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時政短評:中醫姓“中”的現代之路

2016-04-15明遠

澳门月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治療產業發展

明遠

談到中醫,大概不少人會聯想到氣、陰陽五行、經絡臟腑、望聞問切這樣的詞彙,也許中藥、針灸推拿、氣功這些常見的治療方法日常生活中不少民眾都曾經歷過,更尋常不過的是港澳街頭的那一碗涼茶,帶著中藥藥理的功效成為平常生活頭疼腦熱最便捷的藥物。

經歷過五四以來百年的西化浪潮,中醫藥雖然看似走入尋常百姓家中,卻在醫學領域中越走越窄,在國內一些地區甚至出現無路可走的窘迫情境。作為民族醫學的中醫早已經不單單是一門醫學,更是中國古哲學、中華文化的完美呈現,試問全球迄今存活的醫學脈絡中又有哪一派可以有中醫接“天、地、人”三氣,講究個體的辨證治療的?這樣一種既古老又充滿現代“私人訂製”風格的中醫學是以陰陽五行作為理論基礎,將人體看成是氣、形、神的統一體,通過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機及人體內五臟六腑、經絡關節、氣血津液的變化、判斷邪正消長,進而得出病名,歸納出證型,以辨證論治原則,制定“汗、吐、下、和、溫、清、補、消”等治法,使用中藥、針灸、跌打、推拿、按摩、拔罐、氣功、食療等多種治療手段,使人體達到陰陽調和而康復。相對於西方醫療對於“細菌”、“病毒”的消滅療法,中醫治療卻希望可以協助恢復人體的陰陽平衡,因而中醫學的最終目標並不僅止於治病,更進一步是幫助人類達到如同在《黃帝內經》中所提出的四種典範人物,即真人、至人、聖人、賢人的境界。

當古老的中醫在面對多種困境之時,中醫的復興之路、現代化乃至國際化之路都顯得前路漫漫,也難怪多少門外之漢時不時出來叫囂中醫應當廢除,且先來看看中醫藥被人詬病,主要有哪些原因呢?

其一:中醫教育,西式教學,人才斷層,品質不佳。談起看中醫,很多人想起來一定要看老中醫,某種程度上有一定道理,老中醫不僅受教於傳統中國醫療理論中,更是在常年累月的行醫中累積了不少經驗,能夠快速施治。而今天因為教育體系中摒棄傳統理論的學習與傳承,採用西醫分科問診的方式教育培訓中醫師,一來不僅強化中醫對西醫技術的依賴,二來更摧毀了本身中醫師需要建立的中醫理論體系,導致最後年輕一代中醫師往往多採用西醫理論與問診,效果自然難以令人信服。

其二:中藥劑型,選擇仍少。中醫生的處方單一開,大多建議煎服中草藥,忙碌的現代人一來覺得不便二來覺得耗時太久,往往沒有耐性,使得患者輕易就放棄中醫藥治療手段,而改用西醫中片劑或者針劑的快捷治療模式。儘管有顆粒中藥的產生,其藥效與後續效果往往不能說服患者。再加上即使通過藥物提取的方式,目前內地、港澳的中成藥製劑也出現品種相對單一,更因為銷售利潤低下的原因使得不少商家甚少開發,從而也使得辨證治療的中醫師們在開藥方時進退兩難,目前兩岸四地中也只有台灣在科學中藥的提取上走在了前列,不僅有經典的方劑,更有單一的中藥顆粒或者粉末提供方便中醫師依據病人實際情況組合開方。

其三:中藥變成現代農副產品,療效打折,威脅中醫長存。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中藥培訓與生產基地,但是因為大陸近年來土地、空氣等污染加劇,使得不少原本的中藥材在初期培植過程中就已經開始異化,甚至產生毒素,特別是人工批量種植中農藥噴灑加速生長或者防治蟲害等破壞了中醫傳統種植的方法從而影響療效,加上運輸過程中的二次污染與保存不當,中藥的品質大打折扣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以前也許3劑中藥可以治好的簡單病症,現在中醫即使開出7副可能也難以徹底康復,而這樣的罪責,民眾往往會責怪醫生不會看病,中醫沒有療效,長此下去,中醫將毀於中藥之手也並不是聳人聽聞的言論。

其四:中醫藥未全部納入保障體系,特別是內地不少地區,不少中成藥並未納入醫保、農保、社保體系中,導致病人基於經濟因素考量從而放棄中醫藥治療。

面對中醫的艱難處境,國家自“十二五”規劃以來開始強調復興中醫藥,以及發展產業化方向,其中選擇澳門作為中醫藥發展的重要基地,特別是在中藥的研發上,無論是在澳門科技大學、澳門大學還是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投入上都可以看見國家對於中醫藥復興的期待與澳門將中醫藥產業作為產業多元化四大訴求之一的厚望,很多在內地與香港無法實現的科研突破與技術創新,在近幾年的澳門卻不斷突破,傳統上地域狹小、本土人才有限的障礙也在不斷被突破,形成新的復興與產業契機。現在澳門在中藥科研上不斷取得國內、國際多項專利,未來如何將中醫藥研究轉化為切實的中醫醫療服務與產業發展,需要在不同的面向上進行長遠規劃:

(1)成立中醫藥綜合發展委員會。澳門既然擔負起國家中醫藥研究重要基地的責任,同時又將中醫藥列為四大多元產業之一,同時又是目前多元化發展較為有效的產業之一,必須要有整體的中醫藥發展委員會研究澳門本地的中醫醫院式治療,推動中醫藥立法、中醫藥人才整合等工作,加速進行人才與資源整合,避免中醫進一步走向民間醫學的方向,從而造成人才斷層、資源分佈不均等問題。

(2)建立並規範中醫中藥管理發展制度,強化監督與管理,加強本澳民眾乃至內地遊客對於澳門中醫服務、中藥材提供與中成藥的信任度,進一步整合擴大澳門的中醫藥市場,一方面服務好本土居民,另一方面更藉助內地遊客的龐大商機發展本土中醫藥產業運營。

(3)有關中醫藥立法必須進一步推進,對於現行醫療法案中關於中醫生、中醫師、推拿師、針灸師的法律進行符合時代發展的修訂,進一步引導青年中醫師創業、就業工作等,保障基本工作權益。

(4)強化現有科研平臺,進一步提升人才培訓的管道與力度。一方面繼續鼓勵與支持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重點實驗室的研發,鼓勵進行產官學研的合作,將科研成果進一步產業化、商業化,而並非單純將科研成果停留在論文發表階段。同時不斷提升本澳中醫藥人才的培養,短期內也許無法培育出大量符合需要的人才,但必須要有長遠投資培育的眼光,強化人才的培育,此外適時引入兩岸其他地區優秀人才,不能固步自封。

(5)推進產業化發展,推動與橫琴、內地以及國際知名藥企等的合作,將澳門現有的研發成果不斷推出,積極尋求區域與國際合作,藉助澳門已有的中葡貿易平臺、橫琴等優勢,進一步將澳門中醫藥的研發優勢“走出去”,形成澳門獨有的品牌優勢,形成更大的Made in Macau或者Created in Macau的口碑效應。

只有在人才、科研、法律制度、市場與民眾等多個環節發展與推廣中醫藥,中醫藥才能真正作為中華文化的瑰寶一代代傳承下去,也只有全方位的發展才能使得中醫藥真正成為助力澳門3.0發展的多元化產業之一,中醫藥也才能在姓“中”的現代之路走得更加自信與快速。

猜你喜欢

治療產業發展
遊記的形成與發展
中庸之道的傳承和發展
院舍治療VS社區治療
時寒冰 第五次產業大轉移將為中國未來30年帶來巨變
開闢發展新境界
樊綱 要用創新的精神來看待健康產業
文創與產業孰輕孰重?
澳門文化產業資助:“輸血”VS“造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