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到事件中去感受

2016-04-16单曦玺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央商务区联络站海湾

■单曦玺

到事件中去感受

■单曦玺

2015年4月份的一天,我拨通了银川市金凤区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检察联络站负责人龚彤的电话,想就检察联络站帮农民工讨要工资的事做一个简单的电话采访。就在我核实完事实和一些细节准备挂电话时,龚彤问到 “你明天来我们检察联络站看看吧,有很多工作想给你介绍介绍”。第一次接到这样的邀请,我立马答应了下来,放下电话后却十分茫然,“为什么要去?去了后看什么?看完后写什么?”这些接连冒出的问题,让我不知所措。

从2014年10月担任检察日报驻宁夏记者站记者以来,我还没有进行过一次严格意义上的采访。虽然明白到一线去,到事件中去对新闻采写而言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由于其他工作的牵制,大多时候我只能围着各种 “材料”找新闻,采访工作也基本都通过电话完成。这种 “足不出户”的办公室采写,既让我找不到鲜活的新闻素材,也写不出可读性强的报道。对于一名记者,这几乎是致命的缺陷。

也许能有些突破,也该有些突破了。抱着这样的念头,第二天一大早,我走进了设在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内的检察联络站。

阅海湾中央商务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银川市 “十二五”规划的重大项目,2014年,经银川市、金凤区两级检察院筹备,由金凤区检察院在此设立检察联络站,为阅海湾工程项目建设把好廉洁准入关,同时发挥检察职能做好协助受理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等工作。

听上去高大上的联络站,就设在商务区内的办公楼里,一间办公室、两名工作人员。联络站的检察官龚彤、沐玉华把我领进办公室后,递给我一摞准备好的材料,里面包括联络站成立以来印发的各种文件、开展工作的简报以及各类工作总结、新闻报道。我翻了翻,捋了几个关键词——服务企业、农民工维权、进社区。采访的思路逐渐清晰了起来,但仍然找不到逻辑主线和明确的思路,这让我意识到,虽然采访的重头戏在现场,但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一样马虎不得,某种程度上,采访前形成的思路和提纲是一场采访的基石。

由于准备工作不充分,我一时找不到切入点,只好围绕现场梳理出的,从材料里找问题。

“检察联络站成立以来,在服务企业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我们主要联合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印发了 《金凤区检察院关于参与政府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以此为据,为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廉洁把关。”

“具体怎么把关呢?”

“具体内容 《实施意见》里都有,主要就是查看有没有进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是否签订了廉政责任书、工程达标级别、重大变更事项及工程建设资金审核制度落实情况等。”

听到这样的回答,我有些着急。这些内容都是材料上有的,不够具体、也不够鲜活,这样一来,写出的东西跟以往从 “材料”里扒出来的又有什么区别呢。我猜想可能是自己问的问题范围太大,如果将询问的事件和主体缩小一些、变得更具体一些,或许能够拉近和采访对象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能获得一些更细致具体的内容。我想到,来联络站的路上,沐玉华曾指着远处的在建工地告诉我,天气暖和的时候,他们常会去工地上转转,和农民工们聊聊天,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切入点。

“你们是检察联络站,怎么会想到要去工地上转呢?”

“唉,别提了。我们也是自个儿瞎琢磨。”这一问让坐在一旁的沐玉华打开了话匣子。他详细向我介绍了自己初到阅海湾检察联络站工作时的心情:“这块儿工作从来没接触过,区内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完全是两眼黑,只能自己找事儿干。”下工地就是他能想到的第一件事儿。

顺着这个话题,龚彤和沐玉华又向我介绍了经由他们成功处理的几起替农民工讨薪的案例。这些都是他们平日里下工地收到的 “成果”。说到帮四川籍农民工汤江涛讨要工资的事儿时,龚彤和沐玉华还特意把汤江涛过年时发给他们的感谢短信拿给我看,脸上全是自豪和欣慰。

那个瞬间,我似乎明白了记者必须到事件中去、必须和采访对象面对面的意义。只有处于事件中,我们才能观察到那些藏于大事件下的小亮点,只有和受访者面对面,我们才能真正看到一件事在当事者心上照出的涟漪。这种细微的观察和感受,正是让我们的新闻变得更加有温度、有特点的 “佐料”。

但也要警惕它带来的弊端。当诉说者的情绪通过语言传递给我们时,我们要控制自己不被感染,继而失去态度上的客观中立,从记录者变为歌颂者或者抨击者。具有敏锐的感受力是记者应该追求的能力之一,但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更是每个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抵达新闻现场,和采访对象面对面,是要寻找新闻的出彩点,但也要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检验真实、记录真实。在这方面,记者和检察官似乎具有共同的追求,我们必须让自己写下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句话,都经得起事实的推敲。

接下来的时间,龚彤和沐玉华非常配合,主动提供了很多信息,大部分时间我只是在聆听和记录,觉得每一个点都很值得好好写一写。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很快就结束了,我带着记得密密麻麻的本子离开了。回去的路上,我一边梳理采访到的信息,一边琢磨该怎么组稿,猛然发现,自己似乎采到了很多内容,但每一个点又似乎都不够深入,一时间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取舍。我想这可能与采访后期我所处的被动状态有关。

作为检察日报驻站记者,具有一些天然的采访优势。比如约访更容易,被采访者的支持度和配合度也相对较高等。但这种优势利用不好,就容易让自己陷入被动,将采访者抛来的信息全盘接收,从而失去了对有用信息的过滤和挖掘,也失去了对一些事实的验证和质疑。这导致我虽然面对面地做了采访,但在写稿过程中,又不得不反复给龚彤和沐玉华打电话,一遍遍确认采访中没有顾及到的事实。如果我的身份不是检察日报驻站记者,如果我的采访对象不是检察人员,这种 “亡羊补牢”的措施恐怕根本行不通。所以,对采访机会的把握或许并不只在于是否约到了采访,更在于是否把握住了采访中的每分每秒,问到了最被人们关心、最有价值的信息。

这次采访虽然有很多遗憾,最后的成稿也差强人意,但它彻底改变了我对于检察新闻写作的看法。从前以为检察新闻只要准确传递了信息就好,但面对面的采访却让我明白,我们所传递的信息可以是干巴巴的文字堆砌,也可以是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的。它应当通过记者在事件中的亲身感受、仔细观察、认真聆听,转化成更贴近群众、更易于被群众接受、更能为群众留下烙印和深思的好新闻。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宁夏记者站记者)

猜你喜欢

中央商务区联络站海湾
用好人大代表联络站 展现人大新作为
扎实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的几点思考
大江南北杂志社2020年度先进联络站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9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人鱼海湾
大江南北杂志社2018年度先进联络站获奖名单
基于国内外发展经验的中央商务区构建方式探讨
BIM技术在长春中央商务区站项目策划中的应用
初识海湾女神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