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选材“三字经”

2016-04-15安徽李仰臣

中学生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字经选材文章

◎安徽 李仰臣



作文选材“三字经”

◎安徽 李仰臣

名师档案

李仰臣,中学高级教师,安徽省阜阳市优秀教师,界首市语文骨干教师,一直致力于作文与阅读方面的教学与研究。近几年来,先后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语文报》《疯狂作文》《初中生天地》等全国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300多万字,并指导学生发表习作数百篇。现为多家报刊特约作者、兼职编辑。参编多部作文指导和中、高考复习资料等系列教辅丛书。

要做一件新衣服,我们在设计好衣服的款式之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挑选适合做这件衣服的布料。所以说,做出来的衣服漂亮与否,跟所选的布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同理,一篇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也直接决定该篇文章的成败。这就是说,大家如果想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就要在选材这个环节上下功夫。那么写作时如何更好地选材呢?请看我为大家总结的选材“三字经”——真、小、新。

一、真——精心选材,真实表达

文章贵真。这需要我们说真话,抒真情,要从自身经历中选择动人的人、事、物、景,而且要“确有其人”“实有其事”“实有其物”,切不可天马行空、凭空编造。只有将那些融入自我体验和感悟的真人、真事、真情变成流淌于笔端的文字,文章才能成为心灵的舞蹈、灵魂的高歌。

1.关注自己的生活

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活泼泼地流个不停。”我们要多留心生活,多观察生活,多体验生活,走生活作文之路。做生活的有心人,不仅要观于眼,闻于耳,更要感于心。这样,才有利于信手拈来需要的鲜活素材,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精妙和深邃,写出的文章才能更感人,更富有深意。例如学生习作《“劳动报”诞生记》,主要记叙了“我”参与办手抄报的过程,从老师布置活动任务,到“我”给手抄报起名、确定材料内容、设计版式等,无不井然有序、条理清晰地表现了“劳动报”诞生的过程,结尾点明感受:“我真正体会到了办手抄报的乐趣,那就是有苦有甜、有忧有喜;既需动手,又需动脑;既长见识,又增能力。“

2.力求“我手写我心”

初中语文“新课标”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发自内心的真实感受和认识,而不是虚假的,也不是为了写文章而装腔作势“挤”出来的。例如考场作文《丝线里的爱》,作者从个人成长经历中选材,透过“妈妈自制衣服”这一点,来写自己内心世界的成长(少不更事→过于自尊→体贴懂事),表达妈妈对“我”的爱(丝线里的爱,就像静静的花开,永不凋谢),情感真实而动人。

3.文章要饱含真情

作家巴金的作品有一种勾魂摄魄的魅力,若要探询其写作秘诀,那就是“靠感情动笔,仅此而已”。就是说写文章时一定要融入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才容易打动读者的心弦。例如浙江省嘉兴市中考优秀作文《圣诞节的礼物》,文章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优美的语句,不矫揉,不造作,好似与读者拉家常,娓娓道来,十分亲切自然。感情真实,对美好童年的留恋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不禁勾起读者对童年的美好回忆。

一篇文章的选材是否得当,直接决定该篇文章的成败。

二、小——小中见大,见微知著

生活中环绕四周的大多是平凡小事,要想从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就要灵活掌握小巧的选材方法。也就是用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写出深邃隽永的意义,达到一叶知秋的表达效果。

1.小人物,大境界

就是以社会上不出名、生活中平凡的小人物为叙写对象,通过塑造小人物的形象,揭示其闪光的性格层面,彰显其高贵的人格,喻人以大道理,动人以大感情。如朱自清笔下的父亲,又如杨绛笔下的老王,就是这样的小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总有激励心灵、感化读者的地方。例如考场作文《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作者将目光投向底层“小人物”——夜间卖烤红薯的一对老夫妻,表现的却是久违了的“大美”——真诚的相互体贴、关爱,发自内心的知足、幸福。情节看似平常琐碎,画面却厚重感人,体现出文章选材以小见大的特色。

2.小事件,大道理

我们身边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缺少曲折离奇的情节,大都是一些平凡人物或生活琐事,似乎找不到触动心灵的地方。其实,只要我们从小处着笔,往深处开掘,就能体察到生活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收到管中窥豹的表达效果。例如莫怀戚的《散步》,文章叙述了“我”与母亲、妻子、儿子一起散步这件生活中的寻常事,在散步中祖孙意见发生了分歧,思忖再三后,祖母顺从孙儿意见走小路,最后特写了“我”背着母亲以及妻背着儿子向前走的动人情景。作者通过这件小事,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开掘出颂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的深意,可谓小中见大。

3.小事物,大寓意

写文章时,还可以通过选取生活中自己非常熟悉的小物件,并对其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表达深刻的主题。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通过对如今盛开的紫藤萝花的描写,追忆十多年前紫藤萝的遭遇,作者睹物释怀,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的宁静,进而揭示其象征意义: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感悟到生命的永恒,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这便是以小见大、托物喻理的妙用。

4.小细节,真性情

小细节是指作品中一些富有艺术表现力的细小事物、人物的某些细微的举止行动,以及景物片段等具体细腻的描写。细节虽微,却关照世间百态,展现风土人情;分量虽轻,却能刻画人物性格,丰富作品内涵,最终达到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效果。例如父亲对子女的关爱有很多,难以一时全说清楚,而考场作文《走近了才知道》片段是这样描述的:

一大早,我便被厨房里乒乒乓乓碗器敲击的声音吵醒了,我不耐烦地出了房间门,皱着眉头来到厨房。是他!粗壮的手臂拿着锅铲不熟练地翻炒着,整个上身也随之摇晃。头上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下来,在明晃晃的灯光下格外闪烁。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时竟望得出神。

作者选取了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幕—“爸爸为我做早餐”入手,细节真实,让人心动。

三、新——突破樊篱,另辟新径

众多考生同题而作,只有选用新鲜的材料,才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嚼别人嚼过的甘蔗,总让人大倒胃口。我们都应该有一截属于自己“专利”的新鲜甘蔗,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与时俱进,弃故纳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文选材应当与时俱进,将新近出现或发生的事情,具有时代特征的新景象、新理念、新风尚等诸多热点引入自己的文章之中,反映社会的新面貌,把时代的影子照下来,让阅卷老师兴致大增,进而得到高分。如考场作文《传承,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作者从最新的中国电视节目选材,由《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写到《中国成语大会》,新颖真实,容易感染读者。文章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纵深论述,阐释了文化传承对中华民族的重大意义。

2.经历独特,故事精彩

学生的生活看起来相似,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成长历程,不同的生活圈子。只要用心去观察生活,我们就一定能“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然后把表现独特经历的材料筛出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写出好文章。例如某个学生记叙自己“第一次来到丽江”的个人经历,叙述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以及自己的忧思:“那个应该静静坐落在世俗的烟尘外的古镇,那个应该山清水秀、民风淳朴的古镇,那个应该飘荡着悠远驼铃声的古镇,现在,却被拥挤的人群踏在脚下。”这些文字显得自然而深沉,其中饱含了一个新世纪中学生对古朴纯净的农耕文明渐行渐远的深深无奈与悲伤,余味悠长。

3.学会变通,推陈出新

大多数考生是从家到校、两点一线,生活有时过于单调和闭塞。要求他们从中选取新鲜的材料,有时似乎勉为其难。我们不妨运用变通之法,对陈旧的素材(既指那些古今历时已久的人物和故事,也指那些长期以来被作者广泛运用的素材)进行改造,可以撇开一般性的认识观念,从一个新角度去理解分析,挖掘材料本身蕴含的思想内核,力求出奇制胜,让人耳目一新;或者把老材料写得具体一些,描写那些读者不熟悉的细节,更容易激发阅读的兴趣。例如考场作文《自律》,考生从学过的课文中选材,将“我”化作高尔基笔下的一只海燕,并通过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海燕的形象,即在荣誉和利诱面前,不懂自律,贪图享受,最后失去了在暴风雨中搏击的力量,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从而揭示出只有自律,才有自由的道理,这在当今时代更具有警醒意义。

4.反弹琵琶,视角独特

在准确立意的前提下,考生不妨运用发散思维、逆向思维,转换选材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去构思选材,让普通的材料焕发出新的意趣。例如考场作文《宜居城市里的故事》,反向选材立意,以过去传说中的宜居城市为背景,突出地反映了如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以及社会人际关系问题,表达了人们对宜居城市生活的渴望和信心,视角新颖独到,别具匠心。

【佳作展台】

猜你喜欢

三字经选材文章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环己烷冷液倾析器腐蚀与选材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朗朗韵味话经典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实木门窗的选材应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