铁力市贫困村贫困人口

王立奇

凝聚合力 精准发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王立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铁力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战略部署,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一号工程”来抓,搞好顶层设计,科学推进实施,有力推动了全市脱贫攻坚进程。

一、强化组织领导,实现“高点起步”

坚持从根上抓起,以坚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和务实管用的工作机制,为脱贫攻坚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建立网状扶贫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抽调30余人组建专业扶贫机构,做到脱岗专职抓扶贫工作。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个贫困村、至少联系两户贫困户,全市83家单位与各行政村结对帮扶,选派34名优秀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驻村开展工作,与伊春市级包村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以及乡镇包村干部、村“两委”班子、大学生村官合力攻坚,实现了干部帮扶贫困户全覆盖。同时,采取“村企共建”、发动社会力量帮扶等方式,推动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扶贫布局。二是研细工作方案,科学安排部署。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吸收借鉴成功经验,分析自身存在差距,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先后召开各类会议20余次,研究制定扶贫工作方案和配套政策,明确了“到2016年末,5个省级贫困村摘帽,5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到2017年末,7个省级贫困村摘帽,5000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2018~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的脱贫攻坚路线图。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市级分管领导同志带领相关部门逐项、逐条研究具体事项,形成了《铁力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方案》,为开展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加大整合力度,提供资金保障。统筹整合各方面资金资源,打破行业、部门限制,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使有限的资金、项目和政策能够进村入户精准实施。经初步测算,铁力市脱贫攻坚工作共计整合扶贫投入资金2.2亿元。其中,产业类4490万元、基础设施类11598万元、社会事业及兜底保障类5864万元。四是建立督办考核机制,推进工作落实。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乡镇和市直部门年度考核,市委、市政府与乡镇领导班子和帮扶部门签订脱贫责任状,建立考核体系和评价办法,形成以精准扶贫为重要导向的奖惩机制。同时,坚持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不定点、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等形式,加强督促检查,有效推进了工作任务的深入落实。五是摸清贫困底数,提供精准依据。对全市76个行政村进行逐户走访调查,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了“因素比较法”“典型特征法”“熟人社会法”“收入测算法”等贫困户识别方法,通过精准识别,最终确定了现行标准下全市贫困人口5528户、10049人。同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进行17个方面指标详细统计,分村逐户建立基本情况数据库,并先后两次进行集中公示,做到公正公平、公开透明,为精准扶贫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定准扶贫项目,推动“自我造血”

坚持以产业扶贫为牵动,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贫困村持续注入发展活力。一是发展主导产业支持脱贫。立足铁力整体资源优势和各村比较优势,分别确定乡(镇)村主导产业。围绕水稻、两牛一猪一禽、蔬菜等有机生态农业以及浆果、食用菌、北药、森林猪、绒山羊、狐貂、冷水鱼等特色农业,加强宣传引导,调优农业结构,发展绿色水稻38.5万亩,有机水稻2.4万亩,粘玉米2.5万亩,食用菌3000万袋。积极进行“一村一品”产业谋划,为12个省级贫困村产业项目拟定了发展规划。其中,满江红村平贝种植、东河村蔬菜种植、新华村肉牛养殖等特色产业已成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牵动。二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脱贫。制定下发《铁力市2016年依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工作方案》,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自愿结对带动脱贫,并安排专项扶贫周转金800万元,对主动承担带动50~100户贫困户脱贫任务的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给予政策支持。目前,全市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吸纳贫困户1214户,占贫困户总数的22%。三是实施农业科技项目促脱贫。通过实施农业“三减、两增、一提升”万亩示范田和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全面改善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覆盖发展种植业的贫困户。计划到2017年,建成“三减、两增、一提升”万亩示范田8处,落实面积8.5万亩。四是推进“互联网+”助脱贫。加快推进贫困村接通互联网,着力探索推进“互联网+”模式,打造具有铁力特色的电商扶贫品牌。首批农村淘宝服务站覆盖了小白、神树等7个省级贫困村,促进了大米、山珍等特色产品上线外销,为贫困村民降低生活成本、增收致富拓宽了渠道。为贫困村培训农村电商人才200余人次,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生产的企业和网店,利用农村淘宝旺农贷项目给予免抵押、免担保的小额信贷支持。五是发展劳务输出帮脱贫。统筹各类补贴资金300万元,开展以有机水稻、养殖业、家政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培训班,确保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开通“铁力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平台和“铁力市人力资源市场招工求职信息群”,在就业需求大的城市设立劳务输出工作信息员,帮助有就业愿望的贫困户劳动力2000余人实现劳务输出或本地就业。安排专项资金为3080名具备外出务工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优先安置贫困人口在村内道路、农村公路养护、保洁、服务业等公益性岗位就业。

三、用好社会保障,确保“全面兜底”

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医疗扶贫等各项政策,为丧失劳动能力、因灾因病因学致贫返贫等困难群体提供托底保障。一是用好社会保障政策扶贫。将现有农村低保对象和扶贫对象中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对象,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年初以来,新增农村低保128户、172人;对全市12个省级贫困村215户贫困户进行集中救助,并对其他村99名贫困人口进行临时救助,发放救助金40余万元。二是强化医疗救助扶贫。研究制定了《铁力市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将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和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5%;纳入医疗救助4740人,参合报销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新农合贫困人口大病补偿封顶线提高到20万元。三是推进教育扶贫。研究制定了《铁力市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对符合标准的贫困学生建立贫困生档案,并全部纳入资助范围;对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的家庭贫困学生减免学杂费每人每年500元;对中职教育的学生减免全部学杂费。受理贫困大学生生源地每年每人最高8000元助学贷款。计划投入资金3574万元,加快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四、致力氛围营造,发动“全民参与”

坚持把宣传发动牢牢抓在手上,为全民参与脱贫攻坚烘托气氛、营造环境。一方面,持续宣传鼓劲。深入挖掘脱贫攻坚实践中的亮点特色,认真总结经验做法,充分展示业绩成果。在《人民日报》、人民网和《黑龙江日报》等国家省级媒体发布信息;向省直有关部门、伊春市和铁力市政府网站推送信息65条,其中被省扶贫办采纳5条,信息采用量位居全省前列。铁力市开通了扶贫开发微信公众平台,制定并发出了《致全市大中型企业的一封信》《凝聚社会力量、助力扶贫攻坚倡议书》《扶贫菜单》,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参与扶贫,形成了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注重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坚持“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并重,选派7名专业精、综合素质强、经验丰富的文艺骨干长期驻扎在各乡镇,特别是对12个省级贫困村进行重点文化扶持,帮助农村群众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创建符合自身实际和地域特点的文化品牌,努力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文化村屯。同时,坚持把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全年投资3537万元,重点建设29个村32个村民组,硬化村内道路73公里、边沟110公里、新建文化广场1.25万平方米,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作者系中共伊春市委副书记、铁力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贾程秀男jiachengxiunan@fendouzazhi.cn

猜你喜欢

铁力市贫困村贫困人口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隐形贫困人口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推进铁力市产业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铁力市为选调生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铁力市 为选调生打造良好工作平台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铅笔长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