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思考
2016-04-14李利梅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融入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设计合理规范的思想理论课教学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实践教学环节,改善教学方法,促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做好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则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系
对大学生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1、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需要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进一步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高校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目标服务的,都是为了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它作为新的理论成果,承担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使命,把握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向,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新时期的根本内容。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将社会主义的内容与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美结合,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持续、有效发展。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目标和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目标性理念,是我们坚持的正确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规范国家、社会、个人的行为,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各门课程的主线,将其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有机契合,使之成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充分体现,是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所在。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价值观念的引导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影响重大。因此,要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方向保持统一,理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二、当前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价值教育活动,应该在培养大学生认知认同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学生的个人行为,来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社会各项事务判断能力。但是,当前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多采用“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被动运作方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缺乏兴趣。目前,部分高校在开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时,更多的是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出现了理论教学代替实践教学的现象,出现了大学生只掌握了理论却无法将理论应用到实际的学习和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从而削弱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另外,部分教师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意义认识不足,使实践课程流于形式,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量不足,素质不高
由于待遇和职称方面的原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很难吸收年轻同志加入,同时一些年轻有为的政工队伍离开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岗位,另一些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老教师由于年龄、身体以及其他原因也相继离开工作岗位,[1]现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出现的数量少的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点实效性,而且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正常开展。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员数量少、教学任务繁重等因素的影响,无法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问题,使得实际教学效果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任务紧迫,部分思想政治课教师理论水平不高,不能胜任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影响了课程的教学质量。近年来,高校虽然开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但更多的是对教师科研成果的重视,而忽视了对其教学能力的提高,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忙于评职称,影响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深入研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质量提升缓慢的原因之一。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单一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环节之一,过于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不易于将枯燥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映入学生的头脑,形成稳定的情感认同,转化为学生的行为。因此,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断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中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采用概念介绍、理论演绎为主的教学方式,虽然将原有的灌输教学法与现有的多媒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结合,但仍然不是从问题出发展开教学讨论,不从学生的学习、就业、婚恋等方面生成教学案例,使得课堂教学毫无新意和趣味可言,以至于学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假大空的口号。[2]近年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但有些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也不过是课本内容的“复印件”,也有一些教师过度使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课件华而不实,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对策
首先要制定出完整规范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应使之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并能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标准为主要目的。在内容设计上,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要求契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章各节之中,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的产物。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制定科学的教学策略(包括组织方式、学习方式、练习或教学手段等),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常态化。[3]
其次需要丰富实践教学环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公民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军在学习、就业、交际等方面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社会实践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在志愿服务、社会服务、生产实践等活动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思想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实践环节的增加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空洞的教条,而是与我们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在具体的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以设计课堂实践教学,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师在讲清楚理论原理后要求学生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巩固所学知识点的同时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可以给学生布置相关小论文;给学生指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的课外书籍,并撰写读书笔记等等。在各种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基础。
再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理论素养和道德素质。对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整体素质而言,第一,要提高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理论基础,不断更新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价值理念,具备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科学设置教学内容的能力,使其理论系统化和专题化,以便于深层次地完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目标。[4]第二,教师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对学生起着同质转化和定向作用。学生对于教师总是听其言、观其行,教师的道德境界和行为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率先垂范,思想政治教育才有说服力,才能真正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5]
最后要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在理论课教学中要有鲜活的材料,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灵活应用。案例法、层次法、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等,各有高招,各有妙处。如互动式教学,教师可及时观察学生的兴趣点,了解学生的需求,可以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设置问题进行探讨、交流,以达到教学目标。同时,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其便捷、快速、低成本、广覆盖的特征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小组要充分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网络课堂,在网上分享转发图片、文章、社会热点话题等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延伸大学生的学习空间,扩充大学生的学习材料;师生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台交流、沟通、作业批复、答疑解惑。这些形式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拉近课程与学生的距离,大大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效果。
由此可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工作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积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
【注 释】
[1] 戴焰军.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导论[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10.
[2] 武兵.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研究[J].山东高等教育,2015(7).
[3] 陈宗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2015(2).
[4] 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1.
[5]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7.
【作者简介】
李利梅(1991-)女,陕西靖边人,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4级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