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岂止是“不遗余力”

2016-04-14张志初

湘潮 2016年3期
关键词:青松老同志党史

张志初

“不遗余力”一词,出自《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秦不遗余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说的是公元前260年,秦国使出全部力量打败了赵国。

联想到今天,我省党史工作成绩斐然,都与各级党史联络组奉献智慧与力量有关。可以说,党史联络组在党史事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岂止是“不遗余力”,分明焕发出了更加磅礴的力量。

忠诚奉献的原动力。联络组老同志从一线岗位退下来之后,继续在党史事业上执着追求,焕发出一种内生的动力。让我们肃然起敬的是,他们有的已是年逾九十岁的“90后”,“80后”也占据了相当比例,“70后”就更多了。这么大年纪,还能有如此大的动力,靠的就是忠诚奉献。

导向、史实的把控力。无论是政治导向,还是史实细节,联络组老领导都能精准把控。他们政治上敏锐,信念上坚定,无论对党史“正本”,还是对一般党史著作、学术论文等,都能严格审读把关。

课题研究的创新力。联络组每年策划的各项研究课题都具有原创性,比如回忆录每年不同主题的确定,部门史、口述史、乡镇史的抢救性挖掘、整理、编撰,等等。省党史联络组编写的《南下湖南》《湖南地下党斗争实录》等专著,填补了湖南党史研究的空白,也填补了全国党史研究的空白。

跟踪问效的督导力。联络组老同志每年都到基层调研,督促、指导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落实党史重点工作。联络组老同志过去大多是主政一方的领导,曾经用脚“丈量”历史、用行动书写党史,现在又回过头来督导这项工作,其发挥的影响力是不可替代的。

资政惠民的推动力。他们特别关心苏区、老区的发展,无论是罗霄山脉、武陵山区,还是大湘南、环洞庭湖,凡是建立过革命根据地的地方,他们都尽力进行史料的搜取论证,充分整合红色资源,争取国家和省里的优惠政策,让这些地区的交通发展、项目投入落地,让当地老百姓得实惠,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高洁形象的感召力。陈毅元帅写过一首《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联络组老同志就如同青松那样豪迈,那样纯洁,那样崇高。基层的同志对联络组老同志的工作作风、人格魅力有口皆碑,称赞他们是传承红色基因和“三严三实”的表率。

价值延伸的青春力。联络组老同志虽然已退出一线岗位,但他们仍不断地为社会、为百姓、为党的事业奉献,经常写一些很美的文章发在《湘潮》和微博、微信上,传递正能量。他们的人生价值在党史事业中得到了延伸和拓展,展示出永葆青春的无限活力。

特别感佩你们,党史联络组老同志!

因为你们奉献的岂止是“余力”!

猜你喜欢

青松老同志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纸游党史码上学习
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党史篇
欢声笑语迎国庆丹枫迎秋度重阳
青松
青松
喜迎重阳节,展现“银龄”风采
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
崖畔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