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的影响力来自“五管齐下”
2016-04-16江世炎
■江世炎
新媒体的影响力来自“五管齐下”
■江世炎
2015年,“湖南检察”今日头条号连续获两个全国大奖:一个是正义网主办颁发的“全国十佳检察客户端”;另一个是今日头条与《网络传播》杂志共同主办颁发的“全国最具影响力检务头条号”。
问花那得红如许?为有“五管”浇灌来。
主动发布是重点。主动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有效方法。当今新媒体,主要特征在于“新”,其次才是媒体的属性。所以只有在“新”上做足文章,才能确保这个媒体内容“新”、素材“新”、时间“新”、地点“新”,青春永驻、生命长青。由于有“新”的东西不断出现,就会“勾住”读者的胃口,使他们对该新媒体的更新充满期望。2015年7月,最高检制定《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大要案信息发布暂行办法》,要求各级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作用,及时公布要案进展情况,等于给主动发布提供了“尚方宝剑”。有人开始“思念”时,就是你有魅力日,就会让他们心甘情愿义务当你的宣传员、推广员、安检员和参谋,就会不断地实现“一传十、十传百”的裂变效应,从而使我们的新媒体以螺旋式态势得到发展。“湖南检察”头条号之所以能够评上奖,与经常地诚心诚意地发布“新”的“料”很有关系,除了一些大要案的独家发布,很多还是自己原创的作品,确保了常新常爱的“模样”。
关联发布是关键。当今社会已经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个个都有麦克风。如何让更多的人对你发布的东西感兴趣,无疑是一个媒体能否朝正确方向发展的“牛鼻子”。新媒体环境给国家机关传播带来的最大挑战是,它在传统社会中那种“从容应对”的状态不复存在。具体来说,互联网的出现,博客、微博、新闻客户端等互联网使用新形态的普及,网民数量急速增长,使得传统意义上人际交流的方式以至舆论形成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它使人们有可能因为某些共同关心的话题而由分散的、游离的、互不相干的个体聚合起来,在网络空间里结成群体。这就使得舆论的形成过程大大缩短,它不再是像以前那样由量变的缓慢积累而逐渐发生质变的过程,而是在短期内就有可能因量的急剧增加而发生质变。同理,一条新闻发布,内容被越多职业、年龄、身份的人关注,那么你的东西就会可能被越多的渠道和机会扩散。特别在网上的一些热点事件、活跃大V、著名人物、名胜古迹、历史传说,等等网上热词的嵌入,等于给你的作品装上了尽可能多的“炮眼”。只要“星星之火”,就“可以燎原”。特别是今日头条这种个性化智能化推荐的媒体,更是把这种关联效应推向了极致。只要你的“敏点”“痒点”“痛点”“亮点”等热词够多,一分钟过万、一小时百万阅读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难怪有些今日头条用户惊呼“今日头条的传播速度太快了,快得让人有些恐怖”,道出了关联效应的神奇。
深度发布是品牌。所谓深度发布,其实就是对一些热点事件、大要案等社会关心的素材,给予深度挖掘、深度整合、深度提炼、深度解读。多挖背后的精彩故事,多掘里面的感人场景,多炼面下的金子富矿。为什么深度报道深入人心?为什么深度文章感天动地?就是因为他有别人想说而说不出的名言警句,他有别人想看看不到的故事风景,他有别人想到到不了的高地深渊。检察院的职能概括起来就是二个,一是诉讼监督与纠正,一是职务犯罪查办与预防,明白了这两项基本职能,就等于明白了新媒体工作的中心,掌握了努力的方向。“湖南检察”头条号正是聚精会神从职能出发,一心一意为中心服务,有意建一些深度类的特色栏目等,才会每前进一步,就距成功和荣誉近了一些,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总修成正果。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凡品牌栏目都具有连续性的,天天做,形成一定的风格之后,喜欢的人自然就会多了,自然会关注你、理解你、喜欢你、支持你。
专业发布是权威。从某种意义来讲,专业就是权威。莫怪当今百姓特别网民叫“专家”为“砖家”,叫“教授”为“叫兽”,这是给我们提了醒。你在某领域讲不出“一二三四五”,特别你讲的“一二三四五”就像天书,一点也解决不了他们实际问题,解答不了他们的困惑,那要你那些“又臭又长的裹脚布”干什么?中央政法委和最高检的领导多次强调,“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触角就要延伸到哪里”,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指挥棒和指南针。所以,怎么样用真正的“专业”,树立我们作为国家机关应有的“权威”,才是每个新媒体从业人员必须明白的道理和努力方向。“湖南检察”头条号在这方面一直清醒而理智,想方设法把线下的新闻发布延伸到网上,不仅在官网、官微上设置“权威发布”之类的固定栏目,还有意设置专题或话题,进行集中持续推广,特别注重在今日头条这些新闻客户端上第一时间投放,以一以贯之的态度和“专业”取信于民,发出了可信可亲可敬的“权威声音”。
底线发布是保证。底线思维是作为一个检察机关和检察人员为人处事必须遵循的红线、高压线,也是我们从事办案或宣传的法律工作者的生命线和保障线。近来政法高层言论频繁提及“新媒体”,在这人人“刷屏”的新媒体时代,政法部门的形象正被重新建构;“司法公开”“公正司法”“倾听民声”正成为核心关键词。世界进入新媒体时代,政法宣传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强调“让每一个案件的审理都成为一堂生动法治课”,其实就是告诫我们的法律工作者,办案或宣传必须坚守法律底线。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言人姜军1月10日就“快播”案发表谈话称,坚决支持对“快播”涉黄案进行依法查处;他指出,所有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服务的网站,都应对其传播的内容承担法律责任。这是中国互联网发展和治理的根本原则,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十分强烈的呼声。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进行了规定,且在这两部法律的基础上,我国还出台了《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以及两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二)》等,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解释。任何在网上违法者,都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不仅应该成为互联网业界和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关键还得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特别我们每个法律工作者更应成为执法守法的典范,以自己实际行动,换来网清民安。
(作者单位:湖南省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