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国旅居者眼中的杭州城市软实力实证研究

2016-04-14王一安

新西部·中旬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看法杭州市实证研究

【摘 要】 本文以杭州市为例,以五大指标为综合评价体系、通过问卷和访谈研究分析外国旅居者眼中的杭州城市软实力,在得出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杭州城市软实力的相关建议。要深入挖掘和重新整合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内涵和个性的城市形象,加大该形象国际传播的力度和深度;大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为城市软实力提供坚实保障;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包括实现城市语言环境国际化、城市交通国际化、各种配套设施国际化、以及城市管理和服务国际化等。

【关键词】 杭州市;城市软实力;外国旅居者;看法;实证研究

一、引言

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Nye)于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以来,“软实力”概念已经被运用到国家、区域、城市、企业等各个不同层面。从城市层面看,一个城市的崛起和发展不仅需要以经济速度的提高、经济规模的扩大为主要指标的“硬实力”的增长,更需要以文化为内核的“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二、城市软实力与文化适应

约瑟夫·奈认为,硬实力是一国利用其经济、军事、科技等方面的实力强迫或收买其他国家的能力;而软实力则是一个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外交政策等所具有的无形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一种同化式的力量。随着各民族国家间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剧,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已经不再只限于硬实力的竞争,而是进一步扩展到软实力的竞争。

城市竞争力同样也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体,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硬实力的支撑,更需要软实力的保障。“城市软实力”是在“国家软实力”的基础上衍生出的概念,“是反映城市在参与竞争中, 建立在城市文化、城市环境、人口素质、社会和谐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 包含文化号召力、教育发展力、政府执政力、城市凝聚力、社会和谐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环境舒适力等在内所形成的合力”。对于城市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体系,理论界众说纷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马庆国等提出了包含区域文化、人口素质、公共服务、区域形象等4 个一级指标、23 个二级指标的区域软实力评价体系。[1]龚娜和罗芳洲提出了包含城市文化、政府管理、开放程度、人力素质、城市形象等5个一级综合指标、17个二级分项指标、42个三级指标在内的城市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庄德林和陈信康从软实力资源视角、结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特征,构建了一个由5个纬度——城市文化、公共管理、城市创新、生活质量、国际沟通,55个指标项构成的三层评价体系。陶建杰从文化号召力、教育发展力、政府执政力、城市凝聚力、社会和谐力、形象传播力、区域影响力、环境舒适力8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包含3个层次、44个具体指标的城市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

国内目前对于城市软实力的研究日趋成熟,却鲜有从一个城市的外国旅居者维度进行的研究。外国旅居者在主位文化中的适应情况和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有着密切关系。加拿大女王大学心理学系教授约翰·白瑞(John Berry)是文化适应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领军人物,他的文化适应理论超越了早期强调单向调整的同化论的片面性,他认为文化适应是指双向互动的文化过程及在跨文化接触后发生的心理变化。文化适应过程中,交际双方相互对话、相互协商、相互调整,彼此都发生变化。任何文化适应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要全面理解文化适应现象,我们不仅要分析移民原有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状况,还需要分析移居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态,分析移居社会的居民对移民的态度等等。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从旅居杭州的外籍人士视角出发,依据龚娜和罗芳洲提出的城市软实力的五个构成要素,即城市形象、城市文化、人力素质、开放程度和政府管理来设计问卷,主要运用李克特量表和选择题形式收集数据。研究者首先向200名在杭外国旅居者发放了问卷,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6%。由于居留时间的长短会影响一个人对一座城市的认识和评价,因此研究者将外国旅居者分为以旅游、会议、商务、短期进修等为主要目的的短期旅居者(<3个月)和以留学、工作、投资、经商等为目的的长期旅居者(≥3个月),为了研究的对等性,在两组中分别抽取62份问卷。124名参加调查者分别来自17个国家,按人数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美国(27.42%)、日本(17.74%)、韩国(16.13%)、加拿大(6.45%)、德国(5.64%)印度(4.84%)、澳大利亚(4.84%)、西班牙(4.03%)、法国(3.23%)、意大利(2.42%)、英国(1.61%)、马来西亚(1.61%)、埃塞俄比亚(1.61%)、新西兰(0.81%)、赞比亚(0.81%)和菲律宾(0.81%)。在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又对15位在杭居住超过一年以上的外国旅居者进行了回访,旨在对问卷调查显示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了解。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1、城市形象

本项涉及一个问题,询问外国旅居者对于杭州的总体印象如何。

城市形象是人们“对某些重要的、富有个性的特征概括和简化后”,所形成的对城市的总体印象和评价。由表1可见,外国旅居者对杭州的总体印象中等偏上。短期旅居者对杭州的印象好于长期旅居者、意见也比较集中,长短期旅居者的平均值各为3.3和3.8,标准差分别为0.8和0.6。73%的短期旅居者对杭州的总体印象“好”或“很好”。但是,持相同意见的长期旅居者只有46%;甚至还有15%的长期旅居者对杭州的印象“差”或“很差”。 城市形象不仅是城市软实力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城市软实力其它各个方面的综合外在表现;城市形象的欠缺,其实正是城市软实力的欠缺。

2、城市文化

问卷通过三个问题调查了外国旅居者对杭州历史文化的认知。第1个问题为外国旅居者对杭州历史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见表2。

表2显示长期旅居者对杭州历史文化了解程度不高,平均分仅为2.5,“一点都不了解”或“了解一点”的人数比例超过一半,为55%。短期旅居者的平均分比长期旅居者更低[2],“不了解”或“了解一点”的人数比例高达84%。

第2、3个问题询问外国旅居者对杭州历史文化哪些表现形式感兴趣,以及他们能接触到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两题均可多选。杭州美食在众多文化符号中脱颖而出,成为外国旅居者最感兴趣的杭州文化表现形式(91.9%)。外国旅居者感兴趣的杭州文化表现形式均大于能接触到的形式。同一形式感兴趣的数值与能接触到数值之差,最大的前三位是杭州历史、杭州的文化场所和杭州的文化典故及民间传说,分别相差33.8%、32.3%和21.8%,最小的是杭州特色产品,相差2.4% (详见表3)。总的来说,杭州的城市文化对外国旅居者十分具有吸引力,但在文化的对外传播中供给小于需求,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人力素质

本项调查着眼的人力素质主要指市民素质,共涉及两个问题,第1个问题是“您对杭州市民素质总体满意程度如何”。

总的来说,外国旅居者对杭州市民素质总的满意程度一般,且长期旅居者的满意程度低于短期旅居者,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人占30.7%,平均分为2.98;短期旅居者中感到“满意”或“很满意”的人有42%,平均分为3.26。

第2个问题要求受访者对和杭州市民素质有关的4项内容,即英语水平、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多元文化知识与文明礼貌言行进行赋值。

四项内容的平均分从低到高依次为多元文化知识、英语水平、文明礼貌言行和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显然,杭州市民当中的英语普及率较低(平均值:1.74),所具备的多元文化知识则更少(平均值:1.70),人文素质尚未达到国际化城市的水平。但是市民对多元文化的开放态度尚可(平均值:3.15)。另外,杭州市民的文明礼貌素质也有待提高(平均值:2.85)。针对这一点,本人深入采访了15位参加访谈的长期旅居者,他们提到的问题主要有杭州一些公共场所嘈杂混乱拥挤,部分市民不排队、乱插队、大声喧哗;有些行人不遵守交通规则,乱穿马路、乱闯红灯;乱扔垃圾、随地吐痰等现象也屡见不鲜。

4、政府管理

问卷要求受访者对杭州公共服务的6项内容作出评价,主要针对政府管理中的政府服务能力。考虑到短期旅居者在杭州的居留时间短于3个月,有就医经验的人数比例较少、能接触到杭州教育环境和社区支持体系的机会则更少,因此,在对这三项内容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时忽略短期旅居者。

6项内容按平均分从低到高依次为:社区支持体系(1.94)、教育环境(2.31)、交通(2.54)、医疗服务(2.58)、娱乐设施(2.99)和购物环境(3.29)。为了了解这6项公共服务具体存在的问题,请15位访谈受访者对6组数据进行了详细解读。

对于杭州的交通,受访者们认为杭州缺少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且现有的公交体系外语提示功能不完善。

教育环境和社区支持体系是平均分最低的两项。受访者们普遍觉得杭州进行双语教育的国际性幼儿园和小学太少,国际性中学甚至还是一个空白。从长远来看,教育问题无疑会大大削弱杭州对国际人士的吸引力。社区支持体系的平均分最低,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杭州的社区工作人员会英语的比例很低,他们无法和租住在小区里的外籍人士进行沟通、也无法为这些外籍人士提供资讯、帮助和服务。因此,外国旅居者从社区层面得到的支持非常有限。

市政府作为城市的直接管理者,城市各种基础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内容及品质体现的正是政府服务和管理能力的品质。从表6可见,外国旅居者眼中,杭州市6项公共服务和管理的平均分中等偏下,反映出市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水平尚未完全与国际接轨。

5、开放程度

衡量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文国际化程度,包括外语普及率、外来文化影响程度和移民人口数量等三个子系统。第三项关于杭州市民素质的调查显示,外国旅居者为杭州市民英语水平赋值的平均分仅为1.74,认为杭州市民英语水平好或较好的外国旅居者只占9.6%。平均分比“英语水平”更低的是“多元文化知识”一项,为1.70。(见表5)这两个选项不仅反映出杭州市民中的英语普及率偏低,还显示了杭州市民与外来文化的交往程度不高,外来文化影响程度也相对较低。此外,第六项关于政府管理和服务的调查突显的一个问题就是语言。语言不通直接给外国旅居者的出行、购物、就餐、就医、子女入学、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造成障碍。语言问题是杭州在提高开放和国际化程度的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瓶颈问题。至于移民人口数量,本研究没有采集针对性的数据。

五、思考与建议

本文通过问卷和访谈、从在杭外国旅居者的视角调查了杭州城市软实力。选择题和赋值的研究方法,使得对于城市软实力各个指标的调查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但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杭州城市软实力的不足。由于参加此次调查的外国旅居者绝大部分来自欧美和日韩等发达国家,因此调查结果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杭州城市软实力与其它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城市软实力的差距。针对本次调查研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本人认为杭州和国内其他城市在软实力建设中要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是:第一,深入挖掘和重新整合城市文化资源,打造富有内涵和个性的城市形象,加大该形象国际传播的力度和深度,通过更加多元的文化符号积极向国际社会推广自己。第二,大力提高市民综合素质。良好的市民素质既是一个城市软实力的具体表现,也能为一个城市的软实力提供坚实保障;反之,则会影响城市形象,对外国旅居者产生一种推力。第三,全方位提升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包括实现城市语言环境国际化、城市交通国际化、各种配套设施国际化、以及城市管理和服务国际化等等。

城市软实力和跨文化适应相互作用,相辅相成。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城市的软实力直接影响到外国旅居者在该城市的适应程度,而另一方面,外国旅居者对于一个城市软实力的评价会以“蝴蝶效应”的方式传播到世界更广阔的范围,进而反过来影响这个城市在国际社会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对该城市的软实力产生掣肘或助推的作用。对于国内把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作为长期发展目标的城市来说,必须要重视外国旅居者这一研究维度,以国际化的视角认识城市软实力的“短板”。

【参考文献】

[1] 彭立勋.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2008年深圳文化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科出版社,2008.

[2] 肖永明,张天杰.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7.

[3] 周薇,幽根胜,夏辉.铸就城市之魂:东莞文化软实力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4] [美]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等译.北京: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

[5] 陶建杰.城市软实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基于中国大陆50个城市的实证研究[J].中州学刊,2010.3.112-116.

[6] 马庆国,楼阳生等.区域软实力的理论与实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7] 龚娜,罗芳洲.“城市软实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其评介方法[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8.6.28-31.

[8] 庄德林,陈信康.国际大都市软实力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10.36-41.

[9] 戴晓东.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王一安(1974-)男,浙江杭州人,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猜你喜欢

看法杭州市实证研究
杭州市支援武汉医疗队等6个集体获杭州市五一劳动奖状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构建和谐社区的几点看法
浅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现状与看法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杭州市萧山区美术教师新作选