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之所至,文如流水
——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
2016-04-15福建省建瓯市通济中心小学游洋琴
福建省建瓯市通济中心小学 游洋琴
兴之所至,文如流水
——小学习作教学之我见
福建省建瓯市通济中心小学 游洋琴
“兴”是《诗经》最重要的写作手法之一,其功能便在于“引发”。比及写作教学,当前横亘在它面前的首要问题是学生的畏难情绪,因此,笔者以为,要突破写作教学的瓶颈,其最大的功夫也在于“兴”,既引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放胆行文兴之所由
我国《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这便提示我们,写作教学要良性发展,首先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使其可以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让他们可以自由地在言语王国中翱翔。简而言之就是要鼓励学生放胆行文,以此引发其表达欲望。
小学习作是在写话基础上的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关于“写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需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关于“习作”,则明确需引导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首要前提是学生们敢写、乐写。而最易于学生放胆行文的莫过于生活随笔,凡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均可入文,自由驰骋,信笔为文,最容易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此,我们提倡培养学生每日一记的习惯,把日常发生的事情及时回顾并记录下来,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让这一简单的习惯兴起学生写作发展的那股“东风”,最终促成写作素养的质的飞跃。
二、以读带写兴之所重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个基础越深厚,写作的根基就越牢固,潜力也就越大。
(1) 从教材入手
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典范,也是积淀语文知识的源泉,从知识、情感、能力的培养都做了系统、科学的编排,只要我们利用好教材,挖掘与教材相关的内容的拓展空间设计想象练笔,拓展学生的思维,可以有效引发写作的兴趣。
如《只有一个地球》,这样的文章极易引起学生们对生活环境的关注,笔者因势利导,学生们纷纷举出自己耳闻目睹的许多破坏环境的现象。接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学生们很快便编出了童话故事《课桌哭了》《青蛙的控诉》《垃圾桶的对话》……
教材文章均是立足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精挑细选之作,可读、可仿、可延、可引,不能不说是由感性的阅读向写作知识、写作能力过渡的最好桥梁。
(2)课外阅读
新课标对每个年级的阅读都有独立的要求,尤其是对五六年级提出: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00万字。随着学生文化底蕴的日益丰富,也会为想象和创造大开绿灯,请看下面这个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一眼望去是碧绿的叶子。叶子离水面很高,像亭亭的少女的舞裙。密密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荷花,有的开了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袅娜地开着,还有的羞涩地打着朵儿;正如一颗颗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微风拂过,送来缕缕清香,仿佛从远处传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挨挨挤挤的,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这是一个学生熟读了《荷塘月色》后,受其含蓄和细致描写的文学作风的影响而写的《荷塘》中的片段。乍一看,真不敢相信它出自一个六年级的小女孩之手。学生们的可塑性、模仿性可见一斑!我们要让学生在自由阅读中,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从而真正引发其兴趣,使其做到信手拈来,享受作文,享受快乐。
三、多元评价兴之所发
写作教学作为教育的一部分,是极其复杂的一个系统,根源在于它的作用对象是人,是具有能动性的一种存在。写作教学成败关键就在于能否激发这种能动性。而要激发学生们的写作能动性,单靠个体的阅读和初写作还不够,还得让学生们学会推敲和修改习作,需调动学生们的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作文评改形式,多元评价,引发其再写作的能量。
1.自评自改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我们应该让学生意识到自主评改的意义,教给学生评改的方法,使他们乐于善于评改自己的习作。
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法、推敲法,边读边思,边思边改,进行增、删、换、改,并给自己的习作作出评价,写上评语。在这个过程中,交给学生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通过推敲,考虑词语的锤炼、修辞的应用等。评价的内容可以是多元的,包括知识与技能,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互评互改
写作教学需着力倡导交流意识而且这种交流应是多维度的。传统作文教学流程(教师命题——学生应题——教师批改)往往限于低效的语言层面。这种单维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交流。在此,我们提倡多向交流,其维度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自我,乃至更广。《课标》在“教学建议”及“评价建议”中就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在学生学会了自改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培养学生的互评互改能力。
3.教师评改
在交流中,教师可能是也应该做最好的读者。多尔认为“‘平等者中的首席’(first among equals)界定了转变性后现代课程中教师的作用。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作用没有被抛弃而是得以重新构建,从外在于学生情境转化为与这一情境共存。”站在读者的立场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间零距离的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教师更客观地深入学生的文本,深入学生的心灵,而不是权威的硬性仲裁。
作文批语不在长而在精,要让学生感到春天般的温暖,获得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使学生产生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亲近作文、喜欢习作。
总而言之,要调动多种手段,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精心培育、保护、增强学生写作兴趣,使他们乐于习作,勤于习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教而教”。 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学生不是一块供聪明的教师捏成文化人的胶泥,他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写作教学的真正意义不在于教学生写,而在于引发学生写的欲望。此所谓“‘文教’之道在于‘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