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中醫路:澳門緊握中醫藥未來主導權
2016-04-15卜樂
卜樂
中醫藥文化一脈相承
中華文化在世界上有著悠久的歷史,中醫藥的形成、發展與中華文化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關係,兩者在歷史互動的發展過程中,中醫藥文化不斷受到中華文化的薰陶,不斷汲取中華文化的精髓,逐漸地形成了世界上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也構建出中國獨有的特色醫療體系,並且在數千年來捍衛著中華兒女的健康、擔負起防治疾病的職責,因此某種程度上沒有中華文化就沒有中醫藥,反過來說沒有中醫藥的存在,中華文化的發展、中國人命脈的延續都將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和影響。事實上,中醫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及文明發揮過巨大作用,而且也為世界文明的發展作出過不小貢獻。中國醫學在世界上影響深遠過往曾影響到日本、韓國、越南等,在日本稱為漢方醫學,南韓稱為韓醫學,而北韓(朝鮮)則稱為高麗醫學,在越南又被稱為東醫學,這充分證明中華醫學在世界醫學史和文明史上的廣泛且深遠的影響。
自新文化運動以來,中醫不科學之說就沒有停止,其實這需要審視我們從何種角度來看,若以評定現代醫學的科學尺度(量化的標準)去評價中醫,因是兩種不同的醫療體系,所以結果當然不會一致,這樣就說成中醫不科學要廢除,試問合理嗎?再者,中醫藥除了匯集著傳統中華文化的精髓,同時亦是民間智慧、生活歷史的寫照,更是中國國粹之一,廢除中醫就是破壞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遺產,破壞數千年來捍衛中華民族的健康堡壘。作為一個完整的醫療體系,中醫學推崇整體觀念,強調天人合一,並以辨證治論的原則來制定多種治療方法,這種以人為本、重視個體化治療及靈活多變的古老醫學經過千百年來的發展仍然顯現出其獨有的醫學價值與歷久彌新之處。
現時世界各國對中醫藥的療效和中醫藥文化爭相推崇, 紛紛認同中醫藥的療效,來我國研究和學習中醫中藥,特別是來華留學生等日漸增多。而現時中醫的針灸療法在世界各地及歐美各國都獲得認同和肯定,這樣的事實往往勝於雄辯。反觀社會上少數認為中醫不科學應要廢除的想法往往就會借題發揮,言之鑿鑿說出廢醫之論,是否合理,應該值得大家去深思。
從歷史步入現代
相對於內地曾經的社會氛圍的變化,中醫藥在香港與澳門因為地理、政治等因素的影響,發展狀況較為類似,路徑也有不少相同之處。探究其歷史背景不難發現:
1、在20世紀中,港澳均為外國殖民地,中醫藥一直被視為民間醫學模式。
2、當時的殖民地政府對港澳本地的中醫藥傳統醫學採取既不承認亦不干涉的放任政策,任由民間自生自滅的發展。相對於同一時期的西醫,中醫藥收費低廉更加賦予平民化色彩。
3、港澳兩地的中醫藥傳承限於社會環境多以師徒形式出現,中醫藥人才多來自國內的新移民。
4、兩地中醫藥傳承歷史大多保持中醫藥的原始風貌,因為在歷史上缺乏學院制教育與管理,以及港澳中醫生、中醫師不可以處方西藥等原因,使得港澳地區的中醫藥反而保持了中華醫藥的傳統模式。
5、早在1938年澳門衛生局就頒發了第一個中醫師執照;1949年,澳門衛生局頒發了第一個中藥房牌照。為了加強澳門的中醫藥管理,從1990年開始,澳門衛生局相繼頒布了規範中醫藥的相關法令法規。這些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早於香港,更早於內地中醫藥的制度化管理。
現時澳門共有中醫超過600多名、私營中醫診所160多間、中藥房130多間、中藥入口商115間及中藥廠16間。接受中醫診治人數超過110多萬人次,平均每人接受過2次中醫服務,這樣的數據足以證明中醫藥在澳門成為了民眾最自然的選擇。
歷史的積澱使得澳門在中醫藥領域成為兩岸四地的優勢之地,自國家實施“十二五”規劃以來中醫藥逐步受到重視,在“一帶一路”框架下,澳門的中醫藥產業也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事實上除了歷史積累與民眾中的普及等因素外,澳門具有很強的優勢發展中醫藥產業。
澳門目前擁有“中藥品質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室內的高科技設備已達到世界先進水準,同時澳門擁有自已的高等中醫藥教育學術機構,可以提供足夠及不同層次的高等中醫藥人才,為推動中醫藥科研走向國際提供了有利條件。而世界衛生組織亦在澳門衛生局設立“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藥合作中心”為國際傳統醫藥衛生官員和專業人士提供培訓,此外橫琴粵澳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的成立也為澳門中醫藥產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在多種有利因素支持下,澳門中醫藥發展正迎來一個好時機。但美中不足之處是澳門土地面積有限,僅為32.8平方公里,人口也只得63萬左右,在過往的歷史背景影響下,澳門欠乏中醫藥發展方向,缺乏中醫院或具有規模的中醫藥門診、中醫藥研究中心以及研發型的製藥廠等。加上現時中醫人才大多數較為年輕,無論在工作經驗、臨床實踐還是研發層次等方面仍需要努力,這樣才能配合到未來澳門得來不易的各種中醫藥發展機遇。
而進入現代社會,傳統醫學的現代化也成為了中醫藥在各種發展契機下的新的時代命題。中醫藥現代化是現代社會的需要,就是把傳統的東西在科學與技術中釋放,中醫藥現代化與中醫藥傳統化從字面上理解,是矛盾和含糊的,有些人認為中醫藥現代化不可為,現代化會摧毀中醫藥的傳統核心價值,有些人就認為應用現代科技去瞭解研究和發展甚至進行翻天覆地的改變就是中醫藥現代化途徑。實際上發展中醫藥的現代化,就首先要瞭解中醫藥文化起源、歷史和發展背景,老祖宗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經過數以萬次人為臨床驗證得出的成果,但限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文化風俗,在現今的角度來看,當然會有不同的見解或偏差。所以如何在不失其本意的情況下,令到中醫藥各方面都能適應現今社會發展的需要,是現時研究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的熱門重要課題,從古代以砂鍋熬湯到科學顆粒中藥,從膏丹丸散到注射針劑,從依靠望聞問切到借鑒影像技術,都是中醫與時俱進的方向。而中醫藥現代化的最終目標,就是令到臨床療效能獲得一致的認同和肯定,這樣才有利於中醫藥邁向世界,成為國際性醫療手段與醫學文化。
中醫藥本身就是一門經驗醫學, 所以臨床經驗是非常重要的, 現時雖有非常好的條件去學習中醫理論與技術,但是就臨床而言新一代的中醫卻缺乏經驗, 形成診療效果不佳,甚至令市民對中醫治療效果有所質疑,事實上,中醫的療效是肯定的,只不過出現問題的是醫生本身的技術水平,因此延續中醫傳承以師帶徒的形式來培育新一代的中醫, 對於他們而言是非常切合實際的需要, 亦是國家倡導中醫藥需要傳承和發展的方式之一。回顧澳門中醫藥發展的歷史,這種師帶徒的形式就是澳門中醫傳承發展的主要特色,但過去限於師徒傳授多以臨床經驗為主,同時缺乏足夠的理論和認證,所以這種傳統形式也多有不足。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 師帶徒的發展亦需配合社會的發展需要,在臨床經驗的強化過程中更不忘中醫理論體系的學習,故傳統傳承的模式需要作出新的改變。
人才不應成為“短板”
然而把握中醫藥發展的機遇、產業發展的契機與強化中醫傳承,除了中央政府與特區政府不斷推出的利好政策外,如何在有限的人口與短缺的土地資源中,合理儲備人才,推動人才進行科研、生產甚至進行中醫藥的推廣的工作,真的值得大家共同關注和探討的熱門社會議題。
觀察今天澳門的中醫藥人才的分佈現狀,不難看出,在年齡層出現兩極化的現象,可以說甚至出現了青黃不接的尷尬處境。因中醫藥的傳承是以臨床經驗為重要組成部分,現時年青一輩的中醫大多為二十多歲,雖然他們相對老一輩的中醫有較高及正規的中醫學歷,但臨床經驗就顯得非常不足夠,加上澳門的中醫藥行業以私人營運診所性質為主,在臨床上遇到有問題時只可靠自已去解決。因此就出現了老一代與青年一代兩極分化的孤立現象,不僅導致中醫傳承受阻,更妨害了新一代中醫的長期實踐與培訓,若要從根本上解決這方面問題,就必須嘗試:
首先,由政府牽頭支持構建中醫院,以利於有系統培養高層次的中醫人才,在深化理論學習的同時系統化的進行臨床實踐,更有效、科學地培養澳門中醫人才,防止斷層化現象繼續擴大。
再者,特區政府應提供行政及資源上的輔助,資助及獎勵推行“醫師帶徒計劃”,以利於培養年青中醫的傳承和發展,這正是有利地配合了現階段國家強力推行的名老中醫醫傳承的發展政策。
此外,澳門應該成立一個類似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的部門,實行專項專才,統一規劃安排澳門中醫藥事業發展,尋求中醫藥與相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而針對年青一代的中醫,政府無論在政策上或資源上應適時進行調節與扶助。
現時澳門中醫藥從業人員中大約50%為較年輕一輩,(每年有20至30多名年青中醫註冊,增長率約3.5至6%之間)雖然他們現時回澳申請行醫執照的手續較為簡單,但當要開設診所時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租金與成本高昂,加上按規格裝修新診所需要費用最少也要30萬至50萬元,有些精華地段甚至過百萬不等,現在診所牌照批核除了經衛生局之外,還需要經如土地工務運輸局、消防等等部門不同項目的審批. 一來一回基本上都需要耗費8個月至12個月以上時間,而在這期間根本難以開診營運,這樣的情況發生在一般剛畢業的學生身上,加之經濟條件有限,其根本難以應付,所以開設診所幾乎越來越困難。若去診所或中藥房應徵中醫,限於年齡和經驗加上沒有病人基礎,根本沒有人願意聘請,就算請了薪金也不會高,因此有部分年青中醫為得到更高收入,選擇畢業後從事賭業或其它高收入的行業,希望能積蓄足夠數量的資金時,才考慮開設診所,重回中醫藥行業,但有一部分亦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完全缺乏信心,時間一長,已無心在中醫的行業發展。
而那些幸運能開到業的中醫亦需要長時間積存一定的病人數量,才能有穩定收入,但限於租金加幅驚人,如果能能維持到收支平衡就已經很滿足,更別說想得到高額的薪水報酬,因此近年來只有一半的中醫畢業生能從事中醫或相關的職業。而如此一來耗費五年甚至七年時間培育出來的中醫學生,不僅無用武之地更是浪費了澳門好不容易培養出來的中醫藥人才,有人卻無出路的困境對於長期的中醫藥發展是不利的。
澳門中醫藥在產業方面的發展因為依靠國家、特區政府的支持帶動,前景自然可以期待。但本地的私人中醫執業市場,雖然得到政府推出私人醫療市場的醫療劵惠民政策的助益,但限於中醫服務市場的先天條件不足等原因,若得不到政府在政策及其它資源上的扶持,很可能會出現中醫私人市場服務微企化、萎縮化及青黃不接的情況。這樣以中醫醫療市場不健全為基礎發展的中醫藥產業長遠看來,也並非是健康的狀態。
近年來,澳門社會老年化趨勢日益明顯,大部份長者都比較樂於接受中醫治療,因副作用少,加上中醫以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核心價值,在現今整個世界各國面對各種慢性病的醫療防治政策而言,中醫藥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和發展優勢。因此政府除了在今年修訂醫療業界各項執業準則外,還應給予醫務業界在政策及資源上的扶持,令到新一批中醫生學以致用,服務社會,以免令到中醫服務業出現人才錯配,甚至萎縮及出現斷層的情況。
產業發展的三大面向
澳門將中醫藥列入經濟適度多元化的產業之一,勢必需要對相關產業梳理發展方向,輔之以配套的戰略和具體措施方能夠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見其成效。這其中必須明確三大板塊的發展面向:
(1)全面推進中醫藥醫療市場產業化。未來在澳門本土與橫琴等粵澳合作區域可以加強中醫醫療服務,通過優惠及政策扶助支持企業發展中醫藥特色治療以名師帶徒的形式帶領本地年青中醫進行各種臨床實踐,進一步提高居民對中醫藥的信心與期望。同時適度推出醫療保健旅遊服務,在滿足本澳居民醫療服務的基礎上,結合本澳一年3000萬以上的遊客資源,做好市場定位與優勢宣傳,將一部分遊客吸引前來澳門或者橫琴相關合作園區展開中醫保健旅遊服務等,醫療旅遊產業在全球範圍內的興起勢必將帶來新的消費熱潮,澳門在這一波浪潮中,面對韓國、日本、台灣等地推出的優勢醫療服務,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更要適時推出自己的優勢,成功佔據市場份額。除此之外,治未病中心也應該加速成立,努力宣傳治未病概念,提高全民養生保健理念,從而將中醫在預防保健治療方面的領域功能進一步擴大。
(2)加快推進中醫藥科研開發、質量認證與產業化發展。事實上科研開發、質量認證與中醫藥產業的發展有著相互促進的協同作用,兩者密切不可分。國際新興科技在中藥研發上的應用,不僅有利於掌握新的中藥國際標準制定權,更實際推動中藥的現代化與國際化進程,有效地形成品牌實力。同時中醫藥產業的發展勢必對中醫藥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有利於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領域,從而在產業與科研之間實現良性的互動作用。某種程度上來說,科學中藥顆粒等的研發就是一個具充分說明力的佐證。
(3)打造澳門成為世界中醫藥會展、文化、教育中心。利用現有國家投放資源與澳門的中醫藥產業定位,結合國家“一帶一路”與中葡貿易平臺等多個現有基礎,進一步整合資源打造世界級的中醫藥會展中心、中醫藥文化及教育等發展平臺,從而不僅有效地傳播中國文化、發展產業經濟,更在傳播中有效地形成澳門的城市品牌與城市形象。
只有明確三大板塊的發展方向,在三者間取得平衡發展,才能真正有利於中醫藥可持續發展,為中醫藥走向世界提供更好的條件。中醫藥未來不僅是從中國走來,更面向全球,擁抱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