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需要文化力量的引导

2016-04-16张建青

中国医学人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医学民族

文/张建青



医学需要文化力量的引导

文/张建青

作者单位/青海红十字医院

医学在现代社会是一个很容易被误解且经常被低估的领域。早些年,医务人员被认为是单纯的专业技术人员,是“臭知识分子”,虽然有些专长,但脾气性格古怪,言行常常让人难以理解,也被某些所谓“高贵”的人认为也不就是伺候人的人吗?随着经济全球化,医疗市场也随整个社会步入市场经济,当“非典”“地震”等大灾难来临时,医务人员毫不犹豫地冲锋在前时,他们被全国人民称之为“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可是在风暴过后的平静日子里,医务人员的“白衣天使”形象就被不良媒体炒作成“白衣狼”,虽然真正有这种看法的人是极少数极端偏执的人。大多数人认为医务人员是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吃技术饭的,但没有多少人认为医学是个文化含量很高的行业。医学文化对于普通人来说很新鲜,以至于有人认为把医学与文化关联起来是否有些牵强。

其实追溯其渊源,医学本身不但离不开文化,而且是以文化的形式存在的,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代中,医学都因文化而更温馨、更可靠和安全、更加有人文关怀、更有发展前景。《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指出,“文化建设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美国学者丹尼尔·帕特里克·莫伊尼汉也曾说,“对一个社会的成功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医学的发展历史也已经证明:对医学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资金。

历史不会忘记,当年青海与西藏解放时,解放军进驻青藏高原初期,众多少数民族群众因文化、习俗、语言、信仰等与汉族部队官兵的差异,对国家政策并不理解,在开展社会各项工作时是有很大困难的。这时医学文化的力量就显示出来了,医务人员带来先进的医学技术和仁爱的理念为各民族群众防病治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从先进的医学技术和医学文化对普通少数民族群众的关爱中,让广大民众逐步了解和理解新政权对少数民族的优惠扶持政策,最终新生的人民政府获得了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人们更不会忘记,每当大的灾难来临,医务人员总是先人后己和大爱无疆地冲在最前沿,为广大民众防病治病。无论是“非典”肆虐,还是四川、玉树大地震,医务人员在第一时间不顾自身危险全身心地投入灾难现场,为政府分忧解难,为社会稳定赢得民心。这些无不彰显医学文化的巨大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医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政治影响力、社会亲和力、民族凝聚力、民生感召力、文化传播力于一体,是我国多民族文化共识和社会和谐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而另一方面,医学需要文化,医学没有文化的牵引就只能是生物学的单纯技术。医学文化是人类长期医学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领域中通过物质因素、精神因素、规制因素、行为因素和心理因素承载的人类关于医学的所有主观信息,是指导人们进一步进行医学社会实践的原动力。发展医学文化,不仅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各民族群众的需求,是我国医疗体制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很多人以为医学就是医疗技术,医务人员就是单纯的专业技术人员,其实这是生物医学模式陈旧的技术观念。医学包括了理念、态度、思维体系、科学技术、社会人文等多个方面,是基于人的健康、生死等众多问题而对万事万物相知和文化的融合。因此,我们说人类社会问题涉及的范围有多广,医学文化的范围就有多广;人类文化体系有多大,医学文化体系便有多大。医务人员和医疗行政管理者从事医学文化的拓展,并非“不务正业”,而是集人类对医学问题的认识、理解之大成而建立的医学文化,不仅博及物与理、兼容道与元,并在整个社会领域之中庞而不乱、博而不庸、纲目清爽、条缕明晰,虽纵横捭阖于术理,然据宗守本成体系。因此,医学是以自然科学为基本内核,兼容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思维科学而形成的高度复合知识体系。所以,医学文化是社会意义鲜明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和人文科学熔炼出来的多元文化。

虽然我国三级甲等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设备设施都已与世界接轨,医学技术水平已不亚于发达国家水平,换句话说,我国就医群体已经享受到了世界最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有的医学科学成果也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但必须深刻地认识到,我们医疗保障体系和经济水平尚与世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更重要的是我们在医院的科学管理方法和理念上以及医疗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巨大,难以与世界接轨。例如我国医疗机构通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世界最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美国医疗机构评定国际委员会的认证(JCI认证)很少,在医疗制度与规范、医疗行业管理、医疗安全与患者满意程度、医院运营与服务理念及人员素质等医学文化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虽然很多医院也在强调医院文化建设,但我国在医学文化层面的发展并没有使广大就医群体满意,与世界接轨的医疗设备及医学科技水平也并不相符。

的确,我国有博大精深的民族医学文化,有深厚的民族医药历史文化,有世界上最庞大的现代生物医学科技队伍,有世界上最多的医疗机构,也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医疗保障人群,但对于一个真正的医学文化大国来说,这些似乎还远远不够。换句话说,由于我国医学文化发展与社会发展并不相适应,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医学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氛围仍不够深厚,民众对“医改”的进程和效果并不满意,人民群众对医学文化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我国医学文化的特色依然不够鲜明,医疗安全文化和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尚未真正与国际接轨,医患矛盾依然突出。

医学文化建设虽然是一个漫长的积淀过程,但首先要转变观念,认识到医学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共识的重要性,以医学文化的“教化功能”对社会成员文化共识和民族认同感的认知与观念进行引导和强化,从而在提高全民族健康水平和整体素质的同时,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医学文化的深厚博大共同凝聚中华民族的牢固精神纽带,不断促进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文化力量。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医学民族
我们的民族
医学的进步
浅议医疗纠纷中对医务人员的法律保护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医学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