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生活技能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2016-04-16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共同体技能生活

(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福建厦门361100)

关注生活技能养成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吕志评

(厦门市同安区新城小学,福建厦门361100)

成功的生活技能教育是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目前的小学教育生活技能培养虽广受重视,但实际教育中,仍出现窄化生活技能理念、缺乏操作实践、养成平台单一等问题,导致生活技能培养收效不佳。小学生的生活技能教育,要秉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注重开发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加大实践体验力度,创设多元趣味平台,从而促进学生生活技能的形成与提升。

生活技能;儿童化;实践体验;互动性

生活技能教育是促进少年儿童成长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基于核心素养,目前的小学教育正在为改变只注重知识体系构建而忽略生活技能培养的现状而努力。生活技能培养虽广受重视,但实际教育中,仍出现窄化生活技能理念、缺乏操作实践、养成平台单一等问题,导致生活技能培养收效不佳。同安区新城小学作为一所新办的农村学校,秉承“教育即生活”的理念,以学生生活技能养成为突破口,注重“教学做合一”,确定儿童化的内容,加大实践力度,推进特色化、优质化的教育平台,培养具有新城独特气质的少年。

一、内容:突显儿童化

有些教育工作者对生活技能的理解限于洗衣、叠被、做饭、整理内务等生存能力,实则窄化了生活技能的概念。且实际培养过程中,也往往较为空泛地指示要学习洗衣、做饭等,学习内容不够明确,练习要点指导不足,生活技能的养成自然效果不好。只有推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生活技能项目,引导学生明确其操作步骤,才能为后续技能的学习与形成奠定基础。

1.依据特点,确定项目

关于生活技能,我们更倾向于这样的说法:指有效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要和挑战的能力,是个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并且在与他人、社会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适应和积极的行为的能力。因此,根据儿童特点,我们将小学生的生活技能具体为以生活自理能力为主,促进独立生活、自我保护、和谐交流、积极向上等。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力求生活技能培养的内容儿童化,可操作,易实现。可以围绕生活自理能力这一核心内容设置生活技能校本课程,融合小学学科中已有的内容和元素,实现训练内容与学科学习结合,与现实需要结合。从生活自理能力领域确定分年级项目,如,一年级整理书包、独立洗澡、折叠衣物、扫地擦地,二年级清洗内衣、削水果皮、学洗衣物、学习泡茶等。辅以自护、交流、安全、低碳、心理等领域内容,如,测量体温、应急救护、包装礼物、节电节水、开心生活等项目。

2.分解步骤,学习技能

为了使各项生活技能项目能有效落实,我们可以在校本课程中编制每个项目的指导手册,手册中既标出某项目所需材料,又分步骤以文字具体说明,并配上学生喜欢的图片、儿歌等内容。如“清洗内衣裤”项目,在手册中简要说明内衣裤清洗的重要性,附上清洗材料的准备“内衣或小短裤、肥皂、脸盆等”,图文形式注明操作步骤(1)在脸盆里打上清水,浸湿内衣或小短裤;(2)将内衣或小短裤取出,擦上肥皂;(3)揉搓脏处,用刷子刷净;(4)清水再漂洗;(5)悬挂晾晒”等。同时补充洗衣儿歌和温馨提醒“注意节约用水哦”“想想,这样洗干净了吗”……这样的内容不仅极具儿童化,而且明确易行,能更好地展开学生生活技能训练。

二、操作:加大实践度

生活技能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强的教育,以技能训练为主,注重技能的形成。流于口头或一次性的教育是不能真正发挥作用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能加大实践度,创设生活情境,增强生活体验,训练生活技能,才能真正发挥生活技能教育的效益。

1.技能实践,步步提升

调查显示,家长对孩子宠溺的现象还是较多的,“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口里怕化了。”虽有培养意识,但一见到孩子又舍不得放手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下增加孩子“独立生活”的实践机会。如学校举办“军事夏令营”活动,提供实践情境,学习独立生活。为期几天的“军旅”生活中,学生必须自己吃饭、洗澡,洗衣、晾衣,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技能,却是不少学生不曾掌握的。在这样独立生活的机会里,离开家长的保护圈,自己尝试实践技能,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提升。除了军事夏令营之外,学校还可以创设各类引导独立生活的活动。这些实践对学生而言弥足珍贵,他们“独立生活”的实践越丰富,其自理能力越强,生活技能的提升也将愈加明显。

2.岗位当家,人人体验

教育即生活,创设多元体验平台,为每个孩子打造体验岗位,不仅提升学生生活技能,还能很好地培养责任感。如班级当家。笔者所在学校的班级管理秉承“以事育人”的理念,尊重和发挥个体的个性,因人设岗,提供各种劳动岗位,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真正使孩子们能参与到日常的劳动中去。再如校园当家。学生的劳动范围不能止于班级,应提供更大、更广阔的锻炼空间。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进一步浓厚“爱校如家”的情怀。又如家庭当家。现在的孩子,在家习惯了“小皇帝”的生活,很少参与家务劳动。开展“当家一天”活动,经历“当家”的过程,料理家务,合理消费,节能减排,家庭沟通等,学生体会到父母长辈持家的辛苦,也利于培养自身的生活技能。

三、形式:注重互动性

单一的训练形式必将失去技能形成的主动性。生活技能的培养应重视平台搭建,以多种形式,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校内与校外的互动;加强情境创设,增强其趣味性、挑战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生活技能,养成生活技能。

1.改变方式,创建共同体

生活技能教育的发生不仅仅在于师生之间,更在于生生之间。借鉴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原理,组建了班级同伴生活技能共同体。在学生个人申报基础上,充分考虑个体的性情、学习生活习惯,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指导协商、讨论决定自己团队的名字及愿景,并且推选一名“共同体CEO”,对每个成员进行生活技能合理分工。如,五年2班有8个同伴共同体,每个共同体有6名孩子。其一的“蚂蚁共同体”意为用蚂蚁的生存态度作为共同体追求的目标。“蚂蚁共同体”中有位五年级女生,较为娇生惯养,生活技能较弱。共同体开展了丰富的实践生活,在伙伴的帮助下,该女生的自理、自护、交流等各项生活技能大大提高,团队成员的合作精神、永不言弃的精神彰显。

校外的共同体也是实现生活技能提升的重要途径。充分发挥家长资源,组成“假日小队”,由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带领孩子体验各种社会活动。到山清水秀的大自然,开展野炊、厨艺比赛,欣赏美景,品尝美食;到古龙酱园等实践基地,观看食品制作过程,亲自动手参与制作;前往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社会福利机构,义务劳动,以爱滋养孩子们的心灵……创建共同体,发挥家长的能动性,家校合力,孩子们得到更多体验生活、参与服务的机会,从而培养生活技能。

2.激发兴趣,搭建竞技台

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的心理特点,可以在校园内举办各种生活技能比赛,以赛促练,促进学生生活技能的养成。开展生活技能竞赛时,注意活动组织的有序性和趣味性,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生活技能训练的兴趣和热情。如生活技能比赛。一、二年级学生开展绑鞋带、系纽扣、叠衣服比赛,在比赛中学会生活自理;三、四年级学生进行整理书包、缝补衣服等比赛,培养有序整理的意识;五、六年级学生开展“比比谁的厨艺棒”等技能比赛,提升生活技能。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劳动节”“生活技能周”等主题活动,对锻炼学生的生活技能大有裨益。

身心健康,独立生活,主动交往,安全节能等生活技能都是人综合素养中的一部分。学生的生活技能发展需要过程。意识决定行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对学生生活技能的培养,培养具有良好生活技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教学做合一”,只要端正生活教育理念,开发儿童化的教育内容,加大实践体验力度,创设多元趣味平台,自然能找到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提升学生的生活技能。

[1]王雁,林红,姚萍,王冉冉,何晓.生活技能教育对小学生课堂参与行为的影响[J].教育学报,2008(2).

[2]刘翔平,张豹.论学生独立生活在技能的本质、结构及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6).

[3]王少华.关于小学生生活技能的调查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1996(2).

(责任编辑:张贤金)

猜你喜欢

共同体技能生活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