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用型”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

2016-04-16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6年12期
关键词:言语文本语言

(仙游县实验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语用型”阅读教学策略之我见

傅雪华

(仙游县实验小学,福建仙游351200)

教师“语用型”阅读教学可巧借范式引领价值,提升语用品质;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增强语用信心;运用训练多样形式,丰富语用成果,以此提升学生语文运用的综合实践能力。

语用教学;范式;认知规律;训练

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运用。在现实教学中,多数教师有了“语用”的观念,也有了“语用”的训练,却缺少实践运用中对“语用”训练点的正确把握,即使有,也是为了用而用,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为“语用增值”呢?这其中,还是有策略可循的。

一、巧借范式引领价值,提升语用品质

叶圣陶先生说过:“讲说和指点过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规格练习。”这当中的“规格”不正是文本的范例作用吗?因而,当对语言现象和规律有所理解和感悟之后,就必须立足语言运用,精选语感因素强的地方,如文本中一些有一定内涵的语句,一些表达上有特色的词句段落,一些渗透写作手法的言语现象等,引导学生调取自身的阅读积累,联系生活经验,在模仿中获得语用经验,提升语用品质。

比如,博大精深的汉语源远流长,和着古琴长箫,凌于马踏飞燕,伴着鼓点铮铮,撩拨历史迷烟,一路高山流水,自带丰富音韵,呈现独家之妙。善于挖掘文中之音,让语文如歌,长唱心间。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时,笔者利用“访古桥”一段,对学生的文字节奏感进行了训练,效果甚好。当读至“岁月悠悠,波光明灭,泡沫聚散,唯有你依然如旧”时让学生谈谈朗读时的感觉,学生们一致认为词到口中顺畅如流,极具动感。接着,我让他们找找文字特点,在学生找到词组连串、反义成对等特征后,让他们仿写。“语用”过程使他们领悟到语言表达的一种方式与技巧。这是文字精致化的一种运用策略,也是有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提升的语用训练。

巧借范式“引领”价值,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各显神通地进行语用尝试,从中进一步体会文本的用语规范感,把握语用的逻辑感,感受语用的得体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用经验,提升语用品质,为独立、灵活、再造性地言语夯实基础。

二、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增强语用信心

对于正处于身心发展中的小学生来说,知识的接纳与技能的形成必然是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式的。语用训练要奏效,应遵循学生的经验系统、思维逻辑。那些超乎学生生活经验、思维能力的训练,只会令学生徒增挫败感,产生厌倦或惧怕心理,结果适得其反。所以,当训练遇到障碍时,当学生感觉到困难时,我们不妨降低难度,或“扶放结合”,或“欲进先退”等等,采用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渡过难关,达到训练目的,享受成功喜悦,赢取语用信心。

在一次片区教研研讨课上,我校郑老师执教一节作文指导课。习作为看图作文,图绘了一个人与人之间关爱互助的故事。在“抓住人物描写,把故事写具体”这一指导环节之后,郑老师进行最后一个“点睛之笔”的环节训练——习作拟题训练。当郑老师提出拟题要求时,一只只小手举落不定,显得犹豫。果然,一交流,大多为“难忘的一件事”“这件事感动了我”之类的老一套。学生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显得唯唯诺诺,说不出口的一副尴尬样儿。正当局面陷入僵硬之时,正当台下看客面面相觑之时,经验丰富的郑老师却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打开了课件,看来,他早有预料,留得一手了。课件显示——提升主题,齐读格言、佳句。在学生通读之后,郑老师立马点拨:“能从这些句子中获得灵感,截取关键字词,来拟定题目吗?”片刻思考后,小手纷纷高举,这回显得自信十足。有学生从罗兰的“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一句中获得顿悟,拟定题目:《爱是火焰》《爱,照亮暗夜》等;有学生从郭沫若的“春天没有花,人生没有爱,那还成个什么世界!”这句格言里采撷新题——《爱是春天的花》《有爱才有世界》等等。一时间,各种充满诗意、新意的好题纷涌而出。

这一扶一放,正如田玉博士所言:“你慢下来了,学生自然就快起来了。”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适时、适当、适法地给予辅助,变难为易,学生就能在满足成功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语用信心。同时,在教师设置的“扶梯”里,学生循“梯”而上,在实践里又踏出了一条语用途径,这岂不是一举两得吗?

三、运用训练多样形式,丰富语用成果

学生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总在寻求新鲜、未尝试的事物,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读读说说写写,难保他们不会产生思维疲劳和厌倦的心理。采用多种形式的语言训练,呈现语用的丰富性,就能保持语用的魅力,形成乐学爱学的氛围。阅读教学中,言语操练的方式还是比较多样的,且各有所长。诸如:适当改变文本语言进行复述;仿写文本经典语段;模仿文本写法;联词组段;续写补白;感言体会等。灵活多样的语用训练,能创设浓厚的语言氛围,真实的语言环境,和富有磁力的语言场,这样必然能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达到训练的高效和实效。

在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笔者结合导读提出的“分角色演一演”的要求,安排了如下综合实践活动:(1)组内分配角色,利用课余时间排演;(2)竞赛演出,推选活动主持人,评选最佳小演员;(3)举行颁奖仪式,撰写颁奖词。整个活动由课本延生到生活,由课堂拓展到课外,由个体听说读写到群体复合而立体的交往、探究和创造,纸上的精彩变成了学生生活中的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交际。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一样的语言环境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言语积极转换和积累内化,还使学生树立了文体意识,而且在言语的创造性能力这一更高层面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丰富了语用成果。他们在大量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感悟言语之神妙,洞察言语之精髓,把握言语之理趣,不断沉淀语感,形成良好的语用能力。

语言是一种静态的知识体系;言语则是一个动态的实践过程。只要我们着眼于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在教学中用心对待,讲究策略,必然能使学生言之精彩。

[1]曹明海.真语文:以语用为目标[J].语文建设,2014(4).

[2]李功莲.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左小文)

猜你喜欢

言语文本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语言是刀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我有我语言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