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从叙利亚撤军背后的逻辑
2016-04-15
因为撤军之举,让俄罗斯总统普京再次被国际社会评价为“充满惊奇之人”。3月14日,普京突然宣布,“鉴于在叙利亚的任务已基本完成,要求俄军主要军事力量次日起撤回俄国内。”如半年前出兵叙利亚时一样,这次的“撤军”也让外界颇感意外。人们不禁要问,普京究竟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俄罗斯完成了什么“任务”,又为何要在这个时间节点撤军呢?
俄介入叙利亚的真正意图
去年9月,普京在请求联邦委员会授权时说,俄罗斯出兵叙利亚是应巴沙尔总统的请求去反恐。但从军机抵达叙利亚的那一刻起,西方舆论就开始质疑普京的真实意图。他们多认为,俄罗斯反恐是假,力挺巴沙尔是真。美国人声称,俄罗斯90%的空袭目标并非恐怖分子,而是“温和反对派”。
从当时的实际情况看,俄罗斯的“反恐论”和西方的“挺阿论”都能自圆其说。因为叙利亚内部情况复杂,各种势力盘根错节,要厘清反对派和“恐怖分子”实在太难。很多美国人所谓的反对派在俄罗斯人眼里就是恐怖分子。客观讲,“反恐”和“挺阿”可能都在俄罗斯的目标清单里。
由于国内大量极端分子赴叙作战,普京确实有反恐动机,俄战机也真的打了不少恐怖分子。不过,从客机遭袭一事可以看出,俄罗斯反恐效果不彰,不仅没能打击恐怖分子的嚣张气焰,反而“越反越恐”。此次撤军后,有人提出,普京从出兵到撤军的逻辑链条存在缺陷。因为半年前俄介入叙利亚是因为“反恐”,而现在俄撤军的理由则是在叙任务“基本完成”。问题是,“伊斯兰国”被打败了吗?恐怖分子被消灭了吗?显然没有。因此,反恐绝非俄罗斯的第一要务。
那普京的首要目标是力挺巴沙尔吗?也不尽然。俄罗斯仅向叙利亚派出了60余架各类飞机,其对巴沙尔的支持是有限度的。如果真要挺巴沙尔,应该派出地面部队,帮助巴沙尔“收拾旧山河”。但普京不会这么做,俄罗斯只需维持亲俄政权的存续、保住在中东的战略支点即可,花费大量政治和经济成本来帮助巴沙尔并不划算。
对俄罗斯来说,支持巴沙尔既是目的,更是手段。路透社曾在去年年底爆料称,为了与西方就叙利亚问题达成妥协,俄罗斯可能放弃巴沙尔,并劝说伊朗一道行动。今年年初,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叙利亚政府军曾一路高歌猛进,收复许多失地。但在这种有利形势下,俄罗斯并没有乘胜追击,反而适时与美国商定停火,并抛出了和谈倡议。
俄撤军节点正值叙利亚问题实质性和谈开幕当天,这恰恰揭示了普京口中“基本完成任务”的真实含义。命运掌握在大国手中正是叙利亚的悲剧所在,虽然和谈的直接当事方是叙利亚政府和反对派,更关键的却是两者背后的俄罗斯和美国。俄罗斯通过巧妙而大胆地介入叙利亚,迫使西方放弃对其外交孤立。普京成功利用战场优势换取了对话的主动权,让美国和欧洲不得不坐回谈判桌上,与俄罗斯好好谈一谈。
在普京的棋局里,中东是和西方博弈的重要平台,叙利亚则是关键棋子。俄罗斯的最终目标是在维护俄根本利益和大国面子的情况下与西方合作、妥协,进而转圜双方的关系。普京也讲得很明白,他希望撤军决定能够向冲突各方“释放良好信号,提升和谈参与方的互信”。
普京为何选择现在撤军?
撤军固然能释放善意,推动对话进程,但也可能削弱俄罗斯及其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在谈判桌上的地位。普京为何会放弃在乌克兰问题上惯用的“边打边谈”策略,而选择在当前节点撤军呢?这背后也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
一方面,叙利亚和平进程到了“破”与“立”的关键阶段,俄罗斯能否通过叙利亚和谈来重启与西方的关系在此一举。当前叙利亚的局势总体向好。2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和美国国务卿克里共同就叙利亚的停火达成一致,随后又多次电话磋商。最终,普京与奥巴马亲自通话斡旋,敲定停火方案。截至目前,停火协议整体执行良好,冲突烈度明显下降,这是叙利亚危机5年来所罕见的。按克里的话说,暴力行为减少了80%-90%。
应当说,一段时间以来,涉叙问题各方早已达成了某种脆弱、微妙却也难得的平衡:反对派力量受到一定削弱,继续“挑事”能力受限;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苦无良策,扶植反对派又效果不彰。这正是俄罗斯借叙利亚重启与西方关系的良机,但就在这时,事态的发展却节外生枝了。
当各方愿意和谈的时候,被胜利冲昏头脑的巴沙尔竟幻想在俄支持下重新成为全叙利亚的霸主。他不仅厉兵秣马,还派出外长穆阿利姆强硬表态称,其总统地位是“红线”,并拒绝就此进行谈判。这时,巴沙尔的野心从俄罗斯的资源变成了负担。如果其退出和谈,甚至重新点燃战火,俄罗斯此前的努力将付诸东流。
因此,俄常驻联合国代表丘尔金罕见公开警告巴沙尔不要“幻想收复叙全境”,认为叙利亚政府的立场“与俄外交努力不符”。此番普京祭出撤军绝招,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迫使巴沙尔留在谈判桌上,从而不破坏俄罗斯的战略布局。
另一方面,俄国内严峻的经济社会形势也迫使其加紧修复与西方的关系。2015年,俄罗斯GDP同比衰退3.7%,投资、外贸、消费三大引擎齐齐熄火。俄政府的财政状况不断恶化,油价下跌使俄今年前两个月的预算收入减少3000亿卢布,并将被迫修改预算法案。
普京前两个任期时的经济成就是其执政合法性的源泉,而经济社会形势的长期恶化必将侵蚀这一基础。在贸易、投融资、技术等领域,西方对俄罗斯的意义十分重大。为了确保今年9月的国家杜马选举不出差错,也为2018年总统大选早做谋划,普京政权亟需缓和与西方的关系。这种情况下,俄罗斯与其继续军事介入叙利亚,还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争取与西方在叙利亚合作,促使美国和欧盟放弃敌视俄罗斯的政策,逐步减轻制裁、恢复正常经贸关系。
能转圜与西方的关系吗?
当前,中东乱局、难民危机、恐怖主义等使美国和欧洲焦头烂额,而俄罗斯证明其在这些问题上的影响力。因此,西方也有一定与俄合作的意愿。去年年底,法国总统奥朗德先后访问美、俄,希望促成反恐联盟。克里也数度到访莫斯科,认为尽管俄美存在分歧,仍可有效合作。北约秘书长斯托尔腾贝格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表示,北约不希望与俄对抗,而是希望建设性地合作。
由于双方都有意愿和需求,如果俄罗斯与西方能在叙利亚问题上有所合作、妥协,俄与西方的关系确有可能改善。但应该看到,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转圜之路才刚刚开始,未来并非坦途——叙利亚问题的头绪仍然复杂,恐怖分子的界定、巴沙尔的去留、叙利亚政治安排等都是未知数。
普京并非没有后手。俄罗斯仍在叙利亚驻守一些战机、运输机和防空导弹,且海、空两个军事基地将照旧运转。这意味着,在情势需要的情况下,俄罗斯随时可以应急反应,甚至再次出兵。这也意味着战火有可能局部重燃,导致和平进程阶段性后退。
不应忘记,俄与西方关系恶化的导火索是乌克兰,美国、欧盟只会在乌克兰问题彻底解决的情况下才会完全取消对俄制裁。因此,即便俄西关系有所改善,乌克兰仍是横亘在双方面前的难题。今年以来,俄罗斯在乌克兰问题上也展现出一定对话诚意,但由于情况十分复杂,短期内该问题很难彻底解决,这就意味着俄西关系离完全正常化还很遥远。
更深层次来看,近两年的对抗使得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互信几近破产。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军事学说》明确将北约作为主要威胁;北约也视俄罗斯为“敌人”,美《国家安全战略》称俄是影响全球稳定的重要因素。未来双方军事对抗的加剧将使俄与西方间的安全鸿沟进一步实化、固化,从而为欧洲安全、俄与西方关系带来难以挽回的永久性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