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师之道:崇尚立德树人 共享职场情趣再谈“根在校园”

2016-04-16吴岩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1352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校园培训

吴岩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135200)



为师之道:崇尚立德树人 共享职场情趣再谈“根在校园”

吴岩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教师进修学校,135200)

“根在校园”是我1997年发表于《中国学校体育》杂志第五期“耕耘录”栏目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写了我面对一次人生选择时,对记载我成长历程的靖宇县实验小学十余年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份留恋。那时候真就觉得我的一生将注定与这所百年历史名校结下不解之缘,而我也终将与我所热爱的小学体育教学和那些活泼可爱的学生们朝夕相处,相伴一生了。然而,一年之后还是在我所谓的职业理想的强烈感召下,带着熟悉中学体育教学业务的初衷,离开了实验小学,转至靖宇三中,直到2008年末,带着两所校园给予我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和经验积累,回到我体育教研员职业理想“梦”之起点的教师进修学校。然而,从2009年开始,在往返于城乡校园间的漫漫路途上,在常态教研与教师培训工作的忙碌中,似乎淡忘了自己曾经作为一名普通体育教师与校园的那份渊源,直至五年后为了体育实效教学课题的论证研究再回校园执教,并于学期初,与外出培训归来的花园学校尹龙宇老师交谈“国培”感想时,突然萌发了再谈“根在校园”的想法。只是,此时的“根在校园”已远不是十八年前那篇抒情叙事文章的体裁和主旨了:

学术发展之根在校园

不只一次地听到外出学习的青年同行们反馈回来,关于体育学科存在学术争论的话题,我本人也曾多次在我的几个因外出学习而加盟的教研群中看到关于“某地举行某派教学展示”的字眼,直到看到花园学校青年教师尹龙宇外出培训带回来的一节名为“×派名师暨全国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实录反思与点评精编”的关于民族传统体育(武术操、竹竿舞)进课堂的体育录像课后,终于认定了体育教学学术流派确实存在。仔细观摩了这节某教学流派的代表之作,确实与想象中的体育课有些不同,除了对这节体育课是体育课还是“体活课”、对于“教”了是否要求“会体育课的上节是什么,下至此后的体育课又该如何上”以及这类“精英教师的高、深指导,我的青年同行们有多少可以学来并仿效等等有些疑惑和担忧外确实觉得执教者在专业质、教学理念和执教风格面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年我参加本省骨干教师提高培训时,曾聆听了国内知名教育专家李如密的《教学风格论》的讲座,之后曾撰文断言此后的体育教学将形成不同的特色、风格和流派。所以,对体育教学流派的存在,并不意外。我不反对体育流派的存在,也不反感体育教学界的学术之争,相反倒认为这是体育学科进步与发展的标志。只是觉得不管什么样的学术观点、立场,什么样的教学风格和流派,一定不要脱离了校园这个根本,因为我们在体育课上教授的东西(含“武术操、竹竿舞”等等的运动技能)是要运用在大课间及学生们的课余体育活动中作为锻炼身体之手段的,如果没有技术动作的规格要求,我不知道几个学生的小集体活动是否会因彼此纠缠谁的动作和做法正确而无法进行下去,而对于上千人的大课间活动可想而知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混乱情形。再换一个角度,一项技术动作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对动作掌握情况的要求和评价,学生们的付出与效果之间缺乏一种直接和必然的联系,我不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运动愉悦感、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豪感、自信心怎样形成。我不否认个别名教师组织教学渲染气氛的能力,我也相信偶尔一节“形散而神不散”的体育公开课你我都可以为之,只是提醒大家这没有上下课列队等常规要求的体育课,在校园内上个三到五节课之后就会因秩序问题上不下去的。当然笔者从来没有怀疑过部分执教者的,相反更多的是发自内羡慕、尊敬甚至崇拜,而我更相信,他(或他们)一定是他们那个地区体育教师中的佼佼者,是我们体教同行中的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万分之一,所以有时我担心我们外出学习的学回来的是“自卑”、或是“好高骛远”。还有一点就是关于我们的学生,公开课看多了,给我一种感觉就是城市里的学生要比农村的学生聪明得多、懂事得多,他们是不需要教师的“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梯度教学环节设计和教法运用就可以学会一个个复杂技术动作的,他们不需要课堂常规的存在,个个都是遵守教学秩序的模范。真是这样么?其实答案自在我们观者心中。而换句话,假如真是我们的学生不够聪明,不够懂事,那我们还是坚持我们自己的实际、实在、有效的做法吧!把学术发展之根深深地扎在校园的土壤里,把关注、关切的目光真正地投放在校园内实际、实在、规范、实效的常态体育课上吧!

吉林吴岩

教学研究之根在校园

顾名思义,教学研究是关于教学而展开的研究,我理解的教学研究至少应包含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教学顺利进行并产生相应的效果;而另一层面则是不断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规律,不断地发掘教学中潜在的资源优势,不断提升教学的科学化、合理化程度,最终实现教学的高效化和艺术化。把上述两个层面的内容展开,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如何使我们所上的体育课既“实际、实在、有效果”、“规范、实效、有特色”又“高端、大气、上档次”,直至最后我们也将探讨是否有必要定位和怎样定位我们所倡导的体育实效教学的风格和流派所属等等。为此我们要展开一系列的包括“实效的教学内容选择、实效的教学进度、实效的教学设计、实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实效的教学评价形式、实效的教师教学风格与特色的形成”等等的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而对于某些重要的问题,甚至还要以教科研课题的形式加以研究。然而,不管怎样,有一点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这个实践、探索和专题研究之根要深深扎在校园这个土壤中。我们不会忘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这个总体目标,不会忘记《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我们确定的基本方向,不会忘记肩上所担负的填补学科研究空白,推进学科发展的重任,然而,我们更不会忘记和忽略我们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我们这里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我们这里的学校及学校里的体育老师和学生。

教师培训之根在校园

我们中的许多人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为什么总会有人认为有些培训的效果不够理想,并且回来之后的体育课也未见有多少变化。不能说专家教授们所讲的内容不够好,也不是他们所讲授的内容对于我们不重要,只是他们所讲的内容或是我们早已经明确和解决的问题,或是超出了我们的接受范围,目前还不是我们思考的问题。这正像在球馆里学习乒乓球正手攻球动作一样,这个教练说“大臂带小臂挥拍”,那个教练说“控制大小臂折叠角度,以腰发力攻球”,而另一个教练又说“以前脚掌蹬地发力,蹬地转腰挥拍击球”,其实教练们讲得都对,只是如果指导的时机和顺序出现了问题,是会让学员摸不着头脑,直至最后放弃正手攻球的。应该说我们所参加的培训,通常是面向一定范围的群体开展的,总体来说,这种培训不会关注个别超前或滞后地区来参加培训的教师的,级别越高的培训越是这样。所以,一段时间里,县本培训、区本培训、校本培训成为被大家看重的最有生命力和实效性的培训形式,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培训与区域内、校园课堂上的教学实际最接近的培训,是最接地气的培训。

专业成长之根在校园

十七年前的“根在校园”,我把个人专业发展目标确定为品德高尚、业务精湛、业绩突出,学者型、专家型的“国”字号“优秀体育教师”,为此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进取。在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在经验与业绩不断积累的同时,确实感觉自己有了些许进步,并且不经意间一些记录自己进步与成长的荣誉也相约而来,从县先进个人、市优秀教师、市学科带头人、省一、三、四届技能竞赛十佳教师、省级骨干教师,直到2013年年底经业绩考核、理论测试、微格课、技能展示、体育实录课等评比,获吉林省体育学科精英教师称号……尽管这与我当初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然而,我已经觉得满足,并且始终觉得这个小小的成功的得来要感谢那个促使我成长的环境——我的校园、我的根。

校园为你确定了职业归属

准确地说是实验小学校园的传统体育氛围让我改变了一直想做一名优秀中学政治课教师的少年、青年之梦。首先,实验小学体育传统项目(速滑)在全国比赛的骄人战绩吸引了我。其次,是校园里那些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体育前辈们影响了我,更重要的是校园里健康快乐天真活泼的孩子们吸引了我。当然也包括自己在这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成绩,让我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的职业归属。

校园让你找到了新的起点

不管你来自于哪里,校园给我们提供的是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场地,同样的器材、同样的学生,在这么多同样的同样中,不一样的只是我们自己如何向前快速奔跑。

校园让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

领导者的指引,前辈们的表率,一群人合力钻研的氛围,已经为你点亮了指示方向的灯标,你需要做的就是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与奋进。

校园是你实现理想的试验田

如果你有一颗希望和理想的种子,这里便有让它生根发芽的沃土;你有关于体育教育教学的奇思妙想,这里便是实验研究的基地。在这里,一拨又一拨的学生,一节又一节的体育课,让你不断地矫正偏差,修正不足,技艺日渐精湛,品性日臻完美。

校园是你前行的动力之源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这里既让你品味到付出的艰辛,同时更让你品尝到收获的幸福和快乐。特别是每当一次付出与收获的循环刚刚结束,紧接着你又会对下一个周期的劳作和收获充满希望和期待——校园永远让你充满奋进的热情和前行的动力。

在校园,如果你是一棵不知名的幼苗,你要扎根在这里,吮吸养分,在和风细雨中尽快长大;如果你是一棵高过校园围墙的参天大树,你更需扎根在这里,抓牢土壤,稳固你伫立众木之巅、抵御高处劲风的根基,且不断自诫“树有多大、多高,根就应扎地多深,抓地多牢”。

以物喻人、喻事,对于我们来说无论何时何地,都须时时谨记,学术发展,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个人专业成长之“根在校园”。谨以此文,献给即将跨入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中国学校体育》,献给关心和支持农村偏远地区学校体育的各级领导,专家和教师。

编后语:

吴老师的这篇文章让人感到教师的成长在校园,校园是教师梦想的起点,专业发展的起点。只有在校园里不断吸收养分,不断磨练,才能更快成长起来。

猜你喜欢

体育课校园培训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系列报道(七)
培训通知
体育课上的“意外”
会议·培训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体育课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