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讯
2016-04-15
艺讯
天下为公大道行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精选326件馆藏文物和珍贵历史照片,推出“天下为公大道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馆藏文物展”。
展览通过孙中山的墨迹手稿、重要文件、宣言、为革命筹款、演讲录音、委任书状等珍贵文物,重点反映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帝制开创共和的历史贡献,以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实现国共合作的伟大历史转变。同时,也通过法书墨迹、函电手迹、重要遗物、珍贵留影等,展现孙中山先生的精彩人生。展览时间为2016年11月8日至12月4日。
东方画艺—15至19世纪中韩日绘画
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和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三馆合作举办,是第九届“中、日、韩国家博物馆馆长会议”期间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交流系列展览的又一个重要项目。展览从三馆的藏品中分别精心挑选了中国明清时期,韩国朝鲜王朝时期,以及日本室町、江户和明治时期的文人画、风俗画和佛教画作品共计52件(套),展览主题鲜明,展品内容丰富,在向观众介绍三国绘画名作的同时,既显示了各国绘画的民族特色,又展示了相互的关联和影响。展览于2016年11月5日至12月18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
关注学术、关注市场、关注传承、关注创新。由荣宝斋主办,荣宝斋书法馆、荣宝斋在线、荣宝斋《艺术品》期刊承办的“荣宝斋书法讲堂:文房拾贝·刘正成翰札书法品鉴会暨学术讲座”,于2016年11月5日下午在荣宝斋书法馆成功举办,这是荣宝斋坚持“学术引领市场”的系列活动之一。
刘正成先生就学术议题《挂轴:艺术书写成为书法主流》进行讲解。从五百年前挂轴条幅书法的纯艺术书写出现并成为主流以后,翰札书不被认为是纯粹的书法作品开始,进入到对书法艺术的正面价值进行思考,即如何理解传统文化及书写的审美价值。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
由北京画院、山西博物院共同主办的“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画精品展”于2016年11月2日至12月11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展出。
这是继2015年北京画院开启中国古代书画研究系列展之后,再一次与国内文博机构联合举办古代书画展览。此次展览汇聚了山西博物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广州艺术博物院五家文博单位收藏的傅山书画精品近六十件套,利用博物馆的藏品优势资源与北京画院的学术研究力量,向观众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亦是对优势互补的展示与研究模式的新探讨。为观众更为准确地认识、了解和欣赏傅山的艺术作品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行者无疆—杜滋龄中国画作品展
展览展出杜滋龄先生从早年自学绘画至今所创作的中国画、写生、速写、素描作品等百余幅。展览将通过“兴趣为师:杜滋龄的早期绘画”“传承出新:杜滋龄的80年代”“步履南北:杜滋龄的90年代”“天山南北:杜滋龄的新疆题材”“雪域高原:杜滋龄的西藏题材”“万里之行:杜滋龄的旅行足迹”“线的交响:杜滋龄的速写与写生”七大板块,以文献和作品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呈现杜滋龄先生的艺术历程以及多面探索。展览于2016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篆籀丹青—吴昌硕的艺术世界
展览由辽宁省博物馆与浙江省博物馆联合举办,于2016年10月28日 至12月25日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本次展览展出两馆所藏吴昌硕以及其传派名家各个时期的绘画、书法、篆刻作品。在诠释中国传统艺术魅力的同时,为观众展示一代宗师巨匠令人震撼的艺术世界。
吴昌硕(1844—1927),原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后以字行,别号缶翁、苦铁等,浙江安吉人,近代中国画坛巨擘,海派名家。其嗜艺终生,诗书画印冠绝一代,堪称近代画史上真正意义的文人画家。 百年来,吴昌硕的艺术影响经久不绝,其全面造诣与煌煌成就泽被艺坛,陈师曾、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等众多名家大师,无不从吴昌硕艺术中获得启发,汲取营养。
中西之间—司徒安(Anthony Stones)雕塑绘画艺术展
司徒安,1934年出生于英国,拥有英国、新西兰和爱尔兰三国国籍,获得英国皇家雕塑家协会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协会院士等荣誉。2001年起开始从事中、英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多所美术院校任职。司徒安先生在雕塑、绘画和设计等方面创作了众多艺术精品,同时还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此展是“2016年度中国美术馆国际美术作品捐赠与收藏系列展”之一,展出司徒安先生二百余件作品,全面展现其在雕塑和绘画方面的成就。于2016年10月28日至11月6日展出。
风规自远—金陵四老书法作品展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精神支撑。书法不仅仅是艺术,它首先是中国的文字,而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所以说中国的书法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由江苏省美术馆精心策划举办的“风规自远—馆藏金陵四老(胡小石、林散之、萧娴、高二适)书法作品特展”,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学术性展览。本次展览作为江苏省美术馆“典藏活化”系列展览之一,充分利用馆藏资源,遴选出馆藏金陵四老书法精品奉献给广大观众,旨在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展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统文化魅力。于2016年10月18日至11月9日展出。
此中有真趣—纪念陈半丁诞辰140周年艺术展
在陈半丁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与相关机构合作举办展览,以200件左右陈半丁书、画、印作品,呈现陈半丁精彩的艺术世界。作为京津画派代表人物之一,陈半丁的艺术既有海派之渊源,又有明清诸家的艺术润泽,具有扎实的传统基础。他的创作花鸟、山水兼善,能作人物、翎毛,尤以大写意花卉最为著名,又擅铁笔与八法,可谓艺术全才。作为20世纪北京画坛领军人物,陈半丁以突出的艺术担当,为中国绘画传统的延继大声急呼,为中国画组织机构建设上下奔走,在北京乃至全国画坛都享有威望。展览于2016年11月10日至11月20日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朽者不朽”: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先行者—陈师曾诞辰140周年特展
“朽者”何许人也?又缘何“不朽”呢?陈师曾名衡恪,字师曾,号槐堂,又自号朽、朽者、朽道人。值陈师曾诞辰140周年之际,中国美术馆汇同北京多家文博机构,聚集其各类艺术作品两百余件,一方面展现其于中国画各科推进的传承与创新,另一方面呈现其于书法、印章、诗词以及漫画、画铜、笺画等多方面的综合艺术成就,尤其是特设专厅,以“沙龙雅集”方式钩沉其生平、交友、著述,力图部分还原陈师曾与民初文艺界往来的艺术交往圈。在全面研究展示陈师曾的画学思想和艺术实践的同时,我们也希望借此揭示其对于二十世纪中国画走向现代的开拓价值和文化启示。展览于2016年11月11日至12月20日展出。
平畴远风—吴悦石书房联书法作品展
荣宝斋书法馆于2016年12月10日至18日举办“平畴远风—吴悦石书房联书法作品展”,此次展览展出吴悦石先生书房联书法作品一百件,作品联句内容高雅、意境深远,作品书体多样,既有古穆朴厚的篆隶书,又有遒逸雅健的行草书,均是吴悦石先生今年创作的精品佳作。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的《平畴远风—吴悦石书房联书法作品集》也同期出版发行。
吴悦石,1945年生,现居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艺委会主任,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吴悦石工作室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责编/杨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