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到“不同点”,让典型人物立起来

2016-04-16周泽春

法治新闻传播 2016年5期
关键词:不同点司法考试典型人物

■周泽春

找到“不同点”,让典型人物立起来

■周泽春

能否找到 “不同点”,决定着典型宣传的成败,决定着典型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从事检察宣传14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对获得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检察官”、首届 “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2015年度法治人物”等称号的程然近三年的持续关注和追踪采访。采访程然的过程,就是记者不断发现这名优秀检察官身上的 “不同点”,并一次次被她感动,进而产生强烈创作冲动的过程。

选准角度,体现典型人物不同的品格

2013年12月,时任孝感市孝南区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的程然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作为一名年仅36岁的女检察官,拿到身患癌症诊断结论后,她首先想到的是手上还有3起案件没有结案,硬是办理完交接后才入院;在做了胃部全部切除手术后不到三个月,她就主动要求回到工作岗位。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她的这些 “异常”行为?这力量背后又体现着当代检察官什么样的精神和价值观呢?2014年7月,程然身体有所好转,在赴孝感采访的路上,记者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因为解答好这个问题,就意味着确定了未来的报道角度。

带着这个问题,我决定采访首先从外围开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采访思路不够清晰,不忍过多地打扰身体刚刚恢复的程然;另一方面是因为程然身边的领导、同事等作为 “代表性知情人”,他们的观感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和认识程然;同时,也是一种“摸底”,因为一位典型只有具有较高的群众认可度和社会认同感,才能够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才能实现可信、可亲、可学,发挥示范意义。

外围采访的范围确定为三个方面:一是程然的领导、同事;二是政法系统与程然经常有工作接触的同志;三是程然所承办案件的代表性当事人。

生活中像邻家小妹那样的知冷知热、热心助人,哪怕被帮助的是犯罪嫌疑人;工作中像拧足了发条那样的踏实严谨、多年不变,为了核对一张案卡,能够连续9个小时追根究底;学习上永不满足,硬是从中专起点一路拼搏,通过了司法考试,考上了研究生……采访中,人们用 “小程”“然然”“然姐”“程检察官”等不同的称呼表达着对程然的尊重和赞许,也讲述着一个个看似不起眼,但足以折射这名青年检察官品格的故事。

“她的经历很平凡,不像别的典型那样轰轰烈烈,但她最可贵的地方是能在平凡的岗位上把事情干出彩,把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落到了实处,让大家感觉到‘离不开’。”孝南区检察院检察长周伦这样介绍程然。

在采访了30余名 “代表性知情人”之后,一个热爱检察、奋发进取、向上向善、传递法治和人性温暖的程然形象逐渐在记者眼前浮现,直接采访程然的条件已经成熟。

“看你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为什么就不多休息一下,而是急着要回来上班呢?”记者的提问单刀直入。

“闲着也是闲着,也能闲出病来!只要精神不倒,生命就有希望,人生还有盼头,工作还能继续!”程然的回答几乎不假思索。

典型人物的报道角度,往往就是人物身上所具有的时代精神和示范意义。随着程然的回答,萦绕在记者心中的问题一下子有了清晰的答案。的确,人是需要精神的,正因为视责任如生命的精神,她才会在被诊断出胃低分化腺癌 (胃癌三期)后,首先想到的是工作交接;才会从检17年,先后调换了7个岗位,岗岗出彩,成为一个 “离不开的人”。正因为奋发进取、超越自我的精神,她才会跟自己较劲,给自己定下了三条铁律和三个目标:“不摸 (打)牌、不参与吃请、不唱歌跳舞;拿本科文凭、过司法考试、读法学研究生”,并一一实现这些目标。正因为追求公正、向上向善的精神,她才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当事人特别是未成年人感受到法律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公正的载体,暖人的阳光;才会无惧病痛,以昂扬向上的姿态向绝症宣战。至此,对程然事迹的采访应该说成功了一大半。

注重温度,体现典型人物不同的情感

典型人物报道是传播正能量的有效载体。典型人物的事迹能否打动人,关键在于其事迹能否与受众具有较高的情感接近性,能否产生较大的情感冲击力,进而形成强烈的情感认同。因此,记者在采访中,特别注意那些有温度、有情怀、能够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的素材,通过深入挖掘、还原细节和情节,用 “含情量”丰富的故事去凸现程然的人物形象。

在程然家采访,记者听她的先生讲述了程然连续6年冲刺,最终通过司法考试的故事。为了通过 “天下第一考”,程然付出的艰辛与别人不同,而她的执着也令人感动。记者详细了解了程然6次考试的情况,在报道中重点突出了母子之情、夫妻之情与进取之心间的纠葛碰撞:2008年,儿子好好出生不到10个月,她狠下心来强行给儿子断奶,按计划到北京参加为期3个月的培训。那3个月,她白天全身心学习,晚上则与家里通电话缓解对儿子的思念,然而成绩还是不尽如人意。

“孩子还小,过两年再考吧!”见程然白天认真工作,晚上照顾孩子,还要熬夜学习,丈夫黄辉心疼了。

“许多学历比你高的人也没考过,你何必搞得这么累呢?”有同事劝她。

“就是考到退休,我也要通过!”程然较上了劲。2011年,经过第六次冲刺,她终于通过司法考试,取得了梦寐以求的检察官任职资格。

“程然的进取精神,让我再次找到了冲击司法考试的力量。”报道刊发后,一位网友这样感叹!

把握锐度,体现典型人物不同的个性

锐度,在摄影中有一个别名叫 “清晰度”。典型人物报道能否突破概念化的报道模式,留给人清晰可见、具有独特性的印象,主要取决于能否体现人物独特的人生经历、个性气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以及人物个性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精神和示范意义。而要做到这一点,有针对性的采访是基础。

“她不像个病人,更不像是患了绝症的人!”采访中,记者听到的最多的,是人们这样评价重回工作岗位的程然。

那么,她究竟是如何对待病魔的呢?记者有意识地到医院去采访,了解到了程然与病魔作斗争的痛苦:每次做完放疗10分钟后,就会开始整整4个小时的剧烈呕吐。胃切除后,胆汁回流烧伤食道,她不能吃喝,也不能躺下,只能呈90度端坐在椅子上。这样的考验,她经历了整整25次。短短一个月内暴瘦20多斤。

然而,程然却以坚强的意志笑对磨难。

面对伤心的母亲,她笑着拍拍母亲的肩膀:“妈妈,没事的!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我还要给你养老呢!”

面对产生厌世情绪的病友,程然主动同他们聊天,把自己搜集的与癌症抗争成功的故事讲给大家听,还坚持天天做保健操,最终带动了一批病友天天做操,改变了病区的沉闷氛围。

程然身上的阳光精神也感动了医生。医生说:“程然不光感染病人,其实也感染我们医护人员,看到她,我们觉得更有干劲了,工作非常有意义!”

程然身上的阳光精神,也启发了记者后来写作程然事迹专题片脚本的思路,专题片的名字就定为 《做一缕阳光》,展示了程然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的执着,展示她走到哪里都带给人温暖,传递正能量,这是全片的 “魂”之所在。2016年7月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政治部、检察日报社联合举办的 “全国检察机关第二届微电影专题片展播活动”优秀作品揭晓仪式上,由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推荐参评的 《做一缕阳光》获得专题片类一等奖。

(作者系检察日报社驻湖北记者站记者)

猜你喜欢

不同点司法考试典型人物
新时代新闻媒体如何做好典型人物报道
对比找出共同点与不同点
做好典型人物报道的若干思考
探索典型人物报道的融媒体采编创新手法
浅谈我国司法考试制度的改革
司法考试背景下的卫生法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网络典型人物报道的“三度”——以江西网连续发掘全国重大典型人物报道为例
考考你
法学本科教育与应对司法考试的反思
——以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专业毕业生司法考试调研报告为基础
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