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6谢道州曾呈进福鼎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00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5
谢道州 曾呈进(.福鼎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00;.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5)
微课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
谢道州1曾呈进2
(1.福鼎第六中学,福建福鼎355200;2.福建教育学院,福建福州350025)
在高中阶段,地理是重要的基础性学科,涉及到多个领域知识,想要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难度相当大。为此,研究者纷纷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微课逐渐被应用到高中地理探研式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微课;应用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
探研式教学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研活动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形成新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研的能力。探研式教学与探究式教学概念相似,但探研式教学除了强调自主探究学习外,还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研讨,倡导合作学习。
从教与学的角度看,微课既是微时代下教师的教学资源,又是学生学习的资源;微课为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提供了重要学习资源和有效载体,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为微课与课堂教学融合提供了很好的实践途径。
地理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综合性,特别是高中地理,基础知识繁杂,难度较大。而“放羊式”“鸭填式”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课标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断显现,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针对这种情况,微课逐渐被应用到高中地理探研式课堂教学中,改变了传统课堂“粉笔+黑板”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取更多的地理知识与技能,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作好铺垫。
一、借助微课,巧妙地导入新课题
从某种角度来说,课堂教学质量和新课导入是否成功紧密相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制作课堂导入型微课,巧妙地导入相关的视频、图片,吸引学生眼球,紧随教师思维,迅速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河流地貌发育”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的特点,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河谷、山前冲积扇和冲积平原的一系列图片,刺激学生感官,留下直观印象,对河流地貌发育有初步的认识,巧妙地导出新课题,不断激发他们对新课题的兴趣,积极探索不同类型地貌发育的全过程。此外,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形象,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围绕章节内容,准确把握其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将其制作成“微课”,有针对性地讲解地理知识,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这些视频,准确理解章节的重点、难点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二、展示微课,引导学生探究地理知识
就地理学科而言,包含很多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概念,很难理解。教师可以多媒体,借助微课,把抽象、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直观图像,降低课程内容难度,准确把握重要的基础知识,灵活应用到实践中。以“常见天气系统”为例,对于该章节内容来说,包含很多方面的知识点,比如,气压系统、锋面系统,这些知识点极其抽象,如果仅仅借助脑海中储存的知识是很难理解的。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展示冷、暖锋相关微课,在真实的情境中深刻感受冷锋、暖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彼此形成的全过程、原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零散的知识点,把握章节主线,构建知识框架,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体系。
三、制作微课,模拟真实的场景
就地理学科而言,和时间、空间密切相关,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学生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新课题。以“地球的运动”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制定相关的微课,去模拟“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时候的不同场景,通过观看相关的微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其中,仿佛真地站在北极、南极上空近距离观看地球自转的方向,进一步引导他们正确理解相关的知识点,比如,晨线、昏线,甚至是地球公转的方向、公转的周期等,这样学生便能直观地理解地球两种不同的运动形式,即地球公转、地球自转。通过模拟化场景,学生能够逐渐感受到学习地理学科的乐趣,对其逐渐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四、构建系列微课,满足学生课程需求
在高二以后,地理学科已经进入高难度阶段,学生需要进行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把零散的知识点汇集起来,优化知识结构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系列微课,巧设问题情境,结合高中生已有的水平,合理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核心问题,采用多样化的提问对策,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的机会,促使班级中每位学生都能积极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积极思考,能够满足他们的课程需求,查漏补缺,都能有所进步。以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为例,教师可以制作系列微课(包括《三圈环流》《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等微课),把微课作为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学习新课题,尤其是其中的拓展知识,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丰富的学科知识,有效应用到实际中去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学以致用。此外,在复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借助微课,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加以巩固,及时纠正错误的地方,做到系统复习,系统地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自身解题的速度与效率。
五、利用微课,翻转中彰显新理念
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显现他们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所以,在必修二《工业区位的选择》教学中,利用微课资源进行翻转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课前将微视频和学习任务单发送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中抛出一些探研式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探究。例如,“假如你是啤酒厂(或箱包厂、炼铝厂等)厂长,你要把厂建在哪里?主要考虑哪些区位因素?这种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什么?”“1800年以来,钢铁工业的布局考虑的主导区位因素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鞍钢与宝钢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一样吗?”“工厂布局是不是只考虑经济效益?”课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提升:工业区位选择是因地、因时制宜的,工业区位要考虑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平衡。在翻转教学中,教师只需要扮演好协作者、引导者等角色,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积极、主动融入到新课题学习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多方面的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做好铺垫。
总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正确认识“微课程”和有效构建微课程,努力促进微课程与地理课堂探研教学的融合,构建出“优质、高效”的地理课堂,更好地践行素养教育。
[1]陈丹.微课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新课程(中),2014(12).
[2]崔成昌.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发和运用的实践研究[J].文理导航旬刊,2015(4).
[3]陈海静.基于高中地理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启迪与智慧(教育),2014(11).
(责任编辑:廖炽昌)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微课程在高中地理探研式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FJJK14-492)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