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2016-04-16黄志珍
黄志珍
高中化学中有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实际生活,拓展学生的思维,将实际生活中发生的案例应用到课堂上,将课程社会化、实用化、生活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课本上的知识转换成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随着高中化学课程的不断改革创新,化学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方向越来越明确.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教师着重进行知识层面的讲解,构建知识框架,很少将具体的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强调知识的死记硬背,讲解高考常见题型,采取题海战术,使学生不能灵活地掌握和运用知识,遇到问题时只会采取套题的做法,稍稍有些变动的题目就手足无措,缺乏对化学知识理论的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通常为了教学安全和节省教学时间,演示化学实验,或直接进行实验结果的讲解,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对具体的细节知识掌握不到位,无法记住和理解,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剖析能力,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学不会,从而失去学习的欲望.
二、将生活现象引入化学教学
“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教育过程中注重结合实际,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合适的案例,能使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引入的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关键,相较于陌生未知的案例,学生更容易接触常见的生活中的现象,这样不仅能够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充分利用此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思考和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实际问题出发,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加深记忆.例如,在讲“铁的生锈条件”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生活中常见的暴露在空气中的铁制品会生锈,使铁生锈有什么必要条件吗?条件是什么?我们通常情况下是通过什么预防铁制品生锈的?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学生会积极思考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到底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生锈现象,探讨后得出“铁的生锈一般情况下与空气中的水分和氧气是分不开的,可以通过刷漆预防生锈”的结论,之后教师明确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鼓励学生不断地思考问题,再通过教师的详细介绍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深度.
三、完善实验教学,注重学生的亲身实践
实践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对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实验,学生可利用生活中的资源和物品做实验,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得出结论,满足学生爱玩、爱动手的特性,消除学生对化学学习枯燥无味的错误理解,完善自身的练习体验,并提高动手能力.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能力,保持学生对于科学的热爱,对真理的追寻.例如,在讲“乙醇、乙酸的物理特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酒精和醋进行探讨,了解其物理特性,乙醇属易挥发物质,无色无味,溶水后具有酒香,乙酸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为弱酸,等等.通过自身实践,使知识的理解更加容易.
四、拓展高中化学教材中的生活化素材
高中化学教材上对于生活化知识的引用较少,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挖掘生活中常见的素材进行知识补充.生活化主题的加入,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生活中的化学素材,通过对于这类生活素材的提炼,组织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拓展,经过学生相互合作去了解、感知、掌握知识.例如,在讲“氯化合物”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漂白剂可以漂白衣物?主要成分是什么?漂白剂的化学成分与氯化物有什么关系,是通过什么反应将衣物漂白的?教师提示漂白剂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教师讲解次氯酸钠的作用原理,是水解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氧化色素,从而衣物掉色.通过引入这些生活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高中化学的魅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五、深化化学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布置高中化学作业,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思考能力.例如,教师可布置对于重金属回收的作业,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要以课本为主,但不限于课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所包含的化学知识,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将知识与实际相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