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选择

2016-04-16林平凡

广东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区域经济

林平凡



创新驱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选择

林平凡

[提 要]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区域竞争优势,在我国发达地区发展约束力不断加大的现实条件下,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驱动区域经济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化,提高区域经济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主动权。创新驱动推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路径是培育区域发展的核心动力,将创新能力和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政策重点是培育社会对创新价值普遍认同的创新文化;加强制度创新,重构创新政策新优势;推动产业创新,为构建产业竞争新优势提供动力源;实施人才战略,为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提供智力保障;加强生态建设,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

[关键词]区域经济 创新驱动 竞争优势

随着创新能力成为衡量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创新驱动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进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把创新作为打造核心竞争优势的战略途径,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以取得未来发展先机。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竞争不断加剧,体制转轨红利、人口红利、投资红利、资源红利等支撑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迅速减退(任保平,韩璐,2014)的情况下,适时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更是推动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新科技革命进程,实现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动力机制、产业结构等内涵和质量协同升级的战略要求。然而,从全球视野来看,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借助强大的创新能力实现产业高级化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从而保持其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背景下,我国加快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沿海发达地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应当选择什么路径?这是本文试图解决的问题。

一、区域创新驱动与竞争优势

现阶段,经济发展已经呈现出新的规律,即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在经济要素构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是经济结构变化和升级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现代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核心动力。国家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也正是国家如何刺激产业改善和创新的关系;先进产业与其环节的核心是质量、特色与新产品的创新(迈克尔·波特,2007)。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竞争优势就是该区域能够创造出比别的地区更符合时代需求的生产力,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正是内生动力培育、不断提高地区生产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这是因为,在创新驱动发展的过程中,新知识、新技术对产业内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能够突破传统经济结构和网络模式下的资源应用方式和要素配置,通过转变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形成更高效产出效率、更集约生产方式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力,从而成为增强竞争优势关键。可见,区域创新驱动是突破发展瓶颈,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重构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

首先,创新驱动能够突破经济增长的极限,推动区域形成经济发展的质量优势。创新驱动不仅能够激发创新的活力,还能够解决由于生产方式退化而带来的生产要素报酬递减问题,同时能够进一步解决稀缺资源给传统产业发展带来的瓶颈问题(张来武,2013)。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急剧变化,传统增长空间快速缩小,劳动力、资源和生态环境成本不断提高,依靠要素驱动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尤其是沿海地区以传统轻型、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在生产成本提高的挤压下,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单位生产总值物耗高和能耗高、生态环境代价高的状况未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给转型升级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以广东省为例。2014年广东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制定的国家与地区收入水平划分标准,广东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阶段,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或地区的行列。然而,进入经济发展新门槛的同时,也出现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制造业成本优势下降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率不足的局面,把整个区域经济推向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增长极限”的边缘。因此,广东仍处于向创新发展转变的过程之中,创新和研发投入还没有真正成为推动广东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高怡冰,2014)。摆脱区域增长极限的出路在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更大程度上依赖技术进步,克服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实现资源再造或重新配置,提高区域的生态活力经济承载力,形成新的增长动力源,提高区域经济的整体质量。

第二,创新驱动能够有效增强产业内在发展动力,提高区域产业核心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的创造与持续是一个本土化的过程(迈克尔·波特,2007)。区域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产业创新与升级的能力。创新作为内生增长驱动力的表达方式,是通过产业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区域内关键产业或产业的若干环节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从而推动本地区产业群结构优化,增强产业群整体竞争优势来实现的(林平凡,刘城,2014)。更进一步说,区域通过实施创新驱动,一方面有效推动产业技术进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区域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产业链向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含量高的领域延伸;另一方面,产业创新实现了产业生产率的提升,当产业的生产率提升导致国家生产率提升时,该国的出口成长就等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迈克尔·波特,2007)。可见,区域创新驱动对产业群的作用,既为传统优势产业注入新的活力,调整产业技术结构,又为区域未来社会发展积累新的力量,从而促进整体竞争优势的提升。

第三,创新驱动能够有效加快区域比较优势转换,重构区域经济国际竞争优势。国际竞争的现实状况及发展态势表明,创新正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各国化解危机、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和巩固竞争优势地位的重要手段。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抢占先发优势和主动权,都在积极构建并完善其创新体系,以确保其国家创新资源在质量上保持动态领先,在竞争优势上争取新的创新制高点;新加坡、韩国、以色列等新兴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努力巩固和提升在全球竞争中的优势地位。针对国际竞争态势的新趋势,我国特别是有经济基础和创新积累的地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加快比较优势向创新优势的动态转换进程,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新模式,快速进入全球科技革命的新轨道。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在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在要素成本优势下降后,通过构建区域创新体系,能够形成要素质量的提升,培育新型优势生产力,进而构筑与国际先进地区创新互联互动通道,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区域国际分工地位,实现从“后发追赶”向“后发赶超”的竞争地位转变。

二、创新驱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机理

区域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构建并保持该区域的竞争优势。一个区域的竞争优势在一段时期内形成后,就可能对支撑优势的发展路径形成依赖并保持一段时期。然而,产业竞争中,生产要素优势不可能一直不变。以往我国沿海地区以劳动力或天然资源为比较优势的产业,由于传统生产要素的变化,打破了区域竞争优势的平衡,也软化了区域原有生产力核心要素的支撑力,这就需要通过创新来培育区域竞争新的优势。然而,由于区域创新发展呈现层次性,甚至有的地区出现跳跃式发展(黄速建、刘建丽,2014),因此,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地区创新驱动推动竞争优势重构也有不同的实现模式。

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已经跨越资源和要素驱动阶段,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关键转化时期,必须把创新驱动放在首要位置。这是因为,未来区域经济发展驱动力主要是基于发展动力机制重构、传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升级、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提升等共同作用所形成的合力。更进一步说,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主要是培育创新动力源,并在创新动力源的作用下,通过四个方面相互作用来实现:通过构建区域新的动力机制,为创新动力转化为竞争优势提供创新的制度保障和战略指引;通过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进程,积累区域竞争优势提升的经济基础;通过加强技术突破性变革,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区域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并形成未来竞争优势提供条件;通过创新环境的不断优化和资源有效整合,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区域重构竞争优势提供内在动力支撑。其中,发展动力机制和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是对传统优势的升级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是建立新的竞争优势支撑(见图1)。

图1 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的作用机理

1.创新区域发展动力机制,为推动区域重构竞争优势提供制度保障

根据我国的实践,自主创新的困难之一在于制度环境不利于创新潜力的发挥(黄速建、刘建丽,2014)。实施创新驱动,需要改善制度供给,推动制度创新,建立与经济发展新阶段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与制度环境(任保平,郭晗,2013)。因此,区域推动创新驱动的出发点和前提是加快创新制度重构的步伐,为创新活动的全面开展提供完善、高效的配套机制,支撑和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对于广东这种处于经济转型期的地区来说,构建长效的创新动力机制,对提高创新驱动发展的效率尤为重要。同时,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的过程本身也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的保障,以寻求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机理、新途径、新模式,降低和规避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和社会风险,从而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此外,通过准确把握区域创新驱动的规律,加强创新驱动的战略布局,构建完善的创新机制体系,有利于形成创新资源高效配置通道,促进要素向创新主体集聚,能够增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系统性和协同性,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过程中不同创新主体、不同产业环节之间的创新关联性,从而将创新动力有效转化为重构区域竞争优势的核心推动力。

2.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重构竞争优势奠定发展基础

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因此,区域经济竞争优势提升的关键在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创新的实现,一方面利用高新技术嫁接、新技术研发、生产流程改进、产业链延伸等方式,对传统产业环节进行改造和创新,特别是增强关键产业环节的技术先进性,以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另一方面是增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关联度,改善产业链各环节的关系,强化不同产业之间的沟通和融合能力。在优化产业结构的过程中,通过创新驱动效应,把优化资源配置与前沿技术、高级人才等高端生产要素的培育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企业集聚,提高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发挥集群创新驱动效应,增强掌握战略特质的核心技术的能力,就能形成和强化对区域产业链中最具附加价值和影响力环节的控制力,从而提升区域产业竞争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进一步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3.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为区域构建领先的竞争优势提供决定性条件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自主创新为制高点,通过一系列高强度的产业创新及其发生的链式反应,形成新兴技术产业高端环节,从而在区域内形成以创新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新兴产业或产业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关键在于提升产业的核心能力,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则导致区域内产业结构发生变动,在原产业的基础上形成产业层次较高、带动性强的创新型产业。由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途径。从我国来看,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是基于技术创新引入新的生产方式,通过若干龙头企业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构建起影响整个产业系统的核心环节,带动能够形成产业化的相关环节的关键技术创新未实现的。区域内新兴产业的形成,起到建立起区域内新的产业动力体系,并通过与区域外的技术经济竞争,争取得到新的资源配置主动权,带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培育出本地区竞争优势决定性要素的作用。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其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向区域内传统产业领域渗透和融合,弥补和接通传统产业链的断环和孤环部分,给传统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激发区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力,提升区域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4.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为区域重构竞争优势提供内在动力支撑

市场主体是区域经济运行的基础力量,其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直接影响着区域发展水平以及竞争优势的强度和质量。通过实施创新驱动,一方面推动整个区域形成更加有效的创新要素组合方式和机制,使得人才、信息、知识、技术、制度、文化等软性创新驱动要素的结合更为紧密;另一方面促使创新要素使用效率提高,激发企业主动进行生产方式、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营销模式的创新,加快技术变革、技术应用和技术扩散进程。从微观层面上看,微观主体所形成的创新活力,能够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发展,其主要特征表现为通过带动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增强突破性技术创新能力,形成企业群体的全面创新,促进区域对创新资源和高端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并优化区域创新生态环境;同时,企业的创新行为能够有力地加快区域创新步伐,形成一批新兴业态,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培育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面激发区域内生发展动力。

三、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的路径

在全球化市场下,传统的劳动力、土地、资源等要素已不再是竞争优势的关键部分,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因子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袁峥嵘、杜霈,2014)。在此前提下,以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就是将科技创新导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轨道,通过实施突破性创新培育技术优势,价值链创新培育市场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培育新的产业优势,以及区域软实力创新驱动培育起文化优势,构建起具有技术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区域核心竞争力,以此突破传统生产要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桎梏,形成具有重新配置生产要素、重构自主技术发展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的能力,最终实现区域竞争优势的重构和提升(见图2)。

图2 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的路径选择

1.以突破性创新驱动产业技术赶超,建立并提升技术竞争优势

后金融危机时期,在新一轮全球分工格局中,突破性创新是能够重构全球产业研发布局,形成影响某一区域的核心技术,推动形成区域间产业国际竞争优势重构的技术创新模式。同时,突破性创新对已有的技术优势、管理模式、市场渠道等创新要素依赖性较小(Leifer.et al.,2000),其出发点是瞄准全球尖端技术和前沿技术进行深度创新,从而把区域创新活动推向全球技术链的高端位置。因此,突破性创新能够使有条件的区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端产业环节的创造,这也是后发地区突破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战略性技术封锁,掌握产业升级主动权,构建未来竞争优势的重要基石(林平凡、刘城,2014)。区域内持续的突破性创新活动,是该区域掌握自主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改变原有产业技术发展轨道,建立新的技术范式,形成新的核心技术链的重要路径,其结果是引发该区域形成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集成创新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并由此带来产业链重构和价值链地位的突变,并通过突破性技术创新及其发生的链式反应形成新兴技术产业集群,从而导致产业间竞争地位的重新调整,最终实现区域产业创新升级,确立产业竞争的技术新地位和参与全球竞争的新优势。

2.以价值链的创新驱动占据产业链高端,巩固并扩大市场竞争优势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和变动方向,以及对价值链环节的控制力,决定该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持续性。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实力和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表明:各国或地区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地位决定了该国或地区竞争优势的强弱,处于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就能够获得更高利润,掌握市场的主动权;而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国家或地区,其产品或服务在市场上则处于较低地位。换言之,区域的价值链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区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地位。我国沿海地区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一直不高,要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把握当今全球价值链演化的趋势,突破单纯从技术创新链条寻找增强竞争优势的路径,实施价值链创新驱动,把技术创新与价值链高端环节的培育结合起来,强化价值链环节转化、网络结构优化和治理方式变革,提高区域的价值链地位,从而增强区域对技术、人才、资本的吸附能力,在区域内形成有效支撑价值发现、价值创造、价值实现的全链条高效运行的循环,有效化解现有价值链分工的约束;同时,通过技术和产业环节的深度融合,为市场主体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平台,推动市场价值发现和再创造,实现技术的市场价值化,使该区域攀上价值链高端环节(如营销网路、技术标准、品牌等关键战略环节),诱发更大区域乃至全球价值链的权力和收益分配格局再调整。换言之,区域价值链创新驱动的结果是实现区域摆脱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被动支配地位,实现从低级、辅助环节向高附加值环节的转化,争取得到全球市场竞争的主动地位。

3.以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构产业竞争优势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代表了未来产业与技术发展方向(武建龙、王宏起,2014)。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业态的创新,对经济的增长和消费的培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徐绍史,2014)。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新兴产业竞争正在成为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的重点。因此,新兴产业创新驱动是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新兴产业的创新驱动可以加快新技术对传统产业渗透、应用和扩散,形成全新技术或替代技术,加快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在研发、设计、营销、品牌培育、技术服务、供应链管理、专门化分工等制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环节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和构建新兴产业环节,延长并优化产业链,不断提高传统产业高附加值环节比重。如物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技术的交叉融合使“云制造”成为可能,从而给市场带来新的需求,推动“制造即服务”的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在新兴产业环节上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有利于形成自主发展的技术和标准,摆脱对国外关键核心技术的依赖,占据产业技术创新链的核心环节和主要链条,推动产业技术链持续升级或向高端跃迁,诱发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延伸的增长因子,催生新的技术和应用模式。

4.以软实力的创新驱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培育创新文化竞争优势

区域软实力是区域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载体,创新文化日益成为影响区域创新实力的重要因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条件下完成的,而对环境产生最根本影响的是文化(陈曦,2013)。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深刻的文化根植性特征,它的实施需要培育独特的区域创新文化,营造开放和包容的创新氛围(辜胜阻等,2014)。通过实施区域软实力创新,激发全民的创业创新生态新理念,形成全社会创新的新思想,培育独特的区域创新文化优势,从而在整个区域及其周边产生强大的动态“磁场效应”。这样,就能够更加有效促进创新要素向区域内流动和集聚,并通过创新文化制度和文化环境来保障和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区域创新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同时,以创新文化为中心的软实力的升级,还能够激发不同创新主体的互动积极性、合作主动性,全面激发社会创新潜能,促进新创造的知识在社会上传播、创新和价值化,实现知识向创意产业转化应用,从而将区域创新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挥软实力创新所形成的区域文化竞争优势的作用。

四、创新驱动实现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政策构想

如上所述,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是通过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更高效率生产力来实现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构。然而,从传统的发展模式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对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来说确实存在极大的难度。如何将区域创新潜能转化为创新动力,创新动力如何作用于创新载体,创新载体如何聚焦区域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提高创新效率,最终形成推动区域竞争优势重构的动力和关键因素,需要完整可行的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体系来统领和支撑。为此,本文以沿海发达地区的所处发展阶段为前提,提出以文化、制度、产业、人才、生态为区域创新驱动发展的导向,形成五个方面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把区域创新能力和潜力有效转化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见图3)。

图3 创新驱动重构区域竞争优势的政策体系结构

1.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引领价值升级,培育区域良好的创新氛围

首先是加强区域创新驱动的顶层设计。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位优势、资源、文化以及产业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出发,结合全球科技发展新趋势,明确区域创新的战略定位、目标以及实施重点,建立、调整并完善与实现创新驱动目标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制定创新驱动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和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保障和超前布局,为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力提供战略导向。其次是重构并完善区域软实力体系。区域软实力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区域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通过推动区域软实力体系的重构,有效集成创新社会文化因素,重整创新体制和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升创新驱动的价值理念,从而显著提升创新驱动的能力和效率。第三是重塑区域创新文化价值体系。有了创新文化价值体系,创新的理念就能够渗透到各阶层人群的行为中去,从而对区域创新氛围的形成以及创新主体的创新思维和行为形成重要影响。进一步说,提升区域创新文化价值观,有助于培育创新型区域环境,提高社会对创新的普遍参与和价值认同,提升区域内创新合作意识和合作效率,激发创新潜能。为此,要从精神理念、体制机制、环境氛围等方面入手,大力建构具有高文化势能、高辐射力、高影响力的区域创新文化,形成尊重知识创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2.以制度创新为导向,构建创新政策新优势,为区域创新驱动提供方向明确的激励指引

制度创新的前提是加强对创新要索投入重点领域的战略指引。区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要围绕区域经济发展重大创新需求,选准关键领域和重点项目,收集更多的项目源,制订并不断完善区域创新投资指南。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完善创新驱动的政策体系,调整和优化创新投入结构,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重大基础研究、突破性创新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支持企业开展重大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生产线或装备的自主创新活动。此外,要通过激励手段发挥科技金融的作用,围绕技术创新市场主体、科技服务业企业的核心业务,建设科技金融的创新资金池,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服务业提供资金渠道或融资服务,满足多元化融资需求。

3.坚持产业创新导向,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提高产业发展创新驱动能力

市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增强区域创新发展新动力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创新产品示范应用、政府采购等多种措施,加大对创新成果应用的市场化支持,培育新产品竞争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通过培育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一体化通道,引导和支持企业主动融入全球供应链,支持有条件企业建立全球营销网络。同时,一方面要坚持产业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加强产业突破性创新,以培育产业高端环节,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更好的掌握主动权;另一方面要通过实施产业突破性创新,实现对传统产业进行产业链升级再造,延长、增补必要的产业环节,延伸产业链的高价值环节,提高产业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产业技术的先进性和控制力。此外,要培育新兴产业生态体系,优化区域工业集聚区的产业结构,以创新驱动内生动力体系的发育和成长,围绕区域传统产业的核心优势,培育新兴产业的技术高端环节,引导与新兴产业核心环节相关的配套技术创新,推动新型生产要素之间、生产要素与商业模式之间的协同与融合。

4.强化人才导向,夯实科技发展基础,为区域创新驱动提供智力保障

创新型人才是实现区域创新驱动和经济结构调整结合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区域范围内,要不断完善人才、智力、项目相结合的柔性机制,突出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促进技术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最大限度激发创新要素的活力和创造力。从市场主体来看,创新领先型企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培育创新型团队,而成长型企业则要依托人才市场网络引进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与企业优长技术结合,形成产品与市场研发的实力,推动企业快速成长。从产业集群来看,要通过发挥创新型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产业创新集聚效应,完善创新网络组织,打造产业链较为完整,产业人才、资金和技术高度集中的创新发展基地。从区域创新团队建设方面来看,关键是完善创新人才服务网络体系,健全科技中介机构服务体系,形成结构合理、功能齐全、运行有序,社会化、网络化的区域创新服务体系。同时,要加快发展科技中介组织和咨询业,建设创新服务业基地,构建围绕创新链的人才服务支持体系,促进区域内创新资源要素的综合集成和高效配置,降低区域创新创业成本,加快创新成果产业化进程。

5.注重生态导向,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注重生态导向的关键是增强区域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创新的内在合力。这就需要坚持创新与区域资源禀赋、制度环境、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原则,协调区域生产要素集聚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提高创新效率对新型生产力体系培育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要着重提高以生态环境质量为导向的创新能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中过程中全面融入生态优先理念,结合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以产业与生态融合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实施绿色设计,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以绿色技术创新支撑清洁能源和绿色生产,推动新型的清洁生产模式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在传统产业链上附加生成绿色循环体系,最终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生态等相关子系统的协调发展,以创新助推生态指标的升级,从而增强区域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任保平、韩璐:《中国经济增长新红利空间的创造_机制、源泉与路径选择》,长春:《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第3期。

[2][美]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3]张来武:《论创新驱动发展》,北京:《中国软科学》,2013年第1期。

[4]高怡冰:《区域内部经济增长要素的空间关联性研究》,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第46~53。

[5]林平凡、刘城:《区域创新体系中产业突破性创新能力形成机理研究》,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6]黄速建、刘建丽:《当前中国区域创新体系的突出问题》,北京:《人民论坛网》,2014年10月13日,http://www.rmlt.com.cn/2014/1013/328710.shtml。

[7]卢现祥:《中国自主创新的困难在哪里——对科斯“中国之问”的探讨》,广州:《广东社会科学》,2014年第6期。

[8]任保平、郭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创新驱动机制》,广州:《学术研究》,2013年第2期。

[9]袁峥嵘、杜霈:《我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分析》,南宁:《改革与战略》,2014年第9期。

[10]Leifer R,McDermott C M,O'Connor G C,Radical Innovation:How Mature Companies Can Outsmart Up-starts,Boston:Harvard Business Press,2000.

[11]武建龙、王宏起:《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性技术创新路径研究——基于模块化视角》,北京:《科学学研究》,2014年第4期。

[12]徐绍史:《通力合作积极配合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北京:《宏观经济管理》,2014年第6期。

[13]陈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太原:《经济问题》,2013年第3期。

[14]辜胜阻、李洪斌、王敏:《创新驱动战略的五大特征和五大机制》,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14年第19期。

[责任编辑 潘 莉]

作者简介:林平凡,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企业研究所研究员。广州 510610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16)02-0029-09

猜你喜欢

竞争优势创新驱动区域经济
“创新驱动”打造山东经济新格局
关于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创新驱动与我国创新生态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战略视角的小米科技动态能力分析
经济新常态下中小房产企业竞争优势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