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引进以色列火箭炮盯紧南海?
2016-04-15李方
李方
一说起越南人民军,许多人脑海里会浮现出“亚洲版俄军”的印象——从AK-47突击步枪到苏霍伊歼击机,除了东方人的面孔,越军的“俄化程度”比“对俄军购大咖”印军还高。但近年来,随着越南与美国关系改善,美国解除对越致命武器出口禁令,让其他西方军火商快速进入这个新兴市场。
2月25日,美国“防务博客”网站援引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的信息称,越南人民军购买了20门以色列多管火箭炮,装备海军岸防炮兵,用于加强越军对南海西部水域的“区域拒止”能力。军事专家称,越南正利用自身独特的地理环境,构筑一种抗衡大国海军的“廉价以陆制海体系”,以色列火箭炮是其中重要一环。
“祖国可以放心的战斗队”
关于这款火箭炮的消息,最早出现在2014年12月。有当地电视台播放海军阅兵式,画面中出现两辆乌克兰生产的KraZ牌重载卡车,可车厢上装载的却是涂成蓝色的火箭炮发射器。
几个月后,越南国防电视频道(QPVN) 播出了“今日国防”节目对越南第四海区第685岸防旅的专访。旅长黎明俊(Le Minh Tuan)大校对着记者的话筒侃侃而谈,旁边是曾惊鸿一瞥的“神秘火箭炮”。接下去的画面中,该旅官兵演示了火箭炮发射定向管的组装、射击诸元装定、施放无人机侦察等环节。最后,越南国防频道的女主持人用了“祖国可以放心的战斗队”的评语,结束了这场报道。
据资深军事专家查证,越方没有透露型号的火箭炮实为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MI)火箭系统分部(RSD)在2007年开发的模块化多管火箭炮,正式名称为“山猫”。其设计初衷是发展具有高精度、低成本的网络化多管火箭炮,并可发射一系列地地火箭弹甚至巡航导弹,以达到各种不同的射程。不过,似乎由于经费有限,山猫火箭炮的原装底盘没有出现在越军营地里,各套设施完全处于“简单组合”的状态,发射定向管也以少见的双联装或四联装方式呈现,让人感觉一股浓烈的“游击队”作风。
以色列军火能打进越南市场,十分偶然。上世纪80年代,越南利用原南越政权遗留的大量美式武器换取外汇,特别是向忙于和伊拉克打仗的伊朗出口武器,后者因为反美,其使用的美制武器早就没有零件供应,能有越南这样一个“二道贩子”已然谢天谢地了。尽管当时以色列基于“势力均衡”原则,暗中资助一些军火给伊朗,但仍然反对别国敞开向伊朗售武。于是,以色列政府通过秘密渠道与越南接洽,试图影响河内的决策,越以军事技术合作关系就此搭上线。
1996年美越关系正常化后,西方与越南交往的最大障碍排除,以色列军火商则一马当先。2007年以来,越南向国外供应商敞开国防工业市场的大门,与以色列建立正式的防务合作关系,主要涉及以色列协助越军就地改造老旧的苏制武器、生产光学仪器、橡胶材料等军需品等。根据SIPRI的信息,越南同以色列进行的主要军火贸易包括:三个连的“SPYDER-SR”野战防空系统;与白俄罗斯联手改造越军S-125“伯朝拉河-2T”地空导弹;20门精确制导火箭炮系统;以色列向越南出售加利尔ACE-31/32突击步枪生产线等。
“以陆制海”尚难奏效
当越军第685岸防旅列装以色列远程火箭炮的消息披露后,中方不少人马上将其和南海局势联系起来。要知道该旅属于第四海区,它的防御范围包括被越南占据多年的南沙群岛,越南电视台公开信息显示,第685旅尚部署在本土,但不排除必要时送上南沙岛礁,以便控制更大的水域。
目前,越南在南沙方向累计侵占29座岛礁,并持续强化所占岛礁的防御体系。从设防情况看,越军主要有两种防御手段:一是通过构筑野战和永备工事相结合、战斗和生活设施均具备的面状防御阵地,形成“要地防御”体制;二是通过构筑高脚屋、碉堡等点状防御设施,形成“松散防御”。
越军认为,仅靠其侵占的岛礁防卫力量,战时根本不足以抵抗对手海上编队攻击,其最大的优势是完整南北走向的本土海岸线,和南沙岛礁据点相呼应,构成对对手舰队的夹击之势。越军现行对海作战原则是运用海空集群和岸基对海打击系统遂行协同突击,通常由航空兵集群先行突击,削弱敌舰艇编队防御;随后是航空兵、岸防兵与舰艇协同的导弹、火箭弹远程攻击波次,每个波次间隔为5-10分钟,导弹攻击持续时间长达两分钟以上,并且都是极短间隔的“导弹齐射”袭击;最后是海军舰艇和航空兵扫荡性补充攻击。
种种迹象来看,此番越军展示的以色列远程火箭炮,和之前曝光的俄制“多棱堡”岸防导弹系统(俄军将其部署到克里米亚)形成“火力搭配”,可对水面舰艇(尤其是登陆船团)构成威胁。值得注意的是,越军为加强南沙防御体系,正加紧引进预警机和潜艇,其中预警机将使越军实现本土和占领岛屿之间雷达低空盲区的无缝衔接,并能将低空监视区向对手海空军“优势控制带”(主要在南海中北部水域)推进,提高对手在南海“控局”的行动成本。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越军在其侵占的南沙岛礁群构筑严密防线,加之越南海空军不断壮大,使得解放军很难在距离本土遥远的南沙海域突破越军防御体系。但这些观点显然有失偏颇,因为在越军提升军力的同时,解放军的提升速度更快。
在南海,航空兵的威慑效能决定着中国在该区域具有何种程度的战略控制力。2000年之前,中国海空军在南海遂行攻击使命的主要是歼轰-7、苏-30和轰-6飞机,尽管它们的“名义作战半径”超过1000千米,但由于缺乏完善的空情保障和支援,配套的护航战机航程只能达南沙北部,这导致远程轰炸航空兵的威慑范围面前达到南沙群岛北部,超出这一范围就转为劣势。进入21世纪后,随着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和远程侦察机陆续服役,这一现象彻底改观,解放军航空兵的攻击能力能迅速抵达南海任意冲突点,这种高效能威慑态势的直接结果是局势控制的主动权完全倒向中国。
在海军舰艇序列中,022型导弹艇是中国在南海重要的海上力量。在航空兵防护海区内,这些小型舰艇有极高的使用效费比。南海舰队在不断增加新型远洋舰艇的同时,022型导弹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它能运用在南沙岛礁周围,承担监视、填补低空探测盲区及快速反应作战的使命,由于其配备的导弹射程比越军舰艇同类武器更远,且导弹齐射火力胜出不少,因此是非常有效的前沿威慑武器。
大陆海军近年来的演习表明,022型艇通常采取与大型舰艇混编遂行近海作战,基本原则是大型舰艇为混编群提供中远程区域防空,小型舰艇承担近程防御,舰艇群规模通常为1:4,形成颇具规模的火力打击与防御的“综合体”,尤其是形成极为复杂的电子对抗模式,光编队发射的假目标形态就足以使敌方陷入混乱。而相对于越南海军,中国海军电子战系统具有全面优势。一旦爆发冲突,理论上中国海军在500千米正面上可部署2-4个混编舰群,一次导弹齐射量将达到96-192枚,这种火力突击规模是任何一个南海周边国家海军所无法承受的。
因此有国内专家指出,中国海空军已初步建立有效的南海海空威慑体系,这一体系的兵力规模和技术水平是包括越南在内的南海周边国家望尘莫及的,继而成为中国管控南海军事和防范“突发事态”的有效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