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拜谒张骞墓回望“凿空”之旅

2016-04-15杨卫

旅游 2016年4期
关键词:张骞石雕匈奴

杨卫

西汉张骞开拓西域,被司马迁在《史记》中誉称为“张骞凿空”。张骞,汉中城固人。遥想两千多年前,在未知的西域大漠戈壁、崇山峻岭中,张骞主仆两人手持汉节艰难跋涉,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怀着对这位伟大探险家的崇敬与神往,我从北京出发,沿京昆高速,南出西安,穿越秦岭,拜谒张骞墓。

穿越大秦岭峡谷

约半个小时,车过户县,便进入秦岭幽深的峡谷中。路标显示山口距汉中207公里。秦岭是中国南北自然地理的分水岭,自古翻越秦岭有6条古道,京昆高速走中部子午道的西侧。穿越过绵密相续的六十多条隧道,大秦岭的雄浑苍莽一波一波在眼前激荡而来。当年那个汉中青年、后被称为“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的张骞,就是翻越秦岭,来到长安,做宫廷侍从的。

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穿越,过宁陕服务区,高速西转,山势平缓了许多。不久便进入汉王朝的发祥地——汉中的地界。高速在洋县的龙亭镇出山,进入汉中盆地。龙亭是秦汉时期的古驿站,又是东汉时期造纸术发明人蔡伦的封地,蔡伦墓就在那里。

龙亭镇距城固县城不过40公里路程。过湑水河,就是城固县界。湑水很宽,水量充裕,源于城固县北的秦岭深处,向南汇入汉江。城固西侧20多公里,便是汉中市。汉中北部有另一条汉江支流,称褒水,河谷为褒斜古道。按地理位置,猜想张骞北上长安,走东线的可能性大些。那么,张骞是不是先东跨湑水,再走子午、傥骆两条古道呢?

城固县城,又称博望镇,位于汉中盆地中央。“博望”为“广博瞻望”之意,取自汉武帝封张骞“博望侯”的爵号。张骞一生两度出使西域,第一次历时13年,第二次历时4年。归国第二年,张骞病逝长安,归葬汉中故里,其墓位于县城西侧3公里处。

汉阙门前的追忆

张骞墓南侧有张骞纪念馆。院中仿汉阙门,再现了汉代宫阙建筑的古朴风貌。阙门与北侧献殿、东西展厅围成小院,展示着张骞开拓丝绸之路的功绩。

张骞的事迹详载于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中。西汉经过文景之治,百姓富足,国力强盛。然而,来自北方匈奴的威胁一直持续。年轻有为的汉武帝刘彻初登皇位,不甘于匈奴的欺凌,得知西部月氏被匈奴击败、打算复仇的消息后,决定招募使节,联合月氏,东西夹击匈奴。当时的东西方还是两个完全隔绝的世界,茫茫西域不为国人所知。张骞毅然担起重任,以一名匈奴人甘父为向导,带领百人,踏上遥远的行程。

馆内塑造着手持汉节的张骞像,两侧是向导甘父和张骞的匈奴妻子。张骞出陇西,便被匈奴扣留。匈奴单于威逼利诱,劝其投降,而张骞始终意志坚定,手持汉节,不忘寻找月氏的使命。望着张骞像,想起后来北海牧羊的苏武,正是他们的坚贞不屈,凝聚成强大的民族向心力。

扣留匈奴10年后,张骞择机逃脱,继续西行,足迹遍布当时的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等中亚地区。虽然这时的月氏已经无意东归复仇了,但是张骞的到来,开启了东西方交往的大门,向中亚各国介绍了汉代中国的经济文化风貌;而国人则通过张骞,了解了西域,知道了遥远的南亚、西亚古国的存在。张骞回程,走沿昆仑山北麓的大漠南缘,又开辟出了丝绸之路南道。这是中国人第一次走向世界的行程,历经艰难,去时百人,往来13年,只有张骞和甘父两人得以归来。

归国后的张骞随大将军卫青北击匈奴,凭借他丰富的地理知识和经验,被封为博望侯。战斗中,年仅19岁的传奇将军霍去病脱颖而出。他西出陇西,大破匈奴,过焉支山,打通了河西走廊。

展厅有卫青、霍去病墓的老照片,不由联想起雄才大略、惟才是举的汉武帝,那是一个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时势造英雄,张骞、卫青、霍去病都有着传奇的经历,以其才华得到汉武帝的重用,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随着河西走廊的打通,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这次出使,历时4年,张骞到达乌孙国,派出的副使分别到达了西亚诸国。在返回长安的第二年,张骞病逝。

张骞虽死,横贯东西的丝绸之路得以开启,使臣商旅往来于道,络绎不绝。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西输,西方商品和物种东来。当我们看到葡萄、石榴、芝麻、大蒜、核桃、胡萝卜、苜蓿这些日常物品时,能否想起张骞,感念他的凿空之功呢?

千年灵石的守护

纪念馆后,便是张骞墓。墓前两亭,各置一尊汉代石雕。石雕呈S形,细腰昂首,遒劲有力,两侧有残存的翼痕。

当地流行着一个关于两石来历的神奇传说:两石本是天上织女的织机石。张骞出使西域,为探寻黄河源头,划乘木筏,逆流而上,到达斗牛宫。途中遇到在河边浣纱的织女,上前问路,这才知道已经到达天河了。织女将支撑织布机的两石相赠,被张骞带到了人间。这是一个美丽浪漫的神话。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华夏民族的母亲河通过遥远高耸的昆仑山,上接天上的银河。当地百姓通过这个朴素的故事,世代缅怀着张骞西行的功绩。

清末城固知县撰写的《汉博望侯墓碑记》记录了这对石雕。当时张骞墓前为稻田,这两具石雕相对摆放,像老虎一般卧伏田中,所以当地人称之为石虎,这块田地被称为石虎头、石虎田。相传石虎有神灵,即便是遇到大水,依然露出水面,从而成为护佑当地的神石。百姓每遇病害、求子之事,便前来祷告,无不灵验。每逢元宵灯节,远近父老前来拜祭,络绎不绝,成为地方习俗。

望着石雕,想起西安碑林存放的东汉双兽,那是咸阳出土的我国最早陵墓石雕之一,称为辟邪。辟邪是传说中的瑞兽,似狮似虎,昂首挺胸,肌体健硕,驱除邪恶。对比石雕形态,我认为这两尊石虎应当是早期的辟邪石像,历经两千年的沧桑岁月,只剩下矫健有力的躯干了。它是在张骞入葬时就守护在这里吗?一般认为,辟邪作为陵墓石雕,出现在东汉时期。张骞墓属于西汉,这对石雕的历史更为久远。

还有一个奇特的现象,西汉陵墓很少有地表石雕,而与张骞同时代的霍去病墓现存一个庞大石雕群。作为汉武帝时期的天才将军,霍去病17岁就率军北击匈奴,19岁荡平河西走廊,21岁封狼居胥山,堪称战神。然而,天妒英才,年仅23岁的他,就溘然而逝,让人扼腕叹息。霍去病葬于陕西兴平县汉武帝茂陵的东侧,墓冢修建成为他战斗过的祁连山形状。墓前列置的石人、石兽雕像,可能代表了当时河西走廊的场景。现存17件,12件列为国宝,是我国现存年代最早、数量最多的石雕艺术珍品。这些雕像按照原石的自然形状,运用圆雕、浮雕、线刻等手法,虚实结合,简练古朴,形神兼备,浪漫豪放。著名的是“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等。这些庞大的汉代石雕群,线条拙朴,神魄内蓄,忠诚守护两千多年。

翠柏碑碣的印证

北侧,张骞墓默默地伫立在一片苍翠的古柏之中。

墓前正中的八字墙镶嵌着三块清碑,西侧独立一块民国碑刻。正中的清碑,隶书“汉博望侯张公骞墓”8个大字,为乾隆丙申年(1776年)陕西巡抚毕沅所书。毕沅博学多才,廷试第一,为乾隆时期重臣,著有《续资治通鉴》。他主政陕西期间,重视文物保护,整修了大量陕西名胜古迹,并留下题字。当时,张骞墓也在整修之列。可惜,缺少详细文字,我们已经不能了解当时张骞墓的状况了。

东西两碑,立于清末光绪五年(1879年)。东碑刻有当时城固县知县撰写的《汉博望侯墓碑记》,除石虎的传说外,还记载了张骞后代的故事:汉元帝时期,张骞孙子张猛在朝廷为官。一次汉元帝外出,突然兴起乘船念头,不听御史建议走桥的劝阻。张猛进谏:“乘船危,就桥安,圣主不乘危。”汉元帝嘉奖张猛通晓道理,封为大中大夫。班固的《汉书》记载,张猛为光禄大夫,出使过匈奴。光绪年间,张骞的后裔张楷以军功官至五品,请县令整修祖先之墓,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西侧便是当时所立的“张氏后裔碑”,除了“后裔”、“大清光绪五年”外,其他文字已经难以辨识。

西侧的民国碑,称“增修汉博望侯张公骞墓道碑”,立于1939年5月。虽然年代较晚,却是张骞墓最重要的碑刻。

当时抗日战争爆发,随着云南西南联合大学的组建,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研究院组建为西北联合大学,先迁西安,后迁陕南,本部设在城固县城。西北联合大学的名称只存在了短暂一年的时间,所以这通碑刻是这段中国高校历史的稀有见证。

碑首交叉刻有民国国旗和国民党党旗,旗下扇面双钩线刻“永垂不朽”。碑身刻西北联合大学的《增修汉博望侯张公墓道碑记》,由于材质原因,碑文保存不好。

1938年春,西北联大到来之初,张骞墓东侧出现了盗墓破坏,历史系师生对墓道进行了初步考古发掘。当时的张骞墓,“陵前石兽,长埋榛莽”,“东侧土层扰动,墓道凌乱”。西北联大报请当时政府同意,会同张骞后裔,对墓侧的缺口进行了清理维修。清理中,他们在墓道里发现了“汉砖、破残马骨、五铢汉钱”,从而“断为汉墓”;又发现“散乱陶片中,间有‘博望汉隶”,从而“尤足证为张公原墓为无疑”。

这块1938年发现的“博望汉隶”,是一块2.2厘米见方、0.4厘米厚、其貌不扬的黑色封泥,可辨“博望□造(或铭)”字样。封泥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封存用印的遗迹,“博望”正是张骞“博望侯”的封号,从而确立了张骞墓的真实性。这块封泥现在保存在国家博物馆,成为张骞墓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的直接实物证据。

面对日寇入侵,联大碑文历数商周至秦汉以来匈奴对中原的侵略,高度评价了张骞“凿空之功,震烁古今”。碑阴,刻着班固的《汉书·张骞传》全文,当时汉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久,运用与今不尽相同。

碑后的张骞墓冢,呈覆斗形,映护在浓郁苍翠的古柏之中,下部护砖,上部封土,绿草青青。

今天,我们不远千里,来拜谒张骞墓,鞠上一躬,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情。绕墓环走,遥想着张骞的足迹:两千年前的这位强者,从家乡走向长安,走过大漠戈壁、崇山峻岭,走向了世界,他需要多大的毅力,付出了多少的艰辛啊。最终,落叶归根,他回到故土,长眠于此,怎能不让后人牢记和缅怀呢?墓冢东侧正中位置,有块刻字玻璃,标示着1938年西北联大清理墓道处。那块“博望封泥”出自这里。

作为汉墓,本已珍贵。而张骞之墓,早已超越了一般汉墓的意义,它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开始。

猜你喜欢

张骞石雕匈奴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昭君出塞
匈奴王的珍宝
义退匈奴兵
西游新记7
飞将军抗匈奴
张骞通西域
曲阳石雕作品选
方兴未艾的曲阳石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