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负面情绪影响孩子身心健康

2016-04-15宝泉

现代家长 2016年4期
关键词:调控情绪家庭

宝泉

现象:孩子不良情绪何其多

“那天孩子回家,拿了一打‘校园诅咒卡玩,卡上的内容很消极。”郑女士说,最近她发现儿子买了很多“校园诅咒卡”,而且在卡片上写下被诅咒者的名字,卡片内容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郑女士警告儿子,以后不要买这种卡片。但是孩子不以为然地说:“同学们都买,都在玩。”

其实,校园诅咒卡的出现,说明孩子的内心有太多的不良情绪需要疏导。在没有正常渠道疏导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采取一些成人不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发泄。所以说,阻止孩子不去购买并不是好方法,好方法是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然后通过正常渠道化解不良情绪。如果孩子的不良情绪不能得到及时地疏导,就会在心中慢慢转化成一种负能量,给他的学习、生活、心理以及人格的形成带来负面影响,甚至会让孩子患上严重的心理疾病。

我的来访者中有一名初二男生。他因为迟到,和老师发生了冲突。老师在情绪激动之下,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打了他一巴掌,并罚站两节课。孩子的父母知道后,简单地给孩子讲了一些道理,说“老师这样做,也是为你好,你以后不要上课再迟到了”云云。可是孩子并没有听进去,不管父母怎么做工作,他就是不去上学,每天在家上网打游戏,最后发展到足不出户,经常乱发脾气。父母认为他患上了网瘾,心理出了问题,便带他前来求助。

经过详细了解,我判定孩子并非上网成瘾,也没有大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当时挨了老师一巴掌,感到被羞辱和强烈的愤怒,这些不良情绪没有得到父母的理解和认同,结果造成孩子现在对任何事情都失去了兴趣,退缩在自己的世界里,关上心门,外加一把锁。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我让孩子通过打沙袋、跑步等方式宣泄情绪,最后,孩子离开了网络,回到了学校。

我的来访者中还有一名高三男生,妈妈是老师,爸爸是公务员,孩子从小品学兼优,可就在参加高考的前半年,因精神分裂不得不放弃高考回到家中。孩子得病的原因,是孩子妈妈对孩子的要求极其严格,尤其在学习上,并且从来都是命令、高压手段,只要孩子不听话,她就会用小木棍狠打孩子。她没有意识到,这些高压手段让孩子内心积攒了太多的负面情绪,日积月累,一旦到了临界点,这些负面情绪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不是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最终,孩子在高考前因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出现了幻听,不得不走进医院进行治疗。

分析:认识自己的情绪

以上案例都是因为孩子的情绪没有得到合理宣泄而造成的。很多父母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吃饭穿衣,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情绪,更谈不上在孩子有情绪时,帮助他梳理和宣泄。孩子的不良情绪全靠自己消化,如果自己无法消化,那么伤害将是巨大的。所以,好的父母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穿衣吃饭、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情绪调控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品质之一,这种能力能及时摆脱不良情绪,保持平和心境。儿童的初步情绪调控能力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能对即将产生的情绪冲动加以适当调控,如孩子对任性、执拗、侵略性、攻击性等偏颇情绪的适当调控;二是能适当地调节情绪,鼓励自己保持愉快心境。概括来说,就是既有控制,又有宣泄,把情绪调控在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儿童的情绪调控能力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情绪的易激动性(易于爆发激情)、易感性(情绪易于为周围事物所左右)和易表现性(内心体验和外部表现的一致性)。情绪调控作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不一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其发展更多的是教育培养、环境影响的结果。情绪调控同知识系统与认知能力一样,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而它的学习又不同于认知教育,它更多地强调感受、感知、体验、理解和反应,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强调经验的积累。所以,从教育途径上,应更多地考虑周围的情境、氛围以及整个教育方式的自然性。

家庭是以骨肉亲情为纽带的特殊社会组成形式。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关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情感习得的启蒙学校,是人类情感最美好最丰富的资源地。从个体情感来看,儿童情感起源于父母的爱和家庭温馨氛围的熏陶,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条件。

一般来说,孩子在家庭中,尤其在父母面前更容易表达其情绪和情感,不论愉悦还是忧伤,高兴还是愁闷,随时随地都会表现出来。这说明某种程度上,儿童在家庭中其情绪是不受抑制,是自由奔放的,原因就在于其家庭氛围。血缘亲情使父母与子女之间有较强的亲和力,孩子的情绪表达一般不会招致惩罚或其他严重后果。而在社会氛围中,儿童情感表达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无端发泄情绪容易受到惩罚或得到不好的评价,如教师批评、伙伴远离等。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不免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有时因惧怕惩罚或因权威人物如教师在场而不好发作,他们往往把积压的情绪带回家向父母发泄,从而得到某种微妙的平衡。父母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即孩子常因一些琐碎小事跟自己过不去,大哭大闹,恐怕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支招:学会调控自身情绪

1.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保证。

父母是家庭氛围的重要主体和创造者。如果父母能互敬互爱,和睦相处,乐观向上,不仅能使孩子得到关心爱护,获得爱和尊重的体验,从而心情愉快,产生向上的积极情感,也为孩子处理消极情绪提供了榜样,对孩子学习、理解和处理各种情绪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是培养孩子情绪调控能力的前提。如果父母经常争吵,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极易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不仅不利于孩子形成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久而久之还会影响其心理健康。

家庭氛围的另一构成是亲子关系。亲子关系不和谐会给孩子的学习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甚至导致其长大成人后情绪控制能力低下。在多数家庭中,亲子关系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父母总是处于主导地位。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父爱、母爱的扭曲。

这种父母易走极端:一是溺爱,对子女过分迁就,孩子易形成自私、骄横、任性等不良性格特征;二是粗暴之爱,父母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要求孩子一味地服从自己。这种独裁父母会让孩子情绪压抑,久而久之,孩子良好情绪的发展受到阻碍。正常的父母之爱应该是理解、尊重、理智之爱。孩子是自己情绪的主人,家长要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和情感体验,父母和子女之间需要的是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而不是“情感的统治”,即家长以强制的手段去监控、阻碍孩子的情绪表达。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唯有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充分尊重和理解孩子的需要,才能抚慰孩子的情绪。在家庭中,父母要克服自身情绪的不良表达方式,如暴躁、武断、独裁以及动辄施以威胁或惩罚,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以理智的方式取得孩子信任,从而开启亲子沟通的大门。

现实生活中,孩子不如意时要宣泄不满情绪,但其宣泄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于是造成冲突。冲突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占了上风,孩子败下阵来,情绪无处发泄,抑郁纠结,逐渐积累,这样下去很危险。因此,发展儿童的情绪智力,应特别重视家庭氛围的作用和影响,要在血缘亲情的基础上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2.积极的教育环节,是帮助孩子形成初步情绪调控能力的关键。

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习以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孩子自己不会对情绪有认识,父母要教育他认识各种情绪及其特征与后果,特别要让孩子对过激情绪有初步的认识。

在认识情绪的基础上,再教给孩子一些情绪表达的方法,如言语表达、倾诉表达等。孩子情绪不稳定时,可以向父母、老师和同伴倾诉感受,不要憋在心里。在这方面,父母应做出示范,主动跟孩子谈谈自己的情绪情感,这既为孩子提供范例,又为孩子提供学习的机会,要让孩子敢于表达自己,而不是压制情绪。

运动也是调适情绪的好方法。家长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喜爱的运动,如游泳、打球等,在运动中排遣不良情绪。如果这些都不管用,那么哭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实际上,对某些爱哭的孩子来说,哭是他们表达情绪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家长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情绪调控能力。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和表达往往不一致,体现为情绪表达发展的滞后性,因此让孩子在实践中实现情绪调控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促进情绪发展,培养初步的情绪调控能力,应该让孩子体验各种情绪,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

当孩子面对消极情绪时,父母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工作,让孩子学习并实践情绪的调控:

(1)为孩子设规范。面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家长要满足合理要求,拒绝不合理要求。

当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孩子可能表现出某种过激情绪反应。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应预先与孩子共同设定一些规范,培养他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而在实践中运用这种能力对自己的情绪表达做出评判。只有当孩子能够对自己的情绪作评判时,才有实现情绪调控的可能性。当然,生活中父母也应教育孩子适度节制欲望,抵制诱惑,让孩子既有需要得到满足的体验,又有需要得不到满足的体验,这样就能慢慢地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加以适当调节。

(2)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游戏的机会和条件。

积极地与同伴交往,不仅可以愉悦身心,也为孩子提供了实践情绪调控的机会。同伴是孩子最有效的榜样,同伴的做法对孩子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容易被他接受和模仿,孩子会从同伴身上学习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尽管孩子在与同伴交往中不免会发生一些小冲突,但是这些“茶壶里的风波”会使孩子学会如何与别人协调,如何抑制不合理的愿望,如何处理同伴关系等。孩子有喜爱游戏的天性,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促使孩子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分配和游戏规则,想参与就必须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排斥,这有助于训练并逐步形成孩子的情绪控制机制。

另外,游戏本身就是孩子松弛紧张情绪、宣泄消极情绪的有效方式。游戏中,孩子会借助动作、语言、角色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发泄消极情绪,在内心产生满足和快乐的感受。

(3)教给孩子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当孩子情绪过激时,父母可掌握一些策略,如冷处理、设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同时,父母还应该帮助孩子学习主动、自觉地控制情绪。如告诉他,当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在心里说“不能打人”或“不能摔东西”,或在不愉快时想想愉快的事情。孩子一旦掌握了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以后再出现不良情绪,就能够自我消化和排解,而不是积郁在心,从而影响身心健康了。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调控情绪家庭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如何调控困意
家庭“煮”夫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强化国土资源管理,调控土地交易行为
恋练有词
情绪认同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