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式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6-04-15高淑娟
高淑娟
【摘 要】 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教学中,应注重课前创设情节,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串;课后提出问题,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关键词】 问题式教学法;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问题式教学法源远流长,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实施,问题教学法的优势已逐渐凸显,它是割除传统教学弊端的手段之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源泉。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问题式教学法,就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并把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自学教材,理解问题,讨论问题,最后教师根据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准确的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优化课堂问题,以有效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思维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也是高中生物教学值得重视的策略之一。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总结高中生物教学中问题教学法的体会。
一、课前创设情节,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如能创设新颖、引人入胜的情景,就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案例1.如:当讲到“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一节时,可以播放美国电影《侏罗纪公园》影片中还说复活恐龙是科学家利用提取出了DNA分子培育繁殖而来,并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仅靠灭绝生物DNA分子就能使生物复活吗?从而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案例2.如:在学习“染色体变异”中三倍体无籽西瓜时,可以创设问题:你吃过无籽西瓜吗?它为什么会无籽?它是怎样培育出来的?学生在提出问题之后,会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案例3.如:在讲到“DNA复制”时可利用多媒体展示本班学生与父母的合影,学生会津津有味的观看,并且会评头论足,会说:某某与自己的父母太像了,教师抓住时机,提出问题:1:这种现象说明什么?2:遗传使得亲子两代如此相似的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遗传物质和亲代一样呢?学生回想自己的经历,并联系到细胞分裂知识,得出结论。教师由此提出DNA复制的概念。
二、课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问题串
问题串是指在一定的学习范围内或主题内,围绕一定目标或某一中心问题,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的一组问题,一般在三个以上。学生存在生活阅历不同,智商,情商,生理和心理各方面差异性,符合学生学习口味的问题串才是高效的,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问要求进行提问才是高效的。使学生均有机会参与学习中。
案例4.在学习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一节时设置以下基础问题。1: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是什么?请画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图形?3:细胞膜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其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是什么?4:结合教材问题探讨分析有哪些分子能通过脂双层?哪些分子不能通过脂双层?5:什么是被动运输?根据什么可将其分成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类?6:什么是主动运输?它有什么特点?有何重要意义?7: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据图分析具有何特点?教学中通过阅读文本,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类比推理,归纳总结等方式;不同层次的学生尝试独立分析解决学习中的基础问题,在不依赖教辅材料的参考答案和学习伙伴的情况下,独立思考和分析,逐步把知识内化成自己认知结构中,为后面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案例5.“染色体变异”一节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无籽西瓜产生的原因及“猫叫综合征”的成因后,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1:什么是染色体变异?2:染色体变异有哪些类型?3:染色体变异是如何发生的?4:染色体变异有什么结果?5:分析为什么会出现“猫叫综合征”?让学生思考。其中问题1、2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形成基本概念;问题3、4有助于促进学生探究思维活动,理解染色体变异原理及结果;问题5有助于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联系所学知识结合生活和社会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将课堂任务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使教学收到好的效果。
三、课后提出问题,使知识进一步深化与拓展
知道不等于会用,掌握知识的迁移应用,让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教学的基本目标,而解题应用也是目标之一,教师应激发学生解题热情,引导学生不仅求“知”,更要求“用”建立解题自信,在对学生进行解题教学中,应用问题教法,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6.当讲完“生长素发现”这一节内容后,我设置了这样一组实验问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迁移能力。
甲 乙 丙
问题1: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分别在左侧、中间、右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观察甲,乙,丙的生长情况?问题2:在问题一的基础上,给甲,乙,丙都从右侧加上单侧光的照射,观察甲,乙,丙的生长情况?学生只要能得出正确答案,说明对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的实验本质已经掌握,已经将所学知识内化和灵活应用。如果不能得出正确结论,说明对知识理解深度不够或知识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
案例7.在讲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本节内容完成之后,设计有深度和难度的课后问题可将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深化和拓展。例如设计:摩尔根对果蝇杂交实验进行了解释,书上讲到他后来还通过测交进行验证,那么他是怎样进行测交实验的呢?让学生课后进行探究与思考既引导学生对所学新知识进行深化与拓展,又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向发展,培养学生拓展思考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主线,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快乐学习。主动构建新知,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生物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