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高效课堂
2016-04-16孔德林
孔德林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很有必要.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也能够促进学生效地展开对于学过的知识的应用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重要前提.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构建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并且要让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得到凸显.
一、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
要想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各方面情况都有更好的了解与获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照.教师只有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才能让教学设计更富有针对性,这是提升知识教学效率的前提所在.同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一些常规的思维方式,了解学生在面对一些问题时出现的反应.这能够为教师的教学预设提供参照,并且能够为教师的教学组织提供依据.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在实际教学中非常重要,这是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前提所在.
例如,在讲“数列”时,很多趣味题都涉及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上课前,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列的定义.教师应当对于这些基本情况都有较好的获知,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然后以此为参照进行教学设计.这样,教师就不需要在数列定义上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而将时间用于其他知识点的讲解上,如通项公式、实质等.这不仅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而且能够让知识教学的重点更加突出,深化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与体会.
二、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
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透过各种生动化与趣味化的教学知识点的引入丰富课堂,并且提升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以生活为出发点开发各种趣味化的教学资源,或者是将理论性的、学生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让学生加以体验.这些都是很好的教学切入点,不仅能够丰富课堂,而且是对于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的一种凸显.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打造高质量的课堂,并且能够加深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有效掌握.
例如,在讲“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时,对于“平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列举生活中哪些物体给我们以平面的形象,教师在上课刚开始就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逐步引入几何中平面的概念和特性,使学生能够在形象的事物中理解抽象的平面,从而化解这节内容的教学难点.教师要透过各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体会,这是提升学生教学参与热情的前提.这些都是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
在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的过程中,教师同样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培养,这对于数学教学而言非常重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对于自己在数学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与总结,对于一些典型的解题过程或者是问题探究的过程也应当及时进行反思与梳理.这是对于知识应用的一种回顾,能够让学生在梳理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例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求k的最大值.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顺利解出此题.但此时并不是教学的终点,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反思,如本题主要考查哪些知识点,考查了哪些思想,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什么,解决此题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和思路,等等.这些教学反思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问题后包含的知识点、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透过有效的反思过程能够加深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
总之,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选择.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与知识结构,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进行教学设计时的重要参照.教师同样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要透过各种生动化与趣味化的教学知识点的引入丰富课堂,并且提升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重对于学生学习习惯与思维模式的培养,这是对于知识应用的一种回顾,能够让学生在梳理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加深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