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教学改革条件下对初中语文教学课型转换的探索与思考

2016-04-15邵从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6年13期
关键词:书评课型语文课堂

邵从莲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弊端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经过几轮教学改革,目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创造型人才的目标要求来看,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少慢差费”、“高耗低效”的现象,相当一部分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仍然被单一的“讲读”和“串讲”主宰。“讲读”和“串讲”是语文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两种教学方法偏重于教师讲学生听,师生间缺乏互动交流,教与学缺乏信息联系,传输单向化。教师教学中按照预定的教学计划,不折不扣地将知识、信息传授给学生,而不向学生提供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学生被当作知识的“接收器”,始终处于被动地位,毫无学习兴趣,更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言。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那是白讲,是无效劳动。”每个学生都潜藏着巨大的学习积极性,他们不是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而传统初中语文的教学弊端,既忽视了教师和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对知识的积极构建,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二、初中语文教学课型转换的必要性

(一)形势发展要求初中语文课堂形式必须转换。目前正处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知识爆炸”时代,从战略的眼光看,教学对象肩负着赶超世界先进国家科学文化知识水准的重要使命。随着新形势不断发展,信息、知识总量不断增多,对人才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过去,可以满足于储存型的人才,而现在和将来则需要创造型的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创造能力。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面对学生,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教学改革要求初中语文课堂形式必须转换。新的教学改革要求教师重新思考学生的角色,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中学生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有探索新知、获取知识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是学的主体,没有人能代替学生本人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语文教学新课型,使学习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构建过程。

(三)语文学科性质要求初中语文课堂形式必须转换。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人文性等多重属性,语文不仅仅是生活学习、交际交流、表情达意的语言工具,同时又是“做人的工具”,语文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单一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型,教师只重视对语言材料的详尽分析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感受与领悟,把语文课堂变成了讲堂。教师大讲特讲课文表达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写作知识以静态重复灌输的方式取代学生的语言实践。这些教学方法严重违背了语文学科的性质,因此,只有转换课堂形式,才能达到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

三、初中语文教学课型转换的几种新模式

(一)阅读课。教师指导阅读方法,让学生独立地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遇到不会的词自己查,认为是重点的内容就圈点勾画,觉得用得好的词、写得精彩的句子就摘录下来,认为写得好的章节、段落就反复阅读,回味、体会其中奥妙,吸取其中的营养,这样的课堂就像开放的阅览室。

(二)欣赏课。欣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欣赏课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是让学生自己“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慢吟以玩其味”;第二种是教师富有表情地朗诵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感染;第三种是借助幻灯、录像、电视、多媒体课件、音响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三)书评课。学生读一本好书,看一篇文章,或为人物的精神所感化,或被文章的情节所吸引。指导学生把阅读后的体会和收获写成文章进行交流,这便是书评课。开设书评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认真钻研、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猜你喜欢

书评课型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书评:《鲁滨孙漂流记》
The Sun Also Rises from Hemingway《太阳照常升起》书评
基于核心素养的创造式课型组合操作体系
学科教学中的课型设计思路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关于语文课型研究的几点思考
课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