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谢冰莹三上前线

2016-04-14唐廉诚

湘潮 2016年3期
关键词:少将伤兵服务团

唐廉诚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全国人民掀起艰苦卓绝抗日救亡运动浪潮。

此时,因母故父病,谢冰莹悲伤过度以致身体受到很大影响,但她本着“救一同志,即杀一敌人”的理念,题写“不灭倭寇,誓不生还”的铮铮誓言,毅然到了长沙。仅4天就组织一切自备的“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9月14日,“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在长沙火车站誓师出征,各界人士和市民数千人送行,担任团长的谢冰莹高举团旗,率领团员随第四军吴奇伟部开赴上海嘉定抗日前线参加第二次淞沪抗战。“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分为4个组到五十九师、九十师野战医院帮助工作,她们在战争的腥风血雨中夜以继日地轮班为伤员擦洗伤口、包扎换药、端水喂饭、代写家信、募捐书报、安抚情绪等,并随军转战到了苏州、无锡、常州、镇江等地,沿途向民众宣传抗战救亡,深受广大军民好评。何香凝在上海见到为伤员募捐药品和书报的谢冰莹,即兴题赠:“征衣穿上到军中,巾帼英雄武士风。锦绣江山遭惨祸,深闺娘子去从戎。”巴金、柳亚子、田汉、黄炎培、陈铭枢等都给她赠诗壮行。

1938年3月,谢冰莹到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部任秘书。其间,她进行战地采访并撰写关于台儿庄大捷的战地通讯、报告文学,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9年4月,谢冰莹带领“重庆妇女战地服务队”,随军转入武汉会战的汉口、宜昌、当阳等地,开办前线救护人员训练班,沿公路设立12处伤兵招待服务所,慰问张自忠第三十三集团军将士,为湘雅医院战地服务队当向导到湖北浠水、广济、黄梅等地救援伤兵,后转战到老河口前线。谢冰莹因在抗战宣传和战地服务的杰出贡献,1939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授予少将军衔(当时被授衔的女将军7名,其中宋美龄等中将3名、少将4名)。谢冰莹一家在抗战中出了3名少将(二哥谢赞尧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四军少将政治部主任),三嫂曾宪玲、姐夫和侄女也穿上军装上前线服务,为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猜你喜欢

少将伤兵服务团
相信“温暖”的力量
政治印度教的“团党平衡”:新变化与新挑战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舞阳县开展技术服务
32个装备方队
我省选派第四批“博士服务团”赴基
我省启动第三批“博士服务团”
伤兵
毛新宇 毛泽东孙子晋升少将系误传
我必须放弃你
新官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