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城里的“硬功夫”

2016-04-15江民

凤凰周刊 2016年10期
关键词:驿站南京市南京

江民

“还 记得古巨基用‘港普‘肛肠寸断(肝肠寸断)的主持吗?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肝肠寸断的典故吗?如果不知道,赶快去图书馆找《世说新语》恶补一下吧!”南京铁道职业学院学生马梦洁在网上发布的贴子,得到了网友们的热烈回应。随后,她在回帖中揭晓了谜底:“是个南京王爷写了本书叫《世说新语》,他是个王爷哎!他是南京人哎!”

新颖的形式,是南京市的80后、90后们,用年轻人的思维重新“包装”传世名著,这群年轻人来自“重读南京寻访团”。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参加“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每隔几天,就在微博、微信上推出自己用充满趣味性语言解读的“传世名著”。

一位参加活动的80后张涛告诉记者,与经济指标、百姓收入、环境品质相比,文化更是城市的软实力。某种意义上而言,社会文明程度既事关城市的形象,对内则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事实上,“社会文明程度高”是南京“强富美高”建设中重要一环。高在社会崇尚文明,高在社会公平正义,高在社会诚实守信,高在社会安定和谐,这是城市良好形象和较高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其间,呈现的是城市软实力,打出的是文化硬功夫,成为这座千年古都影响力的新坐标。

穿越时空的对话

33部“南京贡献给世界的作品”和17部“将南京展现给世界的作品”组成了“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的备选书目。每本书都是经典中的经典,专家学者与80、90后,共同解读。了解南京文化,传承南京历史,如何用最通俗的方式来讲故事?在南京一时成为最新潮的文化活动。

杨奥是河海大学大一的学生,也是“重读寻访团”成员。他告诉记者,这些书中,有些在我们学校图书馆也找不到,还得到南京图书馆找。这对工作繁忙的普通市民来说,读起来难度更大。怎么能让他们有兴趣去看,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换一种面貌,用时代气息与当下的阅读者产生共鸣,这是南京发布平台和“重读南京寻访团”所追寻的。活动开始之后,据统计,线下已收到纸质选票5万余份,线上投票突破20万票次,经过多轮投票,从50部候选作品中最终评选出了24部传世名著。

24部名著,涵盖了史书、小说、地方志、宋词等,内容多种多样。编撰时间从东晋一直到民国,时间跨度大。参与活动的90后陈启明告诉记者:“这种新颖的方式,使得传世名著进入年轻人的视线,唤起我们的阅读兴趣。如同穿越时空,与这些南京的文化名人进行对话。”

事实上,南京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正通过多种贴近百姓的方式,进入市民生活。在南京市“红色文化看传承?穿越时空的对话”活动演出现场,舞台之上,一把火炬在熊熊燃烧,身着灰布长衫,戴着黑框眼镜的“恽代英”意气风发地踱步上台。他停住脚步,目光缓缓环视周围,对着台下的观众演讲道:“好人是有操守的,好人不因为许多人都做坏事,他亦做坏事。好人是要能为社会谋福利的,好人要有操守,但有了操守,若只做一个与世无关的独行者,这种好人要他有何用处?”

沈丹舟此时也走上舞台,他是一名江苏警官学院学生。他迈步向上,与“恽代英”展开了一场穿越92载时光的对话:“代英先生,听到您关于好人的论述,有一种极受震动的感觉!按照您的说法,好人是需要勇气的,他需要有坚守真理的能力与气魄,不禁对您提到的好人的境界心向往之。”

精彩的演出,观众给予热烈的掌声。南农大音乐表演系大四学生姜斌斌也上台了,他演唱了自己写给雨花英烈的歌曲《其实我们都一样》,“轻抚雨花青石,穿梭于曾经的沧桑,镇定坚毅的脸颊,充满着坚定不移的渴望……”。这首歌曲调优美深情,将当代青年对先烈的追思、崇敬抒发得淋漓尽致。

对于参与演出的学生们,这是一场极其难忘的思想洗礼。表演者王梓同为了演好冷少农烈士,不仅查找了烈士几乎所有的事迹,还上网络观看纪念视频,以便更用心去揣摩烈士当时的心境。

王梓同说:“南京人文资源丰富,品味城市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资源,寻求精神上的愉悦感。我觉得,更得以延续南京城市文脉,彰显城市之魂。”

爱是什么颜色

城市之魂,某种意义上,更在于崇尚文明、温暖感人的爱的正能量。

爱的颜色,在82岁的刘璧予看来,就是小区里养老驿站的暖色。她是一位空巢老人,有一次,刘奶奶不小心摔伤,行动不方便,子女虽住在附近,但每天要上班,老伴也87岁了,照顾起来也是力不从心,也没找到合适的保姆,就一起住进了“驿站”。

34岁的王德生毕业于日本长崎的福祉大学,有9年在日本当地养老机构工作的经验,回国之后,便来到刘奶奶所在的小区,担任驿站的设施长。他告诉记者,“驿站”虽只有200平方米左右,但是理疗室、助浴室、活动室、餐厅等设施配套一应俱全,能为老人提供24小时专业服务。

在驿站的老人,每天有很多娱乐活动,唱歌、做操、打牌、聊天。刘奶奶说:“驿站布置得像家一样温馨,这些孩子就像孙儿一样,每天帮着洗澡、上厕所,也不嫌弃,很贴心,每天生活也不寂寞。”

南京市借鉴日本模式,引入社会资本,试点“驿站式”养老服务,将在多个小区建养老“驿站”。特点就是小规模和多功能,可为不愿离开家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与医疗管理等家门口的一站式养老服务,老人们“养老不离家”的强烈愿望就此有望实现。

在南京,不仅有养老驿站,也有环卫爱心驿站。后者,正是43岁的环卫工沈绿芹眼中爱的颜色。冬日寒冷,在沈绿芹工作劳累之时,她总会去往民生银行朗诗国际支行大厅,那里有一间休息室,她可以歇歇脚,喝口热水。据了解,民生银行开放南京主城六区82家网点,开设“环卫爱心驿站”。

每一家爱心驿站都为环卫工人设置了爱心休息区,免费提供热水、毛巾、护手霜、创可贴、云南白药等生活便民用品和药品,雨雪天提供免费借伞服务。据了解,南京市“环卫爱心驿站”已达300多家,其中企事业单位提供的280多家,城管局设置的80多家,基本覆盖了城区各个区域。

而在占据外来流动人口基数庞大的农民工的眼里,大爱的颜色,来自于南京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据了解,目前南京市有181万农民工,其中外来农民工达117万。全市100个镇(街)已建立44个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为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一站式”综合服务。

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比重达83%以上,有培训愿望的农民工免费接受基本技能职业培训覆盖率达100%。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在城镇落户并融入城市生活。

刘利明来自安徽,他在南京务工5年,最让他感到高兴的是,作为农民工也能参加当地的社保了。这得益于南京市实施的“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平等参加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并享受同等待遇。对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侵害被派遣农民工社会保险权益的,依法追究连带责任。

并且,刘利明还能够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在城镇落户。他告诉记者:“也就是说,我们农民工也可以平等享受市民权利。我听居委会的人说,还有户籍制度改革,我们农民工和随迁的家属,以后可以在城镇有序落户。”

APP上的志愿者

春节时,刘利明回到安徽老家,亲朋好友问他,在南京这么些年,遇到什么新鲜事?刘想了想说:“在南京,有很多老外志愿者。”

尼哈德,就是刘利明口中外国志愿者中的一员。在南京建邺区露园街,居民们总会看到他,和街坊邻居交流起来,普通话脱口而出,时不时还秀几句南京话。“么的关系。”“阿吃过啦?”邻居们看见他,都乐开了花,亲切地叫他“小尼尼”。

小尼尼22岁,来自来自孟加拉国,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一学生,还当过亚青会和青奥会的志愿者。2014年,他作为一名NOC助理,为来自摩纳哥代表团的官员提供陪同服务。前不久,还成为南京青年文化周的志愿者。

由于尼哈德丰富的志愿者工作经验和流利的英文,他还被推选为了莫愁湖街道平安志愿者形象大使。据了解,莫愁湖街道在全市成立首个平安志愿者工作站,平日的巡查人员达上千人,全部志愿者有7000多人。尼哈德很高兴成为其中的一名志愿者,他每次打电话给爸爸,会说一些在南京做志愿者的事情,爸爸会说:“你现在就是南京人了。”

在尼哈德的手机里,有一个“南京志愿者”APP。他向记者展示说:“这是南京志愿者交流、表达、参与的平台。”APP平台可以随时了解志愿服务活动,发布志愿现场照片,进行志愿活动报名,学习志愿服务知识,让更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志愿者就此结束了状态分散难以沟通,活动难以持久稳定的历史,有了新的组织方式和活动途径。

目前南京市注册志愿者达143.65万人,占常住人口17.46%,并创办了南京市志愿服务学院,建成街道(镇)志愿服务总站86家。这些志愿者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安全保卫、踊跃参加社会治安巡防、自觉承担公共安全责任、主动伸出援手扶危济困,在不同区域、不同岗位为平安南京建设尽责任、作贡献,同时也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中收获了自身平安、体现了社会价值。

奥体社区居委会居民张晓宇也是一个志愿者,他告诉记者,志愿者,是南京的一个文明窗口。在他理解,崇尚文明体现的是民族追求,公平正义体现的是社会秩序,诚实守信体现的是个人修养,平安稳定体现的是国家安全。他说:“南京的志愿者,在奉献自我的同时,也用爱心温暖了这座城市。”

猜你喜欢

驿站南京市南京
刘辉
挖藕
南京大闯关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囫囵吞枣
南京市长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
南京:诚实书店开张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