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妙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升物理教学效率
2016-04-16朱红红
朱红红
摘要:对于中职学生而言,物理过于抽象,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够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帮助学生建立物理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 模型 认知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纷纷走进中职物理课堂,备受师生的青睐.学生对认知的构建本来就要依赖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感知和素材收集.多媒体的广泛应用,合乎学生的认知特点,有着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抽象模型进行实体化的认知
中职物理概念较为抽象,让学生难以理解,如波的叠加、能级跃迁、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的运动等.这些内容,教师即使用各种形象化的描述,也很难将生涩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直观而具体地呈现出来.此类抽象的内容,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将有关内容在课堂模拟给学生学习,有助于他们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波的叠加”时,传统的手段是通过一根绳子,两头同时作为波源,各发出一列波相向传播,让学生观察两列波相遇时会是怎样的场景.实验进程太快,学生不一定把握得住,更无法完成矢量叠加有关认知的构建.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的形式,与学生一起来认识波的叠加规律,引导他们理解同向振动和反向振动,有助于学生实体化模型的构建.
二、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微观模型进行宏观化的认知
在学习物理时,通过生活经验的联想以及相关实验的操作观察,学生对宏观的物理现象容易接受,但是一些微观层面内容的理解就不尽如人意,如布朗运动的认识、重核的裂变反应、轻核的聚变反应等.这些涉及微观粒子的内容,与学生的认知领域相距太远,因此有关认知的构建相当费力.这种情况下,多媒体对微观情形放大化模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例如,在观察“布朗运动”时,学生会看到花粉颗粒无规则地运动.如何将布朗运动联系到液体分子碰撞这一因素上呢?毕竟分子层面的运动已经不是光学显微镜所能看到的场景,怎样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一问题的实质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出液体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并设计出这些分子与花粉颗粒进行碰撞的场景.应该凸显出:花粉颗粒太大时,四周与其发生相互作用的分子数目较多,导致碰撞效果因为概率上的平等而发生抵消,则布朗运动不明显;花粉颗粒太小时,四周与之接触的分子太少,则相互影响不容易发生抵消,布朗运动明显.
三、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对动态模型进行静态化的认知
很多物理现象的发生过程非常短暂,如弹簧振子的简谐振动、波形图的演变、碰撞过程等,可谓是瞬息万变.学生整体上会感到现象很巧妙,但是如果要细致地分析其细节,却因为过程太快,学生把握不住瞬间,导致认识有很大困难.如果教师只是结合板书来进行口头描述,也很难帮助学生把握其实质.而课件的交互功能可以有效改变这一困境,通过课件以正常速度连贯播放,让学生获取直观而真实的现象;通过慢速播放,让学生把握住变化的逐渐演变过程;对特殊的状态,可以通过画面定格的方式,让学生研究运动的细节;对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对相关内容反复观看.例如,在讲“交流电的产生”时,教师经常通过手摇发电机来演示矩形线框切割磁感线,再配合直流电流表指针的变化来反映回路中电流方向变化的特点.这个实验操作过程有两个缺陷:(1)手摇发电机的结构较为复杂,学生一般无法直接看到线圈和磁场的结构;(2)要使电表有明显的指针偏转,就必须让切割速度够快,而这会导致电流方向变化太过频繁,学生会看到电表指针在不断振动,能认识到电流在变化,却无法确认电流方向变化与线框切割方向的关联,更不能认识到电流方向在一个周期内变化几次这样一些更为细化的规律.因此,在演示实验之外,通过课件将其模拟出来.教师将课件进行缓慢演示,让学生看到感应电流方向与线框切割方向的对应关联,尤其是两个特殊位置:中性面以及与中性面垂直的位置,更可以将这些场景定格下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思考对应位置电动势大小以及方向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认识交变电流产生的有关机理.
总之,在倡导素质教育和科学探究的今天,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交互性、可控性、多感临境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认知,提升物理教学效率.教师应依托物理学科的特点,开发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资源,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