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出台频仍 效果焉能“自嗨”
2016-04-15天酬
文/天酬
新政出台频仍效果焉能“自嗨”
文/天酬
开年以来,新政频出。无论是早已寿终正寝的股市熔断,还是仍在竭力打磨的油价地板,抑或是风声不绝的燃油消费税之“四调”,在频遭坊间反弹的同时,亦加剧了国人对相关国家部委理政智慧的担忧。
其实,重大决策失误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比贪污腐败更可怕。君不见,搞所谓“创新”管理,拿公众的切身利益去试运行、交学费,政策出台无几就戛然而止者有之;搞政绩工程拍脑袋敲定,花费巨资的主干道刚开通就堵,大手笔兴建的飞机场、火车站经年门可罗雀,拆得比修得快者有之;搞一纸文件“半夜鸡叫”即限行限购,一俟反对声四起,仓皇间朝令夕改者亦有之……如斯的教训比比皆是。重大决策“适销对路”的关键是要规避权力任性和长官意志的惯性,提高决策的可行性、科学性和民主性。
据接近政府部门的消息人士透露,有关部委正在研究酝酿再次调整国内成品油消费税,还将继续提高汽、柴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尽管传闻仍处在“或”的阶段,可其激起的舆情涟漪甚为可观。基于成品油消费税曾连续上调三次的既往频次,及去年12月成品油价格暂缓调整的背景,很多人“宁信其有”。而就舆论解读看,若提税消息属实,原因也会沿袭之前的“油价治污”逻辑。
应该说,在我国环境治理形势严峻的当下,通过上调成品油消费税,或许可能相对达到抑制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的目的。但接连提高成品油消费税,不仅直接考验着消费者对频繁提税的承受力,还很容易引发广大消费者的质疑:环境治理是否已陷入“提税依赖”?成品油提税跟环境治理的关联性究竟又有多少?在治污方面,是否又该动辄将提税作为前置性政策选项?
上述质疑,不无道理:其一,一年半不到的时间内,成品油消费税已上调了三次;其二,当前包括消费税、增值税、城建税、教育附加费等在内,成品油价格组成里已近“一升油半升税”,这必然会对国人心理预期产生影响。而要缓释此种影响,则须将成品油消费税调整建立在充分论证、厘清重复计税等基础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扎扎实实做好正反两方面科学论证,特别要注重研究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问题,充分吸纳民智集思广益。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汉·王充《论衡》)房子漏不漏,住户最知道;政策好不好,百姓最清楚。为政者要走出庙堂,到草野和江湖中去体察民情民意。民情民意就是官声的镜子,有作为的官员无不高度重视民情民意,并能够从中察觉为政的得失,获取理政的重要依据。
“凡谋之道,周密为宝。”(《太公六韬》)谋定好政策是做好新一轮供给侧政策改革的先手棋。唯有把深入调研与科学决策结合起来,搞好基础数据测算,善于解剖麻雀,摸准摸透真实底数,准确把握分寸尺度,防止就事论事甚或本末倒置,才能让政策广接地气人脉,才能让改革切实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