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2016-04-16
(福州市教育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陈冠灵
(福州市教育中心,福建福州350001)
绘本教学在我国刚刚兴起,因此部分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仍处于茫然无目的的状态,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和方法策略。笔者结合实例从绘本选择、问题引领、阅读形式这三个方面加以阐述,让幼儿体验快乐的绘本阅读,为教师提供方法和建议,希望对教师在指导幼儿绘本教育过程中有所帮助。
幼儿;绘本;阅读活动;教学策略
绘本(Picture Book),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的文学形式,“图”“文”一体、互识互释。有效的绘本教学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朗读绘本给孩子听,不指导、不引领、不点拨,或仍然保持着高高的俯视角度并停留在浓浓的说教层面上,使得孩子要么不爱听,要么不懂得去观图,去体会文句,去感受绘本的瑰丽世界。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教学,引领孩子们快乐阅读?下面谈谈几点看法。
一、以幼儿和活动的需要为基点,选择优质绘本
一本优秀的绘本是精致优美的绘画与简练生动的文字紧密结合,使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着好奇心和探究欲。而当今绘本教学如火如荼,其品质难免有高下之分,甚至有“伪劣绘本”的出现。作为教师,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挑选贴近孩子世界的绘本。
1.选择适合幼儿不同年龄段的绘本
教师选择的绘本应该是主题明确突出,易于孩子理解的;语言浅显精练、易懂、形象,生动活泼、规范,符合其年龄特点;故事情节变化起伏,有悬念和猜想,形象具体鲜明,文字宜浅显易懂,绘本的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图文应该相互配合,图片要能够完整表达故事,呈现出故事情节、角色、气氛和主题,幼儿能通过自主读图猜测故事大意。此外还要考虑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以及该年龄段的阅读特点,小班幼儿喜欢看画面形象比较大、文字少的书;中大班幼儿观察力增强,可以阅读画面较为复杂的图书。比如小班幼儿可以阅读《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大班幼儿阅读《想吃苹果的鼠小弟》《我妈妈》《我爸爸》。
2.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体验和情绪情感的绘本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在绘本的内容更需要来自于幼儿的生活能够引发其内心的感受和共鸣。例如可以从孩子们身边与之朝夕相处的人入手,选择《我妈妈》《好朋友》《我爸爸》《爷爷一定有办法》等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感而发:我身边的亲人是不是也是像绘本里描述的那样呢?从而与绘本之间产生亲近感,进行情感的碰撞;再比如根据幼儿不良习惯的问题,我们不妨选择与之相匹配的顽童类型的系列绘本《大卫不可以》《迟到大王》,让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行为“我是不是也出现过绘本中出现的问题”,感同身受对其改进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根据主题活动的需要选择适宜的绘本
现今绘本已经不单纯运用于语言活动,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绘本已经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有效地融合与主题活动中,推动主题活动的发展。因此教师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根据活动的进程和幼儿的需要,有针对性地筛选出相应的绘本作为知识经验的补充。例如在开展动物主题活动的时候,当孩子们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感兴趣的时候,不妨可以引入《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这样的绘本,让孩子们在阅读感受绘本有趣情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了解到动物的粪便不同是与其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拓展相关的知识经验。同时针对孩子感兴趣的动物问题,在《小牛顿》科普类绘本中去寻找答案,形成问题和答案的链接。
选择绘本是促进幼儿兴趣需要、情感态度、知识能力等方面发展所迈出的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师需要对绘本进行慎重的选择应以幼儿本体和活动发展需要为出发点。
二、有的放矢的问题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观察孩子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的孩子不喜欢阅读绘本的原因在于:(1)成人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尝试“听之任之“的状态,孩子对绘本的内容不理解,进而失去了阅读的兴趣;(2)成人在孩子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提出过多的问题让孩子应接不暇,回答不上,进而对绘本阅读产生了抗拒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引导孩子进行绘本阅读的过程中要把握问题的“度”。在孩子阅读绘本的各阶段运用不同类型的问题来突破重难点,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领会绘本蕴含的深意,进而发挥绘本最大的教育价值。
1.以层次性问题,引发孩子对绘本画面的观察
幼儿对绘本的理解来源于对画面的观察,因此需要教师在孩子阅读绘本的每一个阶段提出相应的问题,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帮助孩子捕捉到绘本中的关键画面和细节,进而理解感受绘本所带来的信息。以绘本《想吃苹果的鼠小弟》为例,孩子在最初阅读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引导孩子观察鼠小弟的动作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则是:“书中的鼠小弟在干什么?”“苹果树上的苹果有什么变化?”这样指向性比较明确的问题,能让孩子一下子将注意力放在了鼠小弟的身上同时发现苹果树上苹果越变越少。引发其进一步观察是谁拿走了这些苹果。在第二次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提出问题:“谁拿走了这些苹果?”“它们都是怎么拿走苹果的?”“鼠小弟看到了又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通过的这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孩子关注情节发展以及画面的细节部分,发现鼠小弟模仿动物拿走苹果的动作却没有成功的结果,进而在感受情节有趣的同时,也为鼠小弟锲而不舍的坚持所感动,有效地突破绘本的重难点。在第三次的阅读中,教师所提的问题应该更具拓展性不应局限于绘本的画面本身。提出问题可以是:“海狮来了,鼠小弟对他说了些什么?”“它们最终拿到苹果了吗?”“它们会怎么做?”给予孩子大胆想象的空间,最后再揭示绘本的答案,从而将活动推向高潮。更重要的是引发其持续专注阅读的兴趣,培养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和想象能力。
2.以分析性问题,引发孩子对绘本内容的思考
当孩子看懂绘本画面的基础上,教师提出分析性问题,能帮助其与实际生活相链接,学会分析思考绘本内容表达的原因,更好地理解绘本的内涵。例如在绘本《我爸爸》的活动中,孩子们表述画面的时候说:“爸爸变成了一条鱼?”教师就提问:“爸爸怎么会变成一条鱼,为什么皮特会说爸爸像鱼?”进而引导孩子关注鱼的本领是游泳,绘本中想表现的是爸爸会游泳的本领,就像鱼一样。教师在引导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要只重视画面内容,这样容易将绘本阅读与看图讲述相混淆,应该通过分析性的问题,让幼儿感受到绘本画面表达背后的深意,这样才能很好地挖掘绘本的内涵。
3.以开放性问题,引发孩子对绘本认知的拓展
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开放性的问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可结合绘本内容,选择适宜的、能引发幼儿兴趣的问题激发其发散思维从而展开想象、预测,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方式去回答问题。在绘本《我的幸运一天》中,画面小猪敲错门,提问:“小猪敲错门有什么反应?从哪里看出来?他会怎么办?”这样的提问不但可以引发孩子仔细观察画面,让幼儿发现小猪的表情:嘴由于惊吓是张开的,腿也被吓的哆嗦了……体验到小猪紧张、恐慌的心里变化。“接下来它会那么办?”抛给幼儿一个问题。“如果是你遇到了这种情况会怎么办?”这样开放式的问题让孩子们能换位思考,以自身的经验设身处地地扮演角色进行回答,让幼儿敢说、想说、爱说,锻炼幼儿语言的连贯表述能力,从而逐渐拓展与绘本相关甚至绘本以外的认知,拓宽知识的宽度与深度,提高孩子思维的创造性。
4.以评价性问题,引发孩子对绘本寓意的探讨
评价性问题,是指针对事物、现象的形成结果进行肯定或否定评价的问题,它通常是建立在孩子对读本内容完整了解的基础上所开展的评价,多为整体评价。它多应用于绘本阅读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对绘本内容进行整体复习、归纳寓意、乃至就绘本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讨论,以巩固孩子对所读绘本内容的整体掌握,加深孩子对绘本内容的体会感受和。如《五色花》的绘本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喜欢五色花吗?”“为什么喜欢五色花?”让孩子带着问题去了解到五色花帮助别人牺牲自己美丽但是却获得新生与小动物们成为好朋友的美好结局,感受到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快乐和成长,懂得在生活中尝试去多帮助别人,获取快乐。
三、以多样的阅读形式为支持,让幼儿体验快乐的绘本阅读
怎样的绘本阅读方式是最令孩子轻松快乐的,是最简单有效的呢?笔者认为,方法很简单,只要能充分调动视、听、说等多感官进行有针对性的快乐学习,就能让孩子的心灵与大师有更亲密的接触,达到身心的自然共鸣。
1.问题导读,激发阅读的兴趣
教学设计中,一个恰到好处的导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活动的成败。以《逃家小兔》为例,因为其情节是亲子间的互动,所以,以亲子互动来引进不失为一种策略。比如某位教师就用一个亲子互动游戏《找手》来做导入。教师先让孩子找妈妈的手,结束后问为什么能找到或者为什么没找到,然后让妈妈找孩子的手。接着让孩子们和妈妈们讨论为什么妈妈容易找到孩子的手而孩子不容易找到妈妈的手。最后借此引出《逃家小兔》的情节。只要教师能深入解读绘本,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从中提炼问题进行导读,必将事半功倍。
2.关注画面,与故事有机融合
绘本的魅力就在于它能与故事与画面进行有机的融合。但是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容易被画面中的色彩和场景吸引,浅层和具象地“看”到画面,欣赏画面的美感,长久下来就会过于依赖图像的具体呈现,没有将画面与故事情节进行匹配,对于画面所表达的内容失去兴趣,没有达到阅读的深度。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内容与故事情节的互动和深入。例如在绘本《鼠小弟的红背心》,整个绘本画面比较简洁,角色都是灰白色的,但是鼠小弟的红背心是红色的,比较醒目。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很容易被红背心吸引,发现其从小变大的变形过程,忽视其为什么会变化?单纯地觉得红背心变形很有趣。教师这时在抓住孩子视觉焦点的同时,更需要引导孩子观察绘本中红背心穿在哪些动物身上,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鼠小弟看到红背心穿在动物身上的表情变化?这样才能做到孩子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画面和内容相结合,否则就容易造成孩子视觉的盲区,单纯地觉得红背心变形的可笑,没有关注到红背心变形的原因以及鼠小弟从高兴到无奈到爆发的情绪变化,使孩子们的阅读只是看到并没有读懂。
3.抓住关键点,引发幼儿的想象
每一本绘本都有其理解的关键点,需要教师帮助孩子拓展想象的空间,从孩子诸多想象的表达中去寻找与绘本关键点的契合。例如在《幸运的一天》中当小猪被狐狸抓住的时候,教师就引导孩子两两讨论“小猪会怎么办?”让孩子结合自己以往的经验大胆想象后面的故事情节,紧扣住小猪会想什么办法让自己逃脱这一绘本的关键点,紧接着带着“小猪的方法是否和我想的一样”的疑问去阅读绘本。不仅引发孩子的兴趣,充分发挥他的想象,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带着问题和疑问去寻找答案,抓住了绘本的重点。
4.巧妙运用材料和表现方式,享受绘本带来的美好
巧用多媒体、图片等工具材料,能增加绘本阅读的趣味性,让孩子们乐读。如绘本教学活动《小小的云》,利用PPT课件将声音与影响图片同时呈现在幼儿面前,截取部分原本在最后才出现的律动音乐提前至每一次小白云变化的情境相结合起来,视听结合让幼儿感受故事带来的欢快的氛围。活动最后教师将律动音乐进行完整播放,我们欣喜地发现孩子们很自然的融入到音乐旋律中,在教师简单的语言指导后,大部分孩子都能自己跟随音乐旋律变换造型。活动通过将绘本、音乐和课件影象的结合,让绘本灵动起来,让孩子与绘本有了形象直观的交流和互动。
很多绘本都比较适合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演出来,当孩子充分理解感受绘本之后,往往会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去表现绘本中她们喜欢的角色,满足自身对角色的渴望。因此在绘本阅读的后期教师可以预设一些绘本的情节,投放简单的道具材料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动态表征自己对绘本的理解。比如绘本《小猪变形记》,孩子们对小猪模仿小动物的行为这一情节特别感兴趣,教师就可以投放相应的道具,让孩子尝试自己是“小猪”尝试模仿这一情节,让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小猪模仿别人的可笑和无奈,更加明白只有做自己才是最快乐的。
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绘本正是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重要媒介,但是好的绘本需要教师对其进行细细的品味,深入地为幼儿解读。让我们努力成为充满智慧的教育者,了解孩子的兴趣、能力和需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和活动形式,将有趣、快乐、充满魅力和感动的绘本世界充分展示给孩子,使阅读的美好记忆深深找根在孩子们的心中。
[1]刘丹娜.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
[2]叶明芳.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的艺术同构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1(6).
(责任编辑:林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